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三年级语文习作教学问题及策略研究

时间:2024-08-31

吴文云

一、小学三年级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

在小学三年级的语文习作教学中,学生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不高。在语文学习中,掌握作文写作能力是最基础的要求,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教学任务。但是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刚接触习作,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从而导致掌握不到习作的要点,学习起来难度较大,逐渐的丧失对习作的兴趣。第二、习作内容缺乏真实性。由于小学生所积累的习作素材较少,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也没有去对习作的对象进行观察,导致在习作过程中不知道如何写。因此,在小学三年级的习作中,时常会出现一些抄例文、编假话的现象,导致写出来的作文缺乏真实性,内容也较为空洞、虚假,没有将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表露出来。第三、学生积累的习作素材较少。小学生由于阅读的书籍较少,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也没有做到细致的观察,导致在进行习作时不知道写什么内容,写出来的作品也较为空洞,甚至会出现抄袭的现象。这主要就是因为学生的素材积累较少,因此,在平时的课余时间,学生应该积极的去阅读书籍,并在平时生活中多多观察身边的景象,从而积累更多的优美词句,有助于提升自身的习作能力。

(二)教师方面

在小学三年级的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所存在的教学问题可以分为以下三点:第一、对习作教学重点把握不准。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多数教师在教学中更加的重视于对知识内容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的培养,例如在要求学生写亲情为主题的作文时,教师更多是教学生如何去构造作文的写作体系,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较为枯燥。第二、未做到因材施教。大部分教师在布置习作作业时,都是给学生一个固定的习作题目,并安排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忽略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导致学生的思维联想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不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从而导致学生的习作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培养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时,應当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注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因材施教,给学生一个自由的表达空间。第三、不重视习作修改情况。对于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不能只注重于对学生习作方式的教学,同时也要加强对习作批改的重视程度,在学生完成习作后进行认真的批改,并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如果缺乏对习作修改的重视程度,会导致学生将习作当成在完成任务,使学生对于习作的兴趣下降。因此,在学生完成习作后,教师应当认真的进行批阅和修改,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学生逐渐的提高习作能力。

二、提高小学三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定相应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融入真实情境中,实现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引导学生更好的进入课堂学习中,加强对习作内容的真实体验。通过设置情境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学生的语言情感和认知,并激发学生对习作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现阶段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一些教材内容不够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认为习作的难度较大,从而导致学生的习作兴趣下降。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性格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情境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做到教材与生活的有效结合。

(二)传授观察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让学生写好一篇作文,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多采用“灌入式”的教学方式,将学习内容单一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被动的状态下接受知识内容,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限制,在习作时只会按照教师教的结构方式进行书写,从而不利于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对作文的接触还不多,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也没有发展完全,因此在习作时需要教师进行观察方面的指导。为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习作中的观察对象,并根据观察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观察。另外,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来设置相应的观察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加强习作后的交流与批改

在学生习作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并注重学生的自我评改能力的培养,带领学生进行作文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在班级内组织小组间的活动,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吸收更多的习作技巧。其次,教师可以在班级内组织作文评选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进行分享,在班级内进行阅读,并安排学生之间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自我修改作文的习惯,使学生在习作中将写、评、改进行有效的结合。

(四)增加习作评改反馈机制

在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习作评改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修改作文的情况,建立相应的评改反馈机制,从而了解到学生对修改的态度,以此来反映学生的习作水平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提升。首先,在学生完成习作后,教师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阅读,并给学生指出文章中所需要修改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议,其次,将作文再发回学生的手中,并组织学生对教师的修改建议进行讨论和分析,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建议对作文进行修改,最后,通过学生的修改情况,能够了解到学生对于作文修改的态度,以及帮助学生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同样也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综上所述,本文详细分析了在小学三年级的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存在的习作方面的问题,如学生对习作的兴趣不高、积累的习作素材较少,以及教师对于习作的教学重点认识不够、没有根据学生差异性来因材施教等,并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改进策略,其中包括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授观察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习作后的交流与评改,增加习作的评改反馈机制等措施,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对习作的热情和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习作态度,从而有效的提高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习作能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