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班家园合作活动《大家来泡茶》课例研修

时间:2024-08-31

李永梅

家园合作活动“大家来泡茶”的活动是进入大班围绕“叶子”主题生成的一次家园合作探究活动,而这次活动也经历了两次实践和研讨过程,两次研讨让我感觉收获良多,学到了一些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也慢慢在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成长。同时我还更加深刻认识到,活动中掌握知识不是最终目的,让幼儿在自主探究中积累经验,获得能力,掌握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才是我们应该重视的。这些新的理念都在我的活动设计中逐次的渗透。而我的策略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进。现记录如下:

孩子们对茶叶并不陌生,茶叶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而茶馆所特有的宁静、和谐的意境,与幼儿生活的喧闹场景形成对比,所以将茶文化所特有的精神愉悦、艺术感受、礼仪教育等信息融入幼儿的生活,将会给他们带领开美妙的感悟。“大家来泡茶”整个活动的内容可以拆分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观察茶叶、第二个环节学习泡茶、第三个环节品茶、第四个环节了解茶文化,欣赏家长助教功夫茶。

策略一:支持探究,为幼儿的充分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第一次活动中不难看出,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处于“导演”的地位,主宰着整个活动过程。幼儿未能体现出学习的主动性。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只是看了看、说了说茶叶的颜色和形状。甚至在教师提问时,有一部分孩子注意力分散,不停地在摆弄盘子里的茶叶。没有让幼儿在原有认知水平上有所提高,也就很难促进幼儿进一步探究茶叶。在第二次的活动设计中,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满足了幼儿自由探索,互相探索的需要,在孩子讲述自己发现的过程中,及时发起互动,让幼儿比较茶叶的颜色、长短、卷直、粗细,充分感受茶叶的不同,这些知识点渗透其中。同时通过直观形象的茶叶图片概括幼儿的发现、观点,帮助幼儿整理在探究中获得的经验,让幼儿知道不同形状、颜色的茶叶有不同的名字,帮助他们提升对茶叶的认识。老师要成为观察者、合作者,跟着孩子思路走,关注他们感兴趣的东西,适时地给予引导。幼儿有了一个自由的空间,能够自由自主的按照自己的发现和同伴和老师讲述,才能更好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这就是一种新的教学观不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创造机会让幼儿成为积极的活动者和主动的学习者,而老师充当支持者、合作者。总而言之,幼儿在尝试探索中发现事物的奥秘,他们所得到的乐趣和积极主动性的发挥与能力的发展程度是教师讲解演示所无法达到的。

策略二:重点切入,借助信息技术整合有效合力。

在第一次活动中,受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幼儿的观察是随机的,构建的知识是零碎的、松散的。教师不能在一次活动中真实、完整地展现茶叶的演变过程,于是借助信息技术教学,把这些知识点完整地串联起来,让幼儿切实感受到制作茶叶的复杂过程,但是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的探索并未尽兴,或许教师的初衷是让幼儿获得系统的制茶知识,但恰恰事倍功半,整个视屏时间过长,视屏中的一些制茶知识比较生硬,让孩子难以理解消化。刻板的解说并没有激发幼儿的兴趣。而第二次活动,我把采茶律动和了解制茶过程这两个环节的順序进行了对调,先带领孩子们欣赏和表演采茶,体会采茶劳动带来的欢乐与喜悦。再根据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利用动态的图片展示方式播放,通过富有童趣的课件,形象生动地让孩子们感知了制茶的过程,以此解开了他们的种种疑问,也提高了幼儿掌握知识的效率。其实教学活动中往往会出现重点、难点,需要幼儿主动探索理解、主动掌握。可由于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所宥,幼儿总有“启而不发”,所以教师适时借助信息技术整合图像素材,把图片、教师所讲和幼儿思维融合在一起,帮助他们建立了完整、正确的认知,并丰富其知识经验。

策略三:自主操作,引导语明确且有启发性。

在第一个活动中,我们看到孩子们很投入、很高兴地在学习泡茶,但是,仔细地观察后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操作仅仅处于一种表面的形式,老师在孩子操作前并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或任务,在整个泡茶活动中,让幼儿交流的机会很少,体现不出教师是如何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和发现的,获得关于茶的种类的正确认识。在第二次活动中我进行了调整,在操作前老师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泡茶,如:老师提出问题:“请小朋友选择其中一种茶叶来泡茶,泡好后还要看看茶水是什么颜色的?喝的茶是什么味道的?把你泡好的茶和别的组的小朋友共同分享,茶的味道是一样的吗?效果就肯定不一样了。孩子们带着问题操作,目的性更强、兴趣更浓,很快就辨别出不同的茶泡出来的颜色和味道都不一样。所以问题如同针头一样牵引着操作和探索这条“线”一步步向前走,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有效。看似一个简单的活动,却蕴藏着教师智慧和展新的科学教育观,何为以孩子为主?何为自主操作?何为给孩子一个充分自由的探索空间?……在活动中得到诠释,因为这些,活动才会显得如此鲜活。

策略四:及时的反馈,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同是结束活动,第二次活动老师的语言要干净、简练。延伸活动设置了悬念,激起了幼儿下次参加探究活动的欲望,为后面的幼儿的探究活动不断深入打下基础。在一日生活中,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疑问无时无刻不在发生,老师在活动中的正确的引导和适当的参与,可以让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受益匪浅。

二次研讨下来,我体会最深的是应该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来获得知识和积累经验,哪怕幼儿得出的结论与科学的概念有出入,但只要他们有自己的论点和论据,他们的学习就非常有价值,因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探究中产生的认知冲突以及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比教师灌输的所谓的知识要有意义得多。我们需要时间、需要继续探索,但绝不能后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