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摘要:以小学科学《浮力》的单元教学方式为例,注重学生 “自己的观察发现”、 “自己的疑问”、进而构建“自己的关于浮力科学认知”这一主动性很强的科学过程之教学方式,尝试探索“在班级授课制的批量化教学①环境下个性化学习的途径”。力求将科学课堂指向“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②”而不是指向知识的落实。
关键词:批量化教学 个性化学习 方式探索 浮力单元
一、背景
每次上到《浮力》单元,学生总是很兴奋——实验器材丰富,大把动手机会。可是按照教材的进程,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们一批批探究过后,学生们也都得出了“期望得出的结论”,然而,下课之后就没有留下什么了,甚至上完整个单元之后我还悲伤的发现,很多学生对浮力究竟和什么有关不甚了了——没有能够建构起自己的认知。我打算让每个组自己通过观察丰富的材料,自己写出发现、提出疑问、自己想办法解决,教师的角色变为支架提供者,放手让学生去:考证“自己的发现”、探索他们“自己的疑问”、构建“自己的关于浮力科学认知”。尝试探索“在班级授課制的批量化教学环境下个性化学习的途径”。
二、实施环节
第一课时:提供丰富材料 帮助学生探索发现
实验材料:
分组实验材料:水槽、同体积的木头、塑料、吕、铁圆柱体、泡沫、带盖玻璃瓶、中间有孔的塑料小船(这些材料都是来自学校很早前买的沉浮实验盒)、水槽、毛巾、记录纸。
教师准备材料:我还在网上买了一套沉浮实验套装(含同重量不同体积、同体积不同重量),天平、平板测力计、平板电脑等按照学生实验进度需求的备用材料,给他们探究问题提供帮助。
板书指导:
小组四个人每个人通过玩实验材料写出两个发现
每个人写出一个自己最不明白有想知道的疑问
学生玩器材、观察、发现、提问、记录
下课时收集学生的记录单,批阅
第二课时:点评学生的记录单,指出每个小组的研究方向
通过仔细批阅学生各个小组上交的记录单发现:全班按照观察提问的细致深入程度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优秀的:观察细致、发现多多,疑问提的令人点赞
第二类是:除了玩湿器材和桌子上的打片水渍,记录单上只有历历可数、且无干痛痒的一两行字,
第三类就是大家熟悉的中间层了,写的不少,可仔细一看似乎没有什么“令人颔首”之处。
教师指导原则:对症下药
针对这三类记录单,我的处理方式是:放手让第一类学生自主探究:学生探究自己的疑问——动手释疑,我发现很多孩子在解释自己的疑问时有产生了新的疑问,赞!
依据第二类小组玩的有兴趣的地方因势利导帮助他们建立研究方向:
让第三类小组再观察,继续提问,确定研究方向,然后像第一类小组那样,按照需要领取材料,自主进行探究玩出的花样这类学生更加要留意,他们的思维可是创新的火花呢
四、课程实施的总结
学生们真正经历了像科学家那样的研究过程:“从细致的观察入手——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选择材料并多此尝试进行探究(经历多个失败)——利用老师、互联网、等信息帮助——在同伴的协同探究下——发现一个小小的规律(有的小组没有发现,这是科学研究的必然规律)——可视化的表达与口头表达”而非以往问题的提出者是:“书本或老师”,每个伟大的科学发现都是从科学家自己观察发现并质疑的,而非某人给出课题——科学教材往往忽视这了一最为重要的环节。
五、后记
本次尝试是我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批量化教学环境中实施的一次个性化教学尝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虽然很多孩子呈现出令人欣喜的个性化探究,也有惊艳的发现,但是也有一些孩子当我问到“学了一个月的沉浮,你的收获与发现是什么?”时依然茫然四顾,奉行沉默是金的做人原则,令我不敢懈怠不停思考:我应该还能做的更好。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东鄱小学 冯斌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