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蓝水英
摘要:研学旅行是在顺应改革创新教育的背景下提出的新举措,目前正在全国逐步推广,其核心是将学习当做一场旅行,在旅行的体验中学习和研究,以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这与长期在应试教育影响下的刻板教学模式有很大差异,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个人体验和学习效率。因此研学旅行必然成为素质教育的有力推手。本文将从小学实施研学旅行的意义出发,阐述研学旅行目前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性提出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学;研学旅行;策略研究
研学旅行的灵感来源于亚里士多德强调要关注儿童们的身体、灵魂。之后的学者在此基础上强调自然,我国古代道家提出人与自然合二为一。研学旅行由此而来,既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实施人文关怀,丰富学生的情感和拓展学生的视野。研学旅行在2014开始在个别省份的学校展开试点推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2016年的时候,教育部正式将其纳入教学计划之中,旨在帮助实现素质教育。研学旅行是对应试教育教学模式的一次挑战,根本上颠覆了教师和家长对以往教学的印象。但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这却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和实际学情,帮助他们爱上学习。但是目前研学旅行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以下将展开详细阐述。
一、实施研学旅行的意义
(一)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才干和知识
研学旅行的本质是遵循学生的自然生长规律和教育特征,培养学生丰富的道德、知识、人文等素养,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真正成为一个健康且快乐的人。在研学旅行中学生需要亲身实践和展开相关的体验,真实有触感的看到、摸到、闻到很多教室内无法接触到的东西,真正开拓了学生的事业。课本上会有关于树木的描述以及作者看到树木时的文字和艺术的表达,校园里偶尔也会有几颗高大的树木,但是这无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漫步在森林中的美好以及与作者产生良好的共鸣。只有真正去大自然中感受到这种美好,那些课本上的文字、数字、图画、科学才会跳动起来,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一个个活灵活现的知识,在大自然的帮助下真正成为属于自己的知识。研学旅行就是让大自然变成真正的“活教材”,这也符合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教学理念。
(二)引导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祖国的山河
研学旅行首先要做的就是走出校门、亲近自然。因此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走近大自然,实现与大自然的近距离接觸。目前随着信息技术和智能化的发展,很多小学生已经配备了智能手机,这严重阻碍了他们接触外面世界的机会,也引发了学生很多的心理和生理问题。而研学旅行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和小伙伴一起走近大自然,眼里看到的是美丽的自然风光、耳里听到的是风吹树叶的窸窣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小溪河流的潺潺声,鼻里闻到的是沁人心脾的花朵香,这些都能够满足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心,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净化了学生疲惫的心灵。每一个学生在不断接触大自然的时候能够加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将这种热爱转化为强烈的爱国之心。
(三)引导学生融入集体,深入理解团结奋进
人是一种群居动物,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因此每一位学生也需要集体的温暖、帮助、鼓励和关心,这样才能促使每一位学生都健康成长。但是目前很多学生相伴的只有手机,这大大减少了学生开展集体活动的机会。而研学旅行本就是一场集体的活动,大家需要在旅行的过程中一起走过每一寸土地,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一起克服。因此,研学旅行能够帮助一些喜欢独来独往的学生迅速融入集体,在一起努力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团结,从而学会和他人一起奋斗,深入体会这种快乐。研学旅行中必然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事情,但是只要大家团结起来,发动智慧就能够顺利解决问题。这也从侧面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目前实施研学旅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家长的支持,缺乏资金支撑
研学旅行是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去感受大自然、认识家乡的美的,需要来自家长和校方的支持。因为每一次的课外活动都要经过家长的同意和资金的帮助。但是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家长并不支持研学旅行相关活动的开展,认为研学旅行是增长学生玩耍的机会的,平时在家已经玩得够多了,因此现在不能去。还有一部分家长持有的态度是只有本次期中或者期末的学习成绩好的情况下才可以去。只有一小部分家长理解研学旅行所带来的意义支持孩子参与,但是人数较少。研学旅行需要来自大量的各方资金和人力的支持,但是由于当地教育资源的缺乏,每一所学校得到的教育资源并不丰富。
(二)缺乏安全保障,缺乏研学基地
研学旅行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和综合性以及复杂性。一次研学旅行的安排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全部的规划,带领学生在外生活好几天。加上小学生本就就比较调皮捣蛋,因此可能会发生安全事故。而安全是很多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孩子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因此很多家长并不同意集体出门旅行。绝大多数小学也就并未开展。此外,就每个学校所在市区等考虑,可以开展研学旅行的基地并不是很多,但一些较为偏远的学校基本上没有研学基地,而且很多基地有所收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学旅行的开展。
三、实施研学旅行的策略研究
(一)大力宣传研学旅行的意义,增强学生、家长以及各方人士的人文关怀
研学旅行的实施要真正有意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家乡风光的美好。因此教师要真正从研学旅行的初衷出发,大力宣传研学旅行的意义,让研学旅行不在成为一种形式或者是一个口号。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充分为学生讲解研学旅行的意义,或者是开展一次小范围、近距离的研学旅行,让学生感受到研学旅行的有趣和快乐。并引导学生向家长宣传活动进行的意义。此外,学校还可以举办亲自研学旅行活动,让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到某次研学旅行中去,让家长可以感受其中的快乐。同时要印制一些每次参与研学旅行过程的视频和孩子的成长故事等放在学校的官网上、官方抖音账号等线上平台进行欣赏宣传,可以随时让社会各界人士看到,增加宣传的力度。同时学校在进行研学旅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忘初衷,教书育人的精神,让学生能够在研学旅行中真正收获知识,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自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成长为一个优秀的青少年。因此最为重要的是做好内核工作,让家长们看到校方对研学旅行的认真和投入,逐渐转变家长的消极态度。
(二)积极寻求社会、政府的资金支持,确保资金的落实情况
在關于推进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提出可以通过政府、学校、社会等各个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渠道。校方可以建立专门的研学旅行资金管理部分,一方面是为了积极协调和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的关系,以期寻得更多的资金,另一方面是公开公正透明地管理资金,让家长和每一个学生都了解资金的来源和去向,从而减少资金滥用的现象。学校相关部分要学会和各企事业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用研学旅行的精神和意义感染他们,从而顺利收集资金,具体可以举办相关的展览会、和企业合作的积极活动等,以吸引更多的企业给与资金帮助。此外,也要和地方相关政府部门取得联系,有计划有预期做好研学旅行的相关规划,明确每一笔支出规划,从而让上级部门更容易更快审理相关文件,给与合理且科学的拨款。每一次研学旅行的支出包含有食宿、交通以及门票等,家庭有所困难的学生可以和学校申请一定的优惠政策,从而真正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研学旅行实践活动中。每一次的出行都要留有相关的发票证明,以便后续相关资料的使用。这样公开公正的做法可以取得家长、企业、政府等的信任,从而更愿意在今后的活动中注入资金。
(三)因地制宜开发相关资源,合作共享研学基地
我国确实存在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教育现状,这是由经济等多方因素造成的,因此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客观承认这一事实。这就意味着研学旅行的资源是不对等的,但是每一个学校都可以因地制宜开发相关的研学旅行的资源。比方说所在农村的学校就可以带领学生到田野、小溪、大山、森林等地方开展研学旅行。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学习任务,比方说绘画、写作文、观察大树的年轮等等活动,这是深处城市的学生很难感受到的独特体验,但是确实农村孩子们独特的财富。而深处城市的学校就可以就一些所在城市的革命纪念馆、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以及一些其他的景区进行参观和学习。学生可以在参观纪念馆的时候了解到很多的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知识。不同区域有不同的研学资源,各个地区的学校也要独创出属于本校的特色基地。此外,各个城乡、地区之间的学校之间可以共享研学基地。各个学校可以派遣一定的专人到其他地方的学校进行参观,或者是跟着当地学校开展一次研学旅行,挖掘不一样的研学基地。互相交流的学校之间要共同分享很多基地的资源,比方说地址、可以学习的项目以及是否安全等。比方说同在一个市区但是城乡不同的两所学校,城市的学生想要去农村森林和田野学习的时候,当地的学校要给与一定的帮助,确保学生的安全。而农村的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的时候,城市的学校可以派遣专人带领和讲解,这样的做法可以实现双方的交流互助,合作共赢。学生在这样的交流合作中也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快乐。两个地区的学校也可以开展相关的基地共享,只不过相应的次数和范围就会减少。当地地区的学校可以联合起来建设一些有区域特色的活动基地并且取名,让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前往学习。
结语:综述,研学旅行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意义重大,但是目前研学旅行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校方要积极应对这些措施,实施针对性的对策,在深化研学旅行意义的基础上积极寻求来自各方的资金,办好本校、本地区的研学旅行基地建设,真正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享受到研学旅行带来的好处,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毛苏琴, 罗超群. 研学旅行校本课程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以贵阳市花溪区第九小学为例[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20, No.1180(01):86-87.
[2]甘坚. "互联网+"背景下的研学旅行课堂助力中小学德育工作[J]. 知识窗, 2020(4):92-92.
[3]刘鑫.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方案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20.
[4]张雪, 张清. 研学旅行中有效实施地理学习的策略探讨[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8(8): 60-6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