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在家访中走进心灵的“世界”

时间:2024-08-31

朱成华

作为班主任,应该主动走进家长,走进家庭,了解家长的教育观念,了解孩子生活的家庭坏境,与家长构建和谐的关系。这对搞好教育教学工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家访,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三年级时,我班来了一个从外地转学回来就读的女孩。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她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性格特别内向,平时比较腼腆,说话细声细气,好像生怕说错了话,做错了事挨老师批评一样。下课时,除了准备下一节课的书本外,总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从来不和同学一起玩耍;上課时,几乎从来不积极举手发言,即使老师故意抽她回答问题,说话的声音很小,完全一副怯生的样子。因此,我对这个孩子多了一份关注。为了锻炼孩子们的习作能力,我要求孩子们写一写日记,记录生活中的美好。既锻炼孩子的对生活的感受,又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了有效监督孩子们,我会把孩子们写的日记收起来看一看,再在后面写一句鼓励的话,以此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有一次,我发现她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唉!人活着真没意思,还不如死了好!我倍感震惊,小小年纪,本该是快乐的童年,为何对生活竟如此绝望!于是,我及时登门家访。她的母亲告诉我,由于父母长期在沿海打工,无暇照顾孩子,孩子一直随姨妈生活,很少与孩子接触。孩子自来性格就比较内向。后来,父母离异,母亲带着孩子回老家生活。由于孩子平常说普通话,周围的人都说她“假”,平常很少出门,都是一个人呆在家里,从来不和小区的孩子玩耍,连叫她到商店买东西都不愿意。如此性格的孩子,如果她的心里得不到矫正,肯定会影响其一生。

从那次家访以后,我对她多了一份特别的关注,下课时总是找一些话题与她交流,了解其内心的想法,积极鼓励她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和同班同学玩一玩,同小区的伙伴耍一耍,让自己开心一点。并告诉她如何正确对待父母的关系,心里有什么不愉快的事就大胆地说出来,千万不要闷在心里,耿耿于怀。要敢于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做生活的强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诱导,孩子的脸色露出了昔日久违的笑脸。但我知道,只是对孩子的思想教育,并不能真正驱散孩子内心的阴霾,还必须让孩子获得成功的喜悦。有一次,我专门替她找了一个优点,评她为“榜样之星”,让全班同学用热烈的掌声祝贺她,她竟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是感动的泪水,更是自信的泪水。从此,这位美丽的女孩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爱和同学们一起玩,有时爱和我开开玩笑,学习成绩也不错。我暗自高兴,因为我挽救了一个孩子,我把快乐的阳光洒进了孩子的心田。

二、家访,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相互配合。一个孩子将来长大后形成什么样的性格、态度、情感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一个教师,无论你的教育教学能力有多强,如果轻视了家庭教育,教育教学的结果也只是温室里育出来的花朵。家庭教育好的学生会让教师省心,家庭教育差的学生会让教师费心。因此,要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必须求得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家长对教师的工作是否理解、支持与配合,决定于家长对教师的看法和态度。因而,教师应该积极与家长交流,沟通。家访无疑是教师和家长交流,沟通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式。在家长的眼中,教师的家访是对他子女的关心,是教师对学生负责的一种表现。这样的老师肯定是一位好老师。如果教师在学生家长心目中留下好印象,教师和家长的关系相处和谐了,即使有什么事,家长也会理解和支持你,教师也好和家长沟通。

家访应该视为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应该成为教学工作的一种常态。不要等孩子在学校出了问题才去家访,那样家长会认为教师家访准没有好事儿,甚至会对教师的家访反感。家访更不应该成为教师向家长告状的机会,试想,如果家长只是听到老师说自己的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是,除了火冒三丈外,他还能接受你的意见吗?这样的家校关系是无法和谐相处的。我在家访时总是先表扬孩子五个以上的优点,因为每个孩子都有其自己的闪光点。再委婉地指出孩子的不足之处,这样家长易于接受,易于沟通。只要我们带着一颗爱心去关心学生,家长对教师的工作自然会理解,支持与配合。

三、家访,教育观念的引领

习惯是一种能力。孩子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它会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学校里常见这样的现象:有些孩子连地也不会扫,做事丢三落四,经常忘去带作业、书本或领巾到校,甚至连家庭作业也不完成。究其原因,就是个别家长溺爱孩子。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其他什么事情也不让他做,统统由长辈代劳。孩子逐渐养成了贪玩、怕吃苦、懒惰的个性。学习本身是一件艰辛的劳动。这样的孩子回家只知道玩,不想完成家庭作业,有时在父母的一再催促下应付了事,如果没有父母的督促,就干脆不做。我曾经就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凭心而论,家长也非常关心孩子的学习,孩子就是不买账,作业要么乱涂乱画,要么干脆不做。思想教育无数次,好了今天,明天又旧病复发。老师着急,家长着急,无计可施。家访中通过与家长的交谈,发现孩子出现这样的状况,懒惰、怕吃苦是其根源。我耐心地跟家长分析原因,要求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劳动。后来,在家长的强制管理下,孩子逐渐学会做力所能及之事。学习也变得刻苦起来,每天也能认真完成家庭作业。

实践证明,只有真正了解学生,了解家长,才能有效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教师才能有的放矢,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