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王明仙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实施,教育均等问题的深入研究,教育机会均等概念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和丰富。目前,已由最初只重视宏观方面的研究,即简单地从教育的起点、过程和结果三方面来进行论述,转变到对成人教育机会均等进行微观的全方位分析,即从成人教育的课程、教学活动、教学方法和评价等层面进行细致阐述。从社会学角度出发,衡量教育机会均等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标准:起点上的均等;教育过程上的均等;教育结果上的均等及教育影响生活前景的机会均等。
一、社会差异对教育机会影响的现状分析
社会差异是一个整体和综合概念,它包括经济、文化、政治等各种阶层因素,以及作为影响社会个体接受教育的民族、宗教信仰及地域差异等因素的状况组合而成的总体状况。从与教育机会的联系看,经济阶层与文化阶层是紧密相联的。
(一)从地区差异看教育机会
社会成员之间因经济收入高低有别而出现的贫富差异乃至贫富悬殊,是我国现阶段社会成员经济分层的现状,也是对我国青少年的教育机会享有现状的首要社会阶层背景。
目前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仍然呈现出南北差距大,东西方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特点。经济发展水平教育业的发展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密切,经济的发展影响了教育事业的推动和开展;反之,教育事业的发展又会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其二,不同层次间差距逐渐拉大。由于经济水平的发展使得经济发展失调,出现“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的情况。根据相关数据调查研究显示,地方政府的公共教育投入、群众的家庭教育支出、地区的地理自然环境及文化传统与价值取向等因素的影响,综合地决定着地区的教育机会状况,不同地区在上述方面因素的总体差异终将导致地区间教育机会状况的失衡。
地区差异还包括城乡差异与教育机会失衡,根据一些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城镇居民的贫富差距扩大趋势。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与学生的辍学率是成正比的,家庭收入越高的家庭,家庭负担较轻,学生的辍学率也就越低。一些中小学生由于家庭平困不得不选择辍学,特别是对高等院校的学生来说,高昂的学校收费以及困难的家庭经济,教学条件差,教学水平低等因素都影响其教育的发展,从而致使城乡差异与教育机会失衡。
(二)从阶层差异看教育机会
文化階层也会影响教育机会均等问题,不同文化阶层存在明显差异。首先,高文化阶层子女在争取教育机会方面比的文化阶层表现出更大的积极性。在文化程度较高的家庭里面子女接受教育的也远远比文化程度较低家庭的子女接受教育程度的比例大。一些调查研究表明高文化阶层子女比的文化的子女更容易实际获得教育机会,这可由不同文化层次子女升学报考的录取率差距来验证。不同文化阶层的子女在学业成功上的差异同样巨大,在各级学校教育中学习失败、辍学留级、中途弃学的,主要是文化层次、社会地位较低阶层的孩子。
(三)从性别性别差异看教育机会
正如我们都知道的传统中国是典型的父权注意盛会,男尊女卑,女性处于依附地位,因而对待女性有着许多特殊的禁忌。束缚着女性的思想和言行,反映在代际之间,就是重男轻女的思想。封建社会传统思想在人们的头脑里仍根深蒂固,一部分人对女童是否掌握知识看得不够重要甚至还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导致某些教师、家长在进行培养与教育的过程中重男轻女这种思想越是在老少边穷地区就越严重。在造成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失学问题的众多因素中子女的性别往往也成为家长进行选择时考虑的因素之一,性别的天平通常更多地倾向于男童,女童更容易成为家长做出“失学”选择时的牺牲品,被剥夺本应享有的法定教育权利。性别差异在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机会的享有上同样问题突出。
尽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发展,重男轻女的思想也还仍然存在。特别是在一些发展较为落后的省份地区,和一些较为落后的山区地区,因为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家庭经济困难,难以承担高昂的学校收费。大多数的学生不得不放弃学业,辍学回家,甚至出门打工,为家庭减少开支,帮父母减轻负担。
二、导致教育机会不均等的原因
我国当前出现的种种教育不均等,是由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的的。归根结底究其原因是经济落后导致教育的有效供给不足,经济、文化的不平衡发展导致巨大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贫富分化,重男轻女的文化传统导致女童教育的薄弱等等。
教育资源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不可缺少的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又逐渐拉大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造成这种不平衡的经济发展,迅速改变工业、科技落后局面,因此教育的实际重心在高等教育。制度化教育是一种英才的筛选制度,只有打破这种体制,建立起符合学习化社会要求的终身教育,才是为更多的人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实现更广泛的教育均等。
三、如何改进教育机会均等
教育机会均等是我国当前最重要的教育政策,它对于满足个人的自我实现,促进社会发展、政治民主都有重要意义。为此,应结合我国国情采取有效对策,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首先,作为政府应在教育资源配置中起到主导作用,继续坚持科教兴国的人才战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教育资源配置应当注意地区的发展水平分别给以关注。其次,作为父母不应该有强烈的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当今世界人人平等。再者,作为接受教育的主体教育者来说,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有教无类”的正确观念,珍惜并把握自己的受教育权利。
教育,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社会和国家都有着重要影响,他是个人在当今只是时代稳步求发的展的必要条件,更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不断发展进步的根基。当今社会,高等教育依然具有重大作用,依然是改变人们命运的主要途径,而在影响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诸多因素中社会差异则首当其冲成为主导因素。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