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家访教育的现实意义

时间:2024-08-31

林春娘

家访也是教育,而且是不容忽视的大教育观。眼下通讯发达了,但并不意味着家访就没必要,没现实意义了。从教师个人的层面上说,家访要额外抽出专门时间,而且包括路途的時间等,确实比较麻烦,很占用老师的工作和休息时间。有些老师不愿家访也情有可原。另外,家长个人家里的情况也不是都合适对老师透明公开的,不是每个家长都很配合老师开展家访工作的,所以,一般情况下,家访只在领导或班主任主导下进行而存在。然而,随着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教育对象的复杂化,学生获取大容量信息渠道的多元化等因素的干扰,取得家长的配合,了解学生状况,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引导工作,反而再次成了学生教育,特别是中小学学生教育的重中之重。家访不仅对班主任有必要,对于科任老师也同样非常必要。

一、源——龙归晚洞云犹湿,麝过春山草木香

家访是一种面对面的接触,是对信息源的实地考察,所以,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学生状况到底如何,影响学生心理变化的根本问题在哪,家访时多半可以得到很好的答案。“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的就是一个本源的问题。

家访是为获取准确性数据而进行的工作,是负责任的态度。有道是“珠沉渊而川媚,玉韫石而山辉”,家庭教育到底怎么样,“辉”、“媚”到底在哪,家访时,“入门休问荣枯事,且看容颜便得知”是有几分道理的:实地考察了,多半就能看得出来。

家访老师应该有做笔记的习惯。笔记要标明日期,具体时间。如果必要,还可以让一些在场的人签字作为印证等。为了“记录学生的家庭情况、个人情况及环境情况等”,甚至进一步建立“家访登记卡”或“家访手册”等也是可取的①。让家访避免随意性,而且有计划、有目的、有任务地开展起来,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肯定是件好事,对孩子成绩的提高也会有帮助。

二、范——秋来满山多秀色,春来无处不花香

家访要避免道听途说,要避免让家长只听孩子一面之词,所以,老师和家长面对面接触了,行为规范非常重要。有些礼仪该有的还是要有,因为这毕竟是工作,代表的是老师的一种形象。而且,家访老师最好是把该讲的话语都事先酝酿好,能预先设计的就先设计好,免得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平时的陋习都流露表现出来了,让人误解、误会,损害了教师自身高贵的形象。

家访老师始终要记得“范”字,一颦一笑都不是随意的。所以,穿着要得体,不合适穿低胸露胳膊的、膝盖装饰剪有窟窿的等不合身份的服装。家访时交谈的话语虽然不需要有多高尚,但也不能过于附和、低俗,不合适前仰后合、狂喜狂笑。老师自己要把握分寸,要懂得拿捏,张弛有度,雅俗有节,思维严谨,娓娓道来,侃侃而谈,都体现出自己的风度。

三、境——叫月子规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

虽然家访离开校园,但也不必过于担心人身安全。不过,本人以为,最好的家访是两个人结伴而行。虽然这样会多点约束,但也多了一个防备不确定因素的助手。有时,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也说不定会有变数,会遇到无法预测的麻烦,所以,还是要多点心眼为好。

一个人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多。家访是面对面的交流,所以,就难免需要互动、试探、套话等。语言交流活动本身多少带有教育别人的作用,因为大多数人本身是先有观点,很容易先入为主,不太容易被说服的,因此,家访的开始要尽量客气、温和,要表现得“主动、热情”,气氛融洽,然后座谈、交流就会顺利得多②。

不过,思路也可以拓宽一些,家访的形式可以多样一点,不必仅拘泥于座谈一种形式。个人家访的经历表明,入乡随俗式地陪孩子家人一起做家务、野餐、篝火、包饺子、做面包、合唱等,也许还更能融入到孩子和家长的生活中去,达到更好的“知己知彼”的效果。

家庭氛围尽管有局限性,但也够有创意空间了。“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成人成才自然是有他的道理。只要老师们放下包袱,适当放宽自己的尺度,绽放自己的人格魅力,发现自己的长处,适度地表现一下,在家长、学生心中留下个好印象,对课堂教学会起到的良性的连锁反应是无法估量的。

四、导——画水无风空作浪,绣花虽好不闻香

家访不是随意的,“无事不登三宝殿”,当然应该有备而来,有目的的。因此,要有始有终,目的性要很明确。教师家访要有教导的作用,教导的效果到了,就不能成话唠,不能老在那里喋喋不休,要懂得及时引退收场。所以,提前准备家访的时间限度,告诉自己什么时候该离开,怎么离开,那都需要讲究。

家访过程中,对孩子勉学是经常性的、必要的话题。学习之道,五个字:“勤、恒、苦、序、躬”④。老师们可以提前备课,铭记于心。这样的话题,一旦说开了,就不能怯场,而且,要显得有学问,妙语连珠,出口成章,能让人觉得老师很有学问,敬佩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老师们要时刻把正面的、积极的、阳光的“导”字记在心里。要教导,更要疏导,要通人情,用心做到“善解人意”,这样,才能真正地对学生动之以情,然后晓之以理。纯粹的说教是没有几个人喜欢听的,所以,要说服别人什么,是要先学会倾听,然后再艺术化地说说故事,讲一些寓言或者谜语、名人等,这样会有春风化雨的效果,会“润物细无声”地把自己设计好的该“导”的思想在交谈中让孩子和家长都能理解、接受、落实、行动起来。

五、陪——拂石坐来春衫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时间能说明很多问题。“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说明的是一种变数、变迁和永恒的关系。很多东西是可以变化的,孩子是可塑的,而且,人心都有向善的一面,所以,应该相信,教育肯定有希望。只是在落实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成年人,在家是家长,在校是老师,多花点时间像园丁养花一样去陪伴、呵护:干预太多不行,水多了,花会被浸泡死,水少了,又会干枯。陪孩子,投入了时间,需要说什么,说到什么层度,是个大学问。要尽量走出家访操作的误区,尊重孩子的习惯和感受,让家访成为一门受欢迎的学问③。

古人说,“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家访是课堂外最有效的延伸,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我们相信,无论社会怎么发展,这种与家庭的接触还是非常重要的,永远是必要的,也是有着无穷的开发空间的。所以,我们要深思,“思无日”,要经常性地、制度化地开展有效的家访工作,甚至把它作为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家长课堂等活动的重要补充。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