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促进幼儿良好发展

时间:2024-08-31

闫术华

一、幼儿说谎的不良行为

(一)幼儿说谎的原因

第一,幼儿由于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均未发育完善,分不清自我与他人,事物的真伪等,常因幼稚无知而说谎。

第二,年幼幼儿的记忆精确性较差,时常有歪曲事实的现象,许多经历过的事未必能完全回忆起来。

第三,其他各种原因。有时幼儿是模仿成人说谎而说谎;有时孩子做错了事,为了避免惩罚也会说谎;也有时孩子为了逃避不愿干的事情而说谎。说谎还会被孩子当成一种引起别人注意的手段。

(二)预防幼儿说谎的措施

第一,对于因心智发展不完善而造成的说谎,只要指明其错误,在幼儿能够理解的前提下,使其明白想象与现实间的差异,这样做有助于他们认知能力的发展。

第二,对于想逃避惩罚,推卸责任的说谎,在搞清基本事实以后,要严肃、耐心地对幼儿进行批评教育,指出说谎是一种恶劣而愚蠢的行为,使其了解说谎的有害结果。

如果幼儿说谎是模仿大人,首先大人应端正自己的行为,做好表率。

第三,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如果发现孩子有说谎的行为,不要当众揭发批评他,可以悄悄叫到一边单独谈话。指出错误,让其加以改正。

第四,对孩子的错误处罚要适当。当孩子犯错时,家长和老师首先要稳定情绪,不发火,要耐心地指出孩子的错误,让孩子主动承认错误。

第五,采取必要的行为改变艺术。

1.差别强化法

对经常说谎的幼儿,采取强化和消退的方法来降低说谎的出现率。

2.行为代价法

当幼儿出现说谎行为时,老师和家长应将幼儿本该享受的某种奖励和权利收走一段时间,以达到减少他们说谎行为的目的。

3.惩罚法

当幼儿表现出说谎,甚至报复性说谎时,老师和家长可以立即对幼儿施予不愉快或厌恶刺激,从而使他们表现该不良行为的频率下降,直至消退。

二、幼儿违拗与对抗行为

(一)幼儿产生违拗与对抗的原因

第一,违拗的形成来自经年累月的体验,孩子逐步建立了一种固定的、广泛而难以改变的行为模式。孩子两三岁后逐渐了解父母的语言和意愿,并且有基本的技能来完成父母所交代的使命。

第二,父母的教养方式逐渐以口语代替行动,从直接管教进入间接监控。给孩子更多独立自主的机会,也滋生了他们不听话的机会。

第三,教育者的教养方式不当也是重要因素。父母软弱退缩或强制压抑都会增强孩子的违抗行为。

第四,教育者对幼儿要求高,质疑与批评多,限制孩子活动自由,经常用羞辱、批评、生气和找茬儿、体罚等方式对待幼儿。除此之外,现在都是独生子女,长辈们过于溺爱,也是造成违拗与对抗的不良行为之一。

(二)解决幼儿违拗与对抗行为应采取的策略

1.反省自己,检讨管教

作为成人,我们不能总是看到孩子的错,也应经常反观自己的教育,无论是对孩子过度关照,还是过于严格,都会引起孩子的反感,造成违拗和对抗。

2.查明原因加强沟通

找出幼儿违拗或对抗的原因,根据情况作出适当合理的调整。与孩子进行诚挚的交谈,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并让他们体验到父母或老师的一片良苦用心,通过讲道理及时解决问题。

3.坚持真理,不迁就也不粗

如果父母是正确的,不能因为幼儿的违拗或对抗就放弃原则。要从小注意对孩子进行教育,既要解决违拗问题,又要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

4.采取必要的行为改变艺术

(1)消退法

有些孩子的反抗旨在引起他人的注意,这时只要我们不予理睬,他的反抗行为自然会消退。

(2)隔离法

把孩子从一个增强环境移送到另一个得不到增强的环境。

(3)代币制

在行为改变中,教育者与幼儿事先就以某一行为订立一个约定,如在某个期限内可以做到可获得獎励。而这种奖励可以是积分的形式,当幼儿的分数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可以兑现奖品,直到行为合理为止。

三、幼儿课堂捣乱行为

(一)幼儿课堂捣乱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是课堂中故意捣乱的幼儿往往难以适应需要保持注意的课堂活动,经常不能安静地坐着听教师讲课,并且也试图不让他人上好课,这些行为严重地破坏了课堂纪律,影响他人的学习。

二是有的幼儿似乎不能听从老师的要求和问题,经常所问非所答。

三是幼儿缺少关爱。在常人眼里,只要他们有一点表现不好,就被全盘否定,因此他们会破罐破摔。

(二)幼儿课堂捣乱行为解决的办法

一是多用表扬鼓励,少用责骂嘲笑。

二是自我评定行为,及时奖惩,实施代币制。教师应训练这类问题幼儿主动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规则。以奖励的方式促使他们自我控制。

三是允许学生自由活动,将游戏穿插于活动当中。好动又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是学龄前幼儿的特点,所以教师上课时可以将幼儿喜欢的游戏穿插在课堂中,以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注意力集中的良好行为。

四是必要时,要结合短时的惩罚。如果用不加理睬和及时奖励的办法不能减少幼儿的不良行为,那么教师可采取暂时的隔离惩罚法。

四、幼儿偷窃行为

(一)偷窃不良行为形成的原因

一是为了满足对物品的需要。一般来说,四、五岁的孩子拿别人的东西纯粹就是喜欢。

二是家庭的不良影响。许多幼儿的偷窃行为与家长教育不当及家庭的不良影响有关。

三是无意成习惯导致偷窃。有些幼儿从小受到的引导不够,捡到钱物不及时交给老师或家长,而是自己用了,慢慢便养成了坏习惯。

(二)要想改变幼儿偷窃的不良行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强化幼儿尊重他人所有权的社会行为

教育者要教育幼儿捡到钱物要及时归还失主,用过的东西要放回原处,当出现这种行为时,应及时表扬鼓励,逐渐使他们形成自主自觉的行为。

2.合理控制,预防幼儿的偷窃行为

幼儿园老师发放玩具后,要统一回收,让幼儿知道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最终要归还的道理。

3.冷静处理偷窃行为

如果偷窃行为已经发生,教育者必须冷静处理。责骂与体罚都无济于事,更不能当众讽刺挖苦,以此给幼儿贴上标签,打上终身烙印,这将给幼儿的人格发展造成巨大的障碍。

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心理素质的重要表现,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作为一线的教师,一定要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初始阶段,是培养孩子习惯的最佳时期,“好习惯,早养成,益终身”,反之不良习惯养成了,会毁人一生。所以在日常教学与生活中,纠正幼儿不良习惯,是促进幼儿良好发展的关键。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