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过度”与“适度”

时间:2024-08-31

文本在閱读教学中的地位极其重要:一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叶圣陶先生说过,“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学生以课文为本,阅读有依据,学知识、练技能、增智力等,都从课文出发,而不是离开课文凭空乱谈;二是教师教学生的凭借,教师教书,必须有所凭借,课文就是凭借。因此,阅读教学设计必须从文本开始,教师文本解读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教学设计的制定。

文本是一个开放的有生命的体系,应该是常读常新,常解常新。因此,独立深入地解读文本就成为了语文教师备课的重点。“文本的理解,彰显教师的功力。教师备课的主要精力其实就在理解文本、确定教学思路上,因此,首先要求的是教师走进文本,并对文本进行深入的开掘。惟其如此,才能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学生才能学到东西,并举一反三。”一个成功的课堂教学,其精巧的教学设计、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课堂高效的达成均是建立在深入的文本解析与师生的深入体验基础上的。对文本“深加工”的过程,也正是我们教师将文本内化的过程,是我们教师以此来唤醒自己、唤醒学生的过程。

文本解读应当有两个层面:一个是老师本人对文本的解读,一个是如何指导学生解读文本。这两个层面应该有不同“度”的要求,不能混为一谈。

一、教师解读文本可以而且需要“过度”

对于一个专业的语文教师来说,解读教材的重要性毋容置疑。正如有专家所言:“千重要,万重要,文本解读最重要;这个法,那个法,不读懂文本就没有法。”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也认为,研读是语文教师的第一基本功。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这三者之间的对话,教师是核心、是灵魂、是首席。唯有教师首先与文本进行深入、细致、广阔、多维的对话,把握文本的精髓,深得文本之“三味”,方能在教学中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地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的沟通。

但是,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得我们,需要扪心自问:是否能静下心来,什么现代手段的也不凭借,独立解读教材吗?拿到教材后,你是否能够拥有一份面对文本的底气?现代网络技术的高度发达,使得我们老师缺少了“静悄悄地琢磨”文本的耐心和细心。我们身边有一些老师,已经习惯了依赖教参进行教学设计、选择教学方法,喜欢照搬教参现成的“教材分析”。一旦离开了这根拐杖,几乎寸步难行。没有对文本的“过度”触摸,没有对文字的反复咀嚼,长此以往,语文老师专业发展的标志——解读教材的功夫和能力就会丧失殆尽。从这一点来看,当前背景下,需要教师静下心来深入细读文本,甚至可以“过度”。

那么,一篇文本中哪些地方需要老师“过度”解读呢?

一是要读出文本的核心价值。二是要读出文本的内在结构。三是要把握文本的文体特点。

二、引领学生解读文本应该而且必须“适度”

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虽然想到的、找到的、搜集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但最终要充溢于40分钟的课堂,因此,需要做出有效的选择,“留取精华的枝条”。也就是说,教师解读的“度”不应等于学生解读的“度”。

总之,指导学生解读文本时必须有度、适度,这个“度”的出发点与归宿都应当是学生,无论是角度,还是宽度,还是细度,或深度,都应当是“儿童”的。那种以自己解读的度代替教学的“度”的教学,必然会导致教的本义与真义、教学目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核心(学生的学习)偏离,甚至丧失。

三、具体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在具体的实践中,为了防止过度,还应重点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强化目标意识。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目标意识淡薄,教学过程中随意性强,也就会导致教学过度。

第二,教学过程中要目中有本,目中有人。目中有本是指眼中要有文本、有教材。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价值,教师要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充分引导学生挖掘和利用文本的价值。

第三,要特别重视对问题设置的“度”的理性把握。提问是语文课堂师生对话走向文本的主要途径。它既具有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进行理解感悟的功能,又具有直指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的作用。

第四,要谨访讲解过度。受自身阅历的局限,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不是完全自能的,要使得这种对话深入、有效,显然需要教师的点讲。然而现实教学中,教师“讲解过度”的印象却相当普遍,或体会不深、照本宣科,或学情不明、平均用力,或预设不足、生成乏力。如何才能避免“讲解过度”情况的出现呢?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重塑自己的教学行为:(1)以生为本,转变路径。高效的教学表现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而不是教师的“独角戏”、“一言堂”,要让学生参与其中,改变教师居高临下的单向信息传递模式。(2)找准“讲点”,对“症”讲解。讲解不能平铺直叙,平均用力,找准讲点,才能提纲挈领、纲举目张。(3)把握学情,实现讲解多样化。课前要做好学生的学情分析,找到知识的生成点和延伸点,对新知识点,教师要“精讲”;探求规律,教师要“引讲”;思维受阻时,教师要“启讲”;发散思维时,教师要“拓讲”。要善于通过教师的引讲,帮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语文能力得以逐渐形成,进而促使其语文文化品位的提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关于“文本解读”、关于“语文教学”,可能还有很多不同的见解,都是倡导者对语文的独特理解与追求,是他们对语文教育个性化的主张罢了。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文本解读需要“度”,教师读书应该深入,教书贵在浅出;教师读书理应思接千载,教书贵在选其精要;教师读书本该语语悟神,教书贵在举一反三。我们广大一线语文教师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文本解读上,要努力做到自己解读“过度”,引领学生解读文本“适度”。

成都市实验小学西区分校 臧心志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