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马艺轩
2008年天津市启动了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基地建设项目,我校有幸成为天津市首批高中音乐学科特色课程基地校。面对基地建设中提出的更高要求,学校针对如何更好的落实和推进特色课程基地建设开展了实践和研究。希望通过我校的实践和研究可以对高中音乐特色课程基地建设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立足学校特色,开发特色课程
特色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课程。学校依据“幸福教育”的办学特色,秉承“思想先行,文化立校”的理念,结合对教师专业特长和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调研,找准课程定位,完善课程建设,全面推进课程建设,拓展课程内容,促进学生发展,逐步完善特色课程体系。
(一)明确课程目标
课程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特色课程开发为抓手,以“提升音乐素养、艺术塑造自我”为学科课程理念。突出“合唱艺术”这个主题,共开发了“歌唱艺术”、“音基实训”、“生活之音”等主题的六门特色课程,多角度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音乐的实践表现能力,加深学生对音乐文化内涵的理解,提高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均衡的发展。
(二)明晰课程构架
学校在课程体系构建中努力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和关联性,针对学生学情,从“基础课程”“发展课程”“拓展课程”三个维度进行“阶梯式”的立体架构。以普及性的基础课程为根基,丰富拓展课程的选择性,呈现个性化选择的课程结构。构建了以六门特色课程为主,与综合实践课程相结合的音乐特色课程群,各课程之间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互为依托。
学校以国家课程为基础,开设“音乐鉴赏”、“歌唱”等基础课程。开设“音乐与戏剧”、“合唱”等发展课程。在此基础上,依据学校特色与学情特点,通过对特色课程的探索,衍生出拓展课程,分别开设“指尖上的芭蕾”“音基实训”“生活之音”“美学漫步”“合唱艺术”“歌唱艺术”等六门特色课程,面向全体学生,自主选修。同时,开设“管乐合奏”“民族舞蹈”等综合实践课程,在学生自主选修的基础上,经过选拔进行专业指导与训练。
(三)优化课程内容
特色课程建设是对课程不断打磨、优化和精选的过程。六门课程中《音基实训》是以训练音准、节奏、视唱、听辨、乐理为主要内容,为学生打下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的课程。《指尖上的芭蕾》是以教授电钢琴演奏为主的实践性课程,通过多样化的演奏方式,培养学生的演奏技能和合作能力。《生活之音》是以贴近生活的音乐为课程素材,结合艺术实践,探究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美学漫步》结合音乐、美术、文学、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了解美学特点,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歌唱艺术》结合声乐作品欣赏、发声技巧及歌唱表演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和表现力。《合唱艺术》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多声部的演唱能力,增强学生合作能力与团队意识,感受并表现合唱作品的艺术魅力。
(四)落实实施方案
学校把特色课程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以學生自主选课走班为模式,以校本课堂教学为组织形式,形成的特色课堂教学模式;另一部分是以学生自主选课参与活动为模式,以社团活动为组织形式的综合实践课程,学校努力为每个学生创造最适合的课程内容及教学模式。
(五)完善课程评价
我校特色课程的评价方法依据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分为日常学习表现评价和学业质量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学业水平综合评价。为保证课程质量,学校会定期组织师生共同对课程内容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进行评价,结合师生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建课程质量评价体系。
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强团队合力
师资是课程建设的软实力。为了促进教师成长,学校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专题教研活动,让学科教师成为学习型团队。此外,学校注重课程与课题的结合,以研促教。
学科基地建设水平的提升有赖于专家的引领和指导,学校多次邀请本市及外省市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来校指导教研,有力地推动了基地工作的开展。学校还支持教师参加相关专业培训及学访交流活动,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在课程基地建设的过程中,教师队伍得到了锻炼,在共同努力中取得了一定成果,并带出一批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三、扩展课程资源,提升课程品质
学校从挖掘自身的传统文化资源及传统课程资源入手,夯实特色课程的根基。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生资源、教师资源以及社会资源,共同助力课程品质的提升。充分利用天津高校的雄厚资源进行交流共建,通过与高校合作拓展视野,提高课程水平。
硬件设施建设是课程的硬实力,学校投资重建了音乐教室,整修了电钢琴教室、完善了合唱排练厅和乐团排练厅;并且在此基础上添置了课程所需的各项教学设备。
建立精品课程资源库是基地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学科教师在课程实践中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撰写相关论文及案例,编写课程读本和讲义,录制优秀课例。疫情期间老师们通过制作微课、微视频等方式开展网络教学,并按照天津市基础教育公共资源服务平台的要求,上传多节精品课程,实现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
四、规范制度建设,形成有利保障
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围绕品牌学校的建设展开,形成校长和党委书记挂帅,主管校长直接领导管理,教科研处牵头,各处室共同协调,全体音乐教师共同参与的特色课程基地建设队伍,形成运作流程,强化了学科制度建设。
学校将教师的课程实施情况与“青蓝工程”、“校级带头人”、“校级名师”三项教师发展工程有机结合,督促教师成长提高。学校定期开展艺术节、班集合唱展演等活动,与特色课程形成有机互补,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并将各种展评活动纳入班级量化考核体系,激发班主任共同参与的积极性。
五、完善推广机制,实现示范效应
成果交流推广是基地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及时对特色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每个关键环节进行总结评价,通过组织各项交流共建活动,分享基地建设经验与成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学科发展。
在特色课程建设中,只有结合学校的特色,突出优势,找准定位,完善结构,共同推进,才能完成基地建设的整体任务。特色课程基地建设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希望通过我们的实践与探索,能够为学生创建更加丰富多彩、具有特色的音乐乐园,用美好的“幸福之声”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