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山为梯,孕育特色办学品质

时间:2024-08-31

刘武平

教育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工程,是浇灌未来的甘甜源泉。学校是教育重要的阵地,承旧立新,对于教育品质提升和事业发展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校坐落在钟灵毓秀、环境优美的“莲都十里画廊”。是莲都镇唯一的一所初级中学。1968年办学以来,我校办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实际占地面积57080平方米,有28个教学班,学生1328人,教职工102人。每间教室配备了多媒体电教平台,有会议室、团部室、体育器材室、音乐舞蹈室、书画室、心理咨询室等。还建有200米环形跑道、防滑篮球场,满足了教学需要,给师生的工作、生活、学习营造了良好环境。为了丰富办学内涵,优化学校教师队伍和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提升学校品味,我校确定了以“山品”教育为我校创建特色学校发展方向。秉承“ 仁者乐山,绿色发展”的办学理念,以“礼教兴校、质量强校 ”为办学目标,大力开展“山品”特色教育,促使教育品质不断提高。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肇庆市阳光体育示范学校”、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授予“基础教育研究实验基地学校”“广东省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校。”2019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一、搬山移石,构建精品社团

“山品”文化社团是“山品”特色理念下组建的学生社团,它根据学校的发展思路,结合了我校山品文化的内涵,创造出的一块适合我校师生施展才华的文化阵地,到目前为止,我校建立了十多个社团,例如“山之风”足球社、“山之健”毽球社、“山之仁”书法社、“山之韵”文学社等。在“山品”文化的引领下,几年来,通过所有社团师生的努力,硕果累累。我校足球社团、毽球队、美术社、书法社均获得多次奖项及荣誉,为培养优秀运动员作出应有的贡献。随着社团的蓬勃发展,我校学生精神饱满,渴求知识的愿望高涨,促使学生实践能力、健康人格彰显和个性特长得到培养。2019年,我校还因此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肇庆市唯一一间学校获得此殊荣)。“山品”教育的办学模式逐渐引起了南方日报、南方卫视科教频道等媒体及社会的关注。

二、深化内涵,塑造绿教强魂

山,土有石而高。可静可动,有着仁爱、包容、稳重、高尚的品质。我校地处广府文化发祥地肇庆市封开县,山石文化资源丰富,学校面对着素有“广东阳朔”之称的十里画廊,漫步学校,可以把延绵起伏的绿色山峰尽收眼底。故此,以山文化来做特色定位。近年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我校继续践行“绿色教育 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实践绿色教育,引导学生养成绿色生态思维,让每一个学生具备充足的发展后劲,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的态度,实现全面发展、适性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基于山的象征意义,我校“山品”全面培育了学生的“三品九性”,构建全面的学生素质体系。“三大品质”,即:“山之德”、“山之智、”“山之美”;“九大特性”,即:仁爱、高尚、包容、坚毅、博大、精深、生态、秀美、奇崛。我校以“仁爱,博学,精深,奇秀”为校风。以山的精神立校,引导学生学习广博的知识,培养学生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品质,养成恰当的行为习惯,完善师生修养,追求真善美,养成大山一样精深,奇秀的优秀品格。我校要求教师要有灵心慧性,在教学中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在实践中学习追寻、自我提升、自我约束、成就自我,以山的精神求真求实、追求实效、争取优异。学业方面,我校积极引导学生要养成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富于才智、充满灵性,以山的精神品质鼓舞自己,志存高远、志在四方,学会做一个聪慧的人。

三、德育为先,共筑博爱品质

教育的智慧是生命对生命的责任和承载。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仁爱之爱是本真的教育,是积极的教育。教育之爱如山伟大而坚定,如海博大而包容。我校积极开展以展示为主体的特色文化活动项目:如英语节、艺术周、科技周、体育周、健康周、各类竞赛等文化展示活动,进一步深化大山文化活动序列,让学生在“认、说、写、画、唱”的基础上真正达到“悟、创”,让学生自主动手、自主参与、自主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我校学生从小都是在山的怀抱中长大,对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通过山石文化培养学生的“山之德”;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校培养的学生要像山那样有毅力,有信心,充满灵性。

特色学校建设,不仅要创造优美的环境景观,更要塑造美好的学生心灵,用文化环境来感染、熏陶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规范学生的行为。为此,我校以山文化来引领德育工作,积极要求学生树立信心,引导每一个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探索智慧,勤奋向上,求实创新。发扬“刚毅如山”的精神,积极进取、坚忍不拔、永不放弃,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努力让每位学生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以课为本,力促德育提升

课程是教育的根本。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我校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按照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度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加强课程的综合性,使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以整合的方式设计安排,切实把握各学科设置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功能和教学方式上的重大变化,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改进学科课程的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改革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开展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根据国家课程设置大纲增设“特色朗读”、“自习”“综合实践活动”等课。并且保证开足开齐上好体育课;切实保障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安排好各班的体育大课间活动。让学生像大山那样坚固,形成强健的体魄。此外,我校还积极进行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试验,提高地方与学校课程的实施水平,发掘学校传统的办学优势,积极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如等地方特色教学,不断修改和完善校本艺术课程教材,提高学校课程的实施水平。开发“山文化”系列校本教材,如:《“智者乐水、仁者樂山”美文赏析》《封开“山石”民间故事》和《封开家乡特产》等。此外,我校还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山文化来培育学生的“山之智”。明朝文学家袁宏道曾说过:“山之(幽)深”,山路幽深曲折,象征着知识的精深奥秘;人类的知识如同深山幽谷、深山老林一般,蕴含着无穷的高深智慧。绿,寓意“青山不老,绿水长流”,山是绿色的、生态的,启示教育工作者帮助学生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校始终把教育教学放在首位,不仅要礼教兴校,而且要质量强校,以集体备课与导学案贯穿教学,打造高效课堂与智慧课堂。集体备课要力求规范与高效,做到“三定六明确”,“三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主备人;“六明确”,即:明确学情(知识基础、易错点、学习习惯扥),明确教学目标,明确结题方法与学习方法,明确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点,明确作业布置、训练和活动,明确考试重点。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力求能体现“高效、和谐、可持续性”

不同学科扎扎实实探索高效教学策略,每个学科至少总结出“三个十”:十种具体的策略,十个有借鉴意义的案例,十个有指导性的原则。绿色的教育不应该只是关注知识点的死记硬背,那样只有暂时的效果;应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五、因地制宜,齐绘教育蓝天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品质的彰显。借助山品文化,我校积极布置各种封开的山石、山花、山树等,让师生一进校门就感受到浓浓的山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热爱家乡、长大回报家乡的思想感情。我校创建山文化鉴赏长廊,让学生感悟山之骨、山之态、山之魂、山之趣、山之深、山之秀的风采。置放张贴与山有关的文学篇章、名人警句,装饰山水画,使学校到处充满文化气息。我校的石、树、花、楼、亭,也都围绕山文化展开,使师生浸润在山品特色文化氛围之中,呼吸清馨高雅的文化气息,达到陶冶情操目的。为了激发全校师生热情,引导师生成为学校特色建设的主人,我校还发动全校师生力量,围绕“山文化”主题,积极开展命名比赛和文化活动,引导师生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集思广益,真正使我校文化的核心理念深入人心。教育是一项知行合一的事业,是润物无声的奉献和陪伴,立于山文化的基础上,我校将继续践行办学理念,提升办学品质,开创更好的明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