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让诗词教学更有诗情画意

时间:2024-08-31

柏蓉蓉

摘要:诗词语言或平淡质朴、或自然轻灵、或奔放飘逸、或雅正醇俨、或含蓄蕴藉、或沉郁苍凉。体会妙境的功夫一在多见多识,二仔细揣摩,才能进入诗词所描绘的意境。

关键词:诗词 语言品味 关键词语

“诗的活动领域是语言,因此,诗的本质就必须通过语言的本质去理解”(雅可布逊《何谓诗》)。诗词的语言富有表现力,它是诗人独创的高度锤炼的个性化语言,是最富有文学性的语言。诗词形象要靠来语言描绘,诗词感情要靠语言来抒发,节奏、韵律、音乐美也要靠语言来体现,诗词语言往往“以一当十”,力求“一字传神”,因此诗词教学要注重语言品味,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理解字面意思,探究深刻内涵

诗词用字最少,容量最大,意在言外。教学中在理解字面意的同时,还应进一层探究和发掘它的内涵,才能把握诗表达感情。如陶渊明的诗句“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中的“拙”字,表面意是朴拙,含有原始本真之意,实为反语,谦词,强调自己洁身自好,不会随波逐流。辛弃疾的诗句"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生动描绘了小儿无拘无束地剥莲蓬吃的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情状貌,饶有情趣,栩栩如生,可谓是神来之笔,古今一绝!“无赖”一词贬义词褒用,包含了诗人对小儿无比喜爱之情,用得极妙,它把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跃然纸上,所谓一词千金 。又如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描绘黄昏时江上美丽景色的诗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以园镜喻水中明月,以海市蜃楼喻云彩兴起,变幻无穷,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

二、揣摩关键词语,把握诗的形象

关键词语对展示诗词形象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要对这些词语重锤敲击 ,反复品味。

1.品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实词

毛泽东的诗句“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的“争”、“击”、“翔”、“竞”是四个关键性词语,这四个动词各具其妙。“争”字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鱼游而言“翔”,见鱼自如轻快活泼;鹰飞而言“击”,见鹰迅猛矫健英武;“竞”字则对大自然界中万事万物在这清寒空阔的深秋季节里蓬勃活跃,奋发自强的情状作了富于哲理性的概括。王维的《鸟鸣涧》中“月出惊山鸟”这句虽平白如话且寥寥五字,卻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颇耐人寻味的深山月夜图:月儿在山嘴边露了脸,如水的月光泻满了深山幽谷,它冲淡了笼罩山谷的夜色,也惊起了栖息窝巢的鸟鹊。其中的“惊”字就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词语,也是诗眼,可引发我们美好的联想——也许是月光大亮了,使鸟儿感到分外的惊讶,也许是这皎洁的银辉来得过于突然了,引起了山鸟惊惶,再不就是今晚的月儿圆得有些异样,不由得使鸟儿莫名的惊恐,也许是鸟儿们为能依偎在暖融融的“家里”,借助今晚格外明亮的月色欣赏它们白天无法领略的美景而惊喜呢!“惊”字作用不同凡响。王维有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耐人品味。

2.品味“疏通文气,活跃情韵”的虚词

杜甫有诗云:“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叶梦得评道:“远近数百里,上下数千年,只在‘有与‘自两字间,而呑纳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皆见于言外,可见虚词在诗中的作用。

三、理清语言结构,分析其强烈的表现力

诗词语言结构有三个特点。

1.活用词类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有“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诗句,诗中的“绿”字用得巧妙,自古以来广为称道。据南宋洪迈(《容斋随笔》续笔卷八)记载,王安石先后用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选定这个“绿”字。那么,这个“绿”字究竟好在哪呢?需要认真品味。原来这个“绿”字是一个表颜色的形容词,用在诗中变成了动词,有色彩感和动态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形象美。这一词突出了春风的柔情,又表现出春风到后江南水乡的变化,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绿色的山、绿色的水、绿色的田野和草木……绿,不正是江南春天的象征吗?这样品味,诗的形象就出来了。常建《破山寺后禅院》一诗,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抒发寄情山水之胸怀。 诗句中的“深”、“悦”、“空”,均为形容词用作动词,这些词语各有妙用,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2.语序倒装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这诗句的重点是落在风声"萧瑟"上的,为营造一种意境,借景物相同而说明社会不同,旧貌变新颜。若不倒装,则是"今又是萧瑟秋风",其重点落在时间"今"字上,诗意显得平铺直叙,一览无余,怎比得倒装句的婉转含蓄、意境深沉、和谐上口呢?“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一句,平原草枯,积雪消尽。“鹰眼”因“草枯”能更准确观察猎物,“马蹄”因“雪尽”略去阻碍,策马追赶更为迅捷。如此将“草枯”和“雪尽”前置,不仅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冬尽春初万物更生的图画,而且还写出了狩猎的惊心动魄,由远而近的视角突现了整个画面的壮观、恢弘。

3.省略成分

省略可使诗词语言更精炼,产生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陆游的诗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补全省略成分就是“(保卫海防的)楼船(冒着)夜雪,(巡逻在)瓜洲渡(口),(披着)铁甲的战马,(顶着)秋风,(驰骋在)大散关(前)。通过反复品读诗句,紧张又严肃,激烈又壮阔,充满豪迈与悲凉的战斗生活展现在眼前。

总之,诗词语言或平淡质朴、或自然轻灵、或奔放飘逸、或雅正醇俨、或含蓄蕴藉、或沉郁苍凉。体会妙境的功夫一在多见多识,二仔细揣摩,才能进入诗词所描绘的意境。

参考资料:

《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师指导用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