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导学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利与弊

时间:2024-08-31

巫家宝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革新,新课标提出改变旧的教学模式的理念,因此从2014年9月开始,我市全面推广导学案的使用。从教学实际出发,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尝试把传统的教师“教案”改为师生共享的“学案”,把“学案导学——交流展示——巩固提高”这一课堂教学模式深入课堂教学中,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化被动为主动,提高课堂效率。本文主要就导学案在日常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利与弊,谈谈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导学案 作用 问题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配合教师科学的评价,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导学案实施的高级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导学案实施的基础目标是促进学生高效的掌握知识,为后续学习奠定文化基础,在导学案的实施中要两级目标并重。 正是导学案如此积极、鲜明的意义,市局才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编撰地方特色的,适合本市学生的“学案”。但随着导学案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推进,其利与弊愈趋显著。

其利一:角色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化被动为主动。

随着导学案的深入,日常的课堂正逐步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教师不再是那个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唯我独尊的课堂主人;而学生也不再是那个娓娓听来,一言不发的听课者。导学案的推进让学生转变观念,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从以往的“要我学”转变为积极自动的“我要学”。

其利二:课堂双减负。

导学案的使用能大大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因为导学案设置了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还有当堂练习。课前,教师让学生回去预习并把相关的习题完成,然后教师收集导学案作检查批改,能帮助教师在课前了解学生的预习的情况,及时修改教案课件,从而有针对性的上课,提高教学效率。而课中,因为学生知道老师的教学设置,那就能很好的配合教師完成教学任务。学习完本课时的内容后,根据需要完成导学案里相应的练习,能帮助学生巩固当堂所学,并及时发现学生还有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又不需要教师另外布置习题或者作业。

其弊一:主体性与自觉性的矛盾。

使用导学案的确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逐步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但随着深入推进,其潜在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因为强调主体地位,教师在授课时就成为了引导者,而学习方面就要求学生除了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外,还要求学生能自觉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可就小学阶段来说,学生的自制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在没有教师硬性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的话,很多中下层次的学生就会懒散,以各种这样或者那样的理由推脱,导致成绩停滞不前。这就出现了主体性与自觉性的矛盾了。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是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待思考和处理的。

其弊二:减负变增负。

刚刚上面提到使用导学案帮助了教师和学生,但这种帮助,本人认为只是表面上的。综合各位使用导学案的教师意见,学生课前预习,教师需要收集批改从而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而调整或者修改教案课件上课,学生当堂练习时又要及时走进学生,观察学生的做题情况而及时反馈,以上两点就很是花费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对于我们这些小学教师来说,每个主课教师担任的班级基本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一个班这样实施,还勉强执行下去,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这就举步维艰了。所以这对教师无形就是增加了负担了。相对学生,学生同样也是为难的,就我们小学英语来说,我们除了有导学案这本学习资料外,还有其他的,如:“每周一练”、“多元评价”、“练习册”和抄写单词等。所以学生并没有真正得到减负,反而增负了。

实施要点:是否符合本校校情,能否“因校制宜”。

目前使用的导学案是市局聘请各校相关专业并有经验的教师编写的,这就存在着,导学案是不能做到符合每个学校具体校情的。虽然要求各校各科教师二次备课,但就算二次备课,导学案还是不能大改,只能小打小闹,修修改改,从而制约了各位教师创新教学的思路和影响其魅力的展示。虽然有教师建议每个学校应该因校制宜,制定自己本校特色的导学案,可现实却较难实施,单每一课时修改后重新复印所产生的教学成本,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只能寄望将来各校能得到政府和市局的支持吧。

凡事有利就有弊,改革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包容,以包容的心态去创新,以创新的心态去改变,以改变的心态为我们小学英语教育事业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