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助学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堂现象与策略

时间:2024-08-3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版)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它注重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索,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数据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学生“学有所成”关键在于教师的“导之有方”和学生的“会学”。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越来越细,教师在课堂上精雕细琢。而 学生只需耳听、眼看、手抄、嘴背, 整天处于被动应付、简单重复之中。学生只能按老师设定的程式去学习,不用去创造,该讲的话,老师替你讲了;该分析的问题,老师替你分析了。你只要按老师讲的去做就行………… 这是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的。

“助学课堂”课堂教学模式着力改变这些状况,它是以“活动”为主线,“助学单”为载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探求者,这正是高效课堂的追求。

自从我校实施“助学课堂”教学模式以来,我们的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重“教”向重“学”转变、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重“传授”向重“指导”转变、重“模式化”向重“个性化”转变,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课上学生明显比以前有了激情,敢说、爱说、想说,并且组内集体荣誉感增强,他们会为组内每一个成员的进步、所取得的成绩而欢庆鼓舞。但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所产生的几种课堂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

现象一:助学单单成为练习单

在实验开始之初,前一天教师发下助学单第二天收上来:仔细看其助学单,基本上是习题的堆积,新授课如此,练习课、复习课更是如此。助学单缺少思维碰撞、缺少趣味性、形式单一,一些助学单实际上就是简单的教案与练习题的综合篇,根本无活动可言,以至于学生一拿到助学单,就认为要开始做习题了。

思考与策略:

1.1、正确理解“助学单”的含义

。“单”仅仅是形,而活动才是神,学生如果只将单作为教学的讲义或练习来使的话,那么助学单也就失去了其价值。助学单应重在学生的活动。“以活动促发展”是“助学课堂”模式的主要思想和理论基础。助学单上所设计的活动方案,应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开放性的大问题和操作方案”,它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操作可行,活动形式多样,如实验探究、查阅资料、讨论、竞赛、游戏、表演等。

2.2、重视集体备课

。一般来说,搞一个简单的助学单并非难事,不过,要想设计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助学单,能够活动起来的助学单并非易事,。所以面对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集体备课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能减轻教师负担,另一方面能集思广益,设计出更有效的助学单。

现象二:课堂成为热闹的集市

助学单设计的基本理念是:将第一思考时间还给学生,将第一表达机会让给学生。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许多班级都采取了加分的方法,即主动发言或板演一次就给所在小组加分一次。导致有些班级,教师让学生上黑板,结果全班蜂拥举手,乱成一团,热闹过头;让学生讲解,一下子同时站起好几个人,你在说他也在说,每个人都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至于别人在说什么无暇顾及,忽略了用心倾听、静心思考他人汇报的成果。教师的体会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真是“一统就死,一放就乱”。课堂热热闹闹地结束了,而知识、能力、方法等却落空了。

思考与策略:

1.1、加强引领意识,恰当讲解示范

。因为“助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强调要遵循“三讲、三不讲”的原则,即讲重点、讲难点、讲疑点;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自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强调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评价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评价总结。导致有的教师变得不敢讲,甚至连应有的点拨、引导、总结都省略了,本来一句话就能点明的问题,非得跟学生“兜圈子”、“捉迷藏”,以为这样就是开放,结果时间白白地浪费了。其实“助学课堂”模式,并不排斥教师的引领,如果任由学生海阔天空,没有教师充满睿智的“点石成金”,没有教师高屋建瓴的“引领提升”,学生的学很难做到有效。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必要的讲解示范,尤其是小学生。

2.2、教给学生应有的学习方法

。“助学课堂”模式关键不是教知识,而是教思想、教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每一个活动都应主动参与。解决问题时,应主动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自主寻求解决策略、积极实践完善;交流时,应说得响、说得清楚、说得全面;听的时候,应认真倾听、边听边想、边听边记。

现象三:合作的树结不出成功的果

“助学课堂”模式使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先组内交流,再组际交流。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和意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的效果,使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并且乐于与同学互相合作的良性机制的形成,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达到“兵练兵”、“兵教兵”的目的。很多教师都采取了小组捆绑考核评价方法,对各个小组进行打分评比,按周、月评比优胜小组。为了使自己的小组能加分,一开始各组成员上课时情绪都很高涨,课堂学习效果也不错。但一段时间以后,很多教师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优生更优,“差生”更差。

思考与策略:

1、1.让学生教

。众所周知,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上好课,才能教会学生。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学生。学生在教其他学生的时候往往学得最好。教其他學生可以使记忆的巩固率提高3倍。小组内的优生为了使自己的小组能获胜,他就必须把小组内不会的人给教会。不管被教的人会了没,他自己却因此提高了,所以优生更优了。这提示我们教师要主动为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教”的机会,尤其是中等生和后进生“教”的机会。如在一系列内容学完之后,教师让学生两两结合,相对而立,互相讲述自己学到内容。为了这一活动,学生往往要在课下仔细准备很长时间。为了有效“互教”,教师最好不要让学生自己选择伙伴,不要限制活动的时间。“互教”的学生之间要有一定的差距,但差距不能太大,如优生和中等生组合,中等生和差生组合。

2.2、给足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因为每一个教学环节既要组内交流,还要组际交流,很多教师怕教学时间不够,就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一块,没有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过早的进入了交流展示环节。表面上看,学生们交流得热热闹闹,甚至整堂课学生都处于异常亢奋的状态,不停地拍手表扬,不住地比赛竞争,不断地颁奖激励。其实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因为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够充分,很多中下游学生根本就没来得及展开自己的学习。交流也仅仅变成了少数人的平台,多数学生就会不动脑筋,人云亦云,长期下去,合作交流形式的成分必然增加,实效性的成分必然下降,多数学生的数学思考受到压抑,学习效率也必将下降,所以“差生”更差。课堂应当是大多数学生的课堂,决不应当变成少数学生表现的舞台。自主的时间不充裕,会制约合作学习的深入开展,中看不中用。

总之,“助学课堂”教学模式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模式依循自主学习、探究、交流、合作、展示、评价、反思这一过程进行。它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合作、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这样的课堂教学,既是学习的需要,更是一种学习的乐趣所在。为了推进这一教学模式实效,我们教师要从根本上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行为,理念越是新,行为越是有效,学生学习的效率才越会高!

联系方式:

李振江 小学数学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天衢中心小学 18315972922 邮编:25303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