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冯泽
一、引言
《红楼梦》自其问世至今以别具一格的语言,独特的写作手法,吸引着国内外读者竞相解读,不断探索。从民俗这一视角研究就是对《红楼梦》的又一次探索。
二、红楼梦中的有型物质民俗
物质民俗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诸如衣冠服饰、饮料食品、寓居交通等传统习惯的承袭。在《红楼梦》中,作者对当时当地的各种物质民俗进行了丰富的描绘。
《红楼梦》中的一些服饰,有的承袭明代,有的则开满清礼服新风。
例如,贾宝玉的衣服,书中在第三回中写道“穿一件两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柚。”第九回写道“衣着大红金蟒狐腋箭袖。”第五十二回写道“穿着荔色哆罗呢的天马箭袖。”其中“箭袖”是一种衣袖的袖管边沿有马蹄袖的满州袍子,凡当时正式礼服都有箭袖。这位“宝二爷”虽身着满清礼服,但头上又常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这又恰巧显出明代服饰特质。除此之外,清高宗弘历喜穿汉服,并影响颇大:第十四回写北静王世荣,其头上戴着玉簪和银帽,身着江牙海水五爪龙白蟒长袍,系带玉红鞋带;第六十三回写芳官头上编着一圈齐额小辫,至头顶归总,结成一根总辫,束在头顶;在第三回中写宝玉也与芳官类似,将头上四周一圈的短发,都编成小辫,用红丝扎起,攒至头顶,编一根大辫,这是清代满族世家子弟幼年时的一般发式。足见对满清服饰中保留汉服风尚的体现。
作者在《红楼梦》中对饮食文化进行了大量的描写,其中对茶俗酒风的描写更是比比皆是。小说第35回描写了小荷叶汤,用荷叶莲蓬取汁和成面,煮在鸡汤里,十分新巧别致;第41回中描写了王熙风向刘姥姥讲述茄鲞的制作方法,很是讲究;作者也大写特写茶的品类、煮茶用的水、饮茶用的器具以及考究复杂的饮法,都使读者深深折服。
三、人生社会民俗
人生社会民俗主要指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构建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仪礼。
在《红楼梦》中,作者详略有致地描绘了各种节庆活动,包含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腊八节等。这些民俗活动中描写的内容琳琅满目,文化意蕴回味无穷,使得小说不仅展现了贾府内部的生活景象,更折射出了整个社会的风貌。
中国人过年有很多风俗。比如,大年三十——除夕之夜,一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直至天亮。对于如此重要的节日,《红楼梦》中当然有精彩的刻画,第53、54回便写到了除夕、春节民俗:在腊月二十九日这一天换上门神,贴对联,挂牌,点朱红大灯笼。除夕这一天放鞭炮,拜宗祠,向长辈行礼,晚上上供敬神,贾敬为主祭,贾赦为陪祭,贾宝玉捧香,贾母在先,众人尾随至正堂。上供完毕,宁荣二府的人来到荣国府给贾母拜年,贾母散压岁钱。正月初一这一天祭祖、拜年。正月内,学房中放年学,闺阁中忌针黹。民间走亲访友,喝年酒,吃年茶,看戏,进行各种娱乐活动。其中散押岁钱,金银锞,摆合欢宴,献屠苏酒,合欢汤,如意糕等过年的习俗即是明清时期民众过年的缩影,这样的描写表明明清时代过年的风俗与时下民间并无太大的区别。《红楼梦》中对过年礼俗的描写十分精妙,形象地再现了当时封建贵族大家庭在重大节日里的生活情状,同时也使读者更有真实感。
四、游乐技艺民俗
《红楼梦》在描写大观园中少男少女的日常生活时,多次写到了他们日常的欢乐游戏,他们放风筝、斗草、赶围棋、抓子儿、抢红、猜谜、投骰子、解九连环、击鼓传花、行酒令,在避开了家长、放松了尊卑的大观園中,尽情展露他们的顽皮天性。这些充满着青春欢乐气息的民俗事象不仅体现了小说中人物的活力和单纯无邪,同时也在充实情节、渲染气氛、预示人物命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突显出独特的民俗文化魅力。小说中提及的游戏亦是民众日常生活中不可剥夺的重要的民俗内容,每一个都精致巧妙,回味无穷。
当然,小说中也涉及到对贵族之家常见的游戏习俗的描写,其中对酒令的描写最多。《红楼梦》中提到的酒令游戏主要有三回:首先是“金鸳鸯三宣牙牌令”,“牙牌令”是饮酒、赌博、文字三者结合的游戏,是古代豪门贵族消遣娱乐的方式之一。作者在描写这一情节的过程中,通过行令这种形式为我们描画了大观园中的各色人物:贾母、薛姨妈说的令语大多是大白话,接地气。黛玉席上怕被罚,脱口而出《牡丹亭》《西厢记》书中的原句,表明被封建家长视作禁书的文学作品对她影响之深。刘姥姥的令词则于诙谐幽默中展现出一个深谙世情、生活经验丰富的劳动人民本色。
在第63回作者还写到“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宝玉过生日,怡红院的丫鬟们准备了酒菜,并提出要占花名儿。占花名儿也是酒令的一种,把若干根签放在签筒里,每根签上题一句旧诗,画一种花草,行令时一人抽签,依签上规则饮酒。作者通过描写花签这种游戏场景,巧妙地以花喻人,埋下对人物命运的伏笔。如宝钗得的是百花之王——牡丹,签上镌着一句唐诗“任是无情也动人”;黛玉抽到的是高洁之士——芙蓉,签上镌着“莫怨东风当自嗟”;李纨则抽到老梅,题诗云“竹篱茅舍自甘心”。这些花签都运用得恰到好处,不仅与人物的气质性格非常吻合,而且字里行间还暗喻了人物的悲剧命运。
五、总述
《红楼梦》中的民俗事象及其表达方式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具有典范意义。作者曹雪芹为了给我们描绘一幅封建末世纷纷扰扰的人生画卷,运用了大量的俗语谚语、诗谜小令等,使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都能围绕全书的主题展开,从而达到自己的创作目的。《红楼梦》中对民俗生活的描写,不但对塑造环境、揭示封建社会愚昧迷信具有深刻的作用,而且,也对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有着积极作用。曹雪芹把民俗事象作为一种背景,以逼真,恰如其分的描写手法揉进了《红楼梦》这动人的故事中,并成功烘托了书中人物,使之更加立体。全书中对民俗的描写如诗如画,充满艺术魅力逼真,恰如其分地嵌入小说描摹出的现实主义生活画卷中。多彩的民俗风情是《红楼梦》之所以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的奥妙之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