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绿电起势

时间:2024-04-24

乔令

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二季度和上半年的GDP核算数据,从总量上来看上半年同比增长2.5%,二季度同比增长0.4%,按照先前定下的发展目标,如果要完成全年5.5%的增长,则要求下半年实际同比增长要在8.5%左右。

驱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出口、投资中,最具确定性的就是新基建,包括风、光、储,以及新能源产业链,这是因为节能减排符合全球发展的长期大战略。

2020年9月,中国向全世界宣布将力争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更细节化的目标举措,比如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此后政策陆续出台,不断推进,也确定了以风、光、储为核心的新能源长期发展趋势,也基本确定绿电能源革命未来的长期替代空间。

碳中和、碳达峰的核心目的是减少碳排放量,全球主要的大国几乎都制定了双碳目标,比如2021年12月,美国通过一项行政命令要求联邦政府于2050年实现二氧化碳净排放量为零,2030年将地球变暖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65%。此外,目标到2030年使用100%无二氧化碳电力供电。

其实这两年在各大上市公司的年报中,也能发现一些企业披露了一个新的科目“环境、社会与治理”即ESG。

包括一些互联网公司,如腾讯、蚂蚁、百度也都提出了碳中和目标,开始管理碳排放量,甚至连招商银行这样的金融类企业,也有披露ESG相关科目。核心是为了响应双碳目标,推进绿色能源发展。

碳排放标准是如何衡量的呢?

比如直接的排放,如发电企业,其火电发电量占比超过总发电量的50%,那烧煤的排放量很直接的就计入公司的排放总额;比如间接的排放,某互联网公司的服务器基站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资源,而这些服务器也间接的产生了碳排放。

下游的企业通常也会要求整个供应链系统要符合碳排放标准,比如苹果公司希望公司在2030年所有业务方面实现碳中和,上游的制造商富士康当然也要符合减排的标准。

在欧洲,碳排放不符合标准的将面临巨额处罚,根据市场调研机构PA Consulting的报告显示,2020年多家欧洲车企将因难以达到排放标准而受到监管机构高达约34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590亿元)的罚款,其中大众汽车累计支出的赔偿、和解、回购等相关的金额超过300亿欧元。

对于新能源汽车厂商来说,这居然变成了一门生意,2020年特斯拉的利润中有15.8亿美元是靠售卖碳排放额度收益,2021年为14.65亿美元,2022年第一季度6.79亿美元。

中国目前的电力结构以火电为主,火力发电占比仍超过60%,而其主要原料就是煤炭,且不说碳排放是以减少烧煤为目的,单从交易价格来讲,煤炭是市场经济,价格随市场波动而波动,而电力其实受到诸多限制,这就会导致,一旦煤炭价格上涨,中游的发电厂就可能会亏损。

2021年整个A股火电行业,所有火电厂发电几乎都为亏损,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多地出现电量供给不足,以及限电等。

而绿电的成本基本是以风、光为主的自然资源,几乎没有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中主要为折旧和借款所产生的财务费用。

所以,当下多家火电运营商均在转型以新能源为主的绿电(比如华润电力),从发展趋势来看,火电装机占比从2011年的72.31%已经下滑至2020年的56.58%,而风电和太阳能的装机占比也分别从2011年的4.35%、0.2%增长至12.79%、11.52%,绿电装占比已经提升至43.40%。

绿电是一个重资产的行业,初期资本投入大,而且回报周期长,项目前期因为巨额折旧成本问题,通常是不赚钱的。也正是因为资本支出很大,所以这个行业经历了初期发展-大规模破产-国企涌进的三个阶段。

初期发展阶段,行业的主要利润来源是靠政策补贴维持,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虚假项目虚假竣工等骗补问题,这也是每一个补贴行业必然要经历的阶段。但是光伏发电到了中期阶段依然很难盈利,主要是发电成本太高,而补贴逐年递减,导致很多绿电企业转让电站等资产。

从协鑫新能源的利润表中可以看到,三费支出中2020年融资成本24.50亿元,占总营业收入占比为49.65%,所以公司要想实现盈利比较困难。协鑫新能源曾是民营企业中持有光伏电站最多之一,但现在也在逐渐出让电站。根据协鑫新能源5月6日公告披露信息来看,电站等资产的接盘方为湖南新华,其由新华水力发电有限公司(下称“新华水电”)持有约 99.63%,由湖南省水利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约0.37%。新华水电则由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持有55%,新华水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由中国水利部综合事业局全资拥有)持有45%。而协鑫新能源称,“该等交易为本公司为达致其‘转型升级’发展目标及轻资产模式转型所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此后,公司还“拟加大与国内中央管理企业及地方国有企业的战略合作( 包括买方),以实现轻资产模式。”

国企介入是大趋势,目前绿电运营商主要是以五大央企发电集团为主:华能、华电、大唐、国电投、国家能源集团,以及三峡、华润中核等央企。央企的进入毫无疑问将提升行业的集中度,也将正式推动整个绿电产业链的持续发展。

比如华润电力,公司在2021年财报中规划2022年现金开支金额376亿港元建设电站,其中有305亿港元用于风电、光伏电站建设。

从回报率来看,虽然绿电是重资产商业模式,但是只要进入利润释放期,其利润率可以媲美水电,目前已经进入盈利期的绿电运营商,毛利率普遍超过50%。

电力市场看似平稳发展,实则已经出现增速拐点。根据国家能源局披露,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751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这一数字到2021年已经飙升至831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增速拐点明显。

从发电量来看,电力市场一直处于低个位数增长(2020年增速3.6%),但根据IFind数据披露,2021年发电量实现了9.7%的高增长。

出现如此高速的增长最核心原因是经济结构性实现了稳健的增长,半导体、新能源等用电量较高的行业正在快速发展。

半导体方面,芯片制造本来就是用电大户,以台积电为例,一台EUV光刻机每天的耗电量高达3万度,而据台积电披露的信息,其有超过30台EUV光刻机,每天的用电量就要超过90万度。半导体生产一旦开机,机器会一直运转,对电力的稳定性要求性比一般行业要高很多。2020年之后,内地以中芯为首的晶圆厂也在大力拓建产能。

从新能源汽车发展来看,过去新能源汽車渗透率较低,耗电量有限,而随着近两年产业技术的逐步提升,渗透率加速的同时,用电量也在逐年飙升。至2022年6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高达260万台,截至2021年年底,保有量高达784万台。

从基础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转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用电量很大概率会持续增长,那么绿电产业所起到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声明:本人不持有文中所提及的股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