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单鹏琦 刘杰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也正从“知识本位”向“核心素养”转变。根据首都师范大学院教授尹少淳《文化·核心素养·美术教育---围绕核心素养的思考》的观点,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大要素。在小学美术课堂巧用传统文化,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达到提升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则是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个必要过程。
一、以传统文化艺术为载体,构建培养美术核心素养的实用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解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同带着学生破解中国传统文化密码,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1. 携手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人、拓展美术教学传统资源
在教学中,我常常邀请中国民间美术传承人和相关专家对民间美术语言进行解析,加深学生对民间美术符号丰富内涵的解析。或安排在新授或者安排在重难点解决、或者安排在实践拓展环节,在美术课堂中充分拓展传统文化中难懂的、难操作的技艺、名词理解上,学生直观面对这些难以消化的知识,有利于更好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在讲《北京的风筝》一课时,邀请当地刘氏风筝第三代传承人刘学珍老人讲述张氏风筝的特点、材质、装饰及制作工艺。
2.挖掘当地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加深学生审美体验
我立足京城本土民俗文化“灶王文化节”资源,整合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利用当地特有的传统文化,在体验中了解、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这样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如在教学人美版美术教材二年级下册《杂技艺术》渗透“灶王文化节”有代表性的表演如:小車会、舞狮、秧歌等。教师引导学生体验杂技动态特点,分析人物在表演的过程中,身体躯干及四肢的变化。巧用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肢体变化,同时让学生在照片上勾画人物动态,在解决如何夸张表现动态。这样学生既能亲临感受传统文化,又能直观感受什么叫夸张表现人物动态的特点。
二、以传统文化艺术为载体,研究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方法。
我针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代表的内容尝试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1.巧用传统文化艺术、培养学生图像识读与艺术感知能力
传统文化元素的视觉艺术符号形式单纯,通俗易懂,又有着丰富想象的含义,不论是立体的、还是平面的,其形象、构图均给人以完美的整体的观感,比较适合学生欣赏,如《农民画中的节日》等。这些直观的内容可以通过解析图像的方式,通过“图像赏析—感悟体会—图解图构—深入解读”等教学环节进行,借此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素养。
在教授《农民画中的节日》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欣赏书中《跳花灯》等三幅农民画,感受绘画作品,并将它进行了艺术提炼与加工。老师提出读画的方法,学生人手一幅农民画,可观、可感、可触,以小组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农民画这一中国民间美术符号。这样的学习方式摆脱了形式上的小组合作交流,而是真实的感想和表达。
2.巧用传统文化艺术、培养学生审美表现与艺术创造能力
在小学高年级的美术教学中,借助中国传统艺术,将抽象的美术知识具体化,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技巧,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例如,在讲授《会动的纸造型》一课,我将中国传统的剪纸和皮影艺术带进课堂,我先通过剪纸将一张纸剪成花的形状,向学生展示剪纸的神奇。接着,我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充分发挥想象力,用剪刀和纸剪出心中想象的形象,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完成剪纸后,我通过视频为学生展示皮影戏,现代学生对皮影接触较少,注意力很快就被吸引,在课后,我让他们使用这些剪纸表演一场皮影戏。学生对这样的活动充满了热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美术学习效果。
3.巧用传统文化艺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绘画作品是每个时代、每个朝代的历史现状的集中反映,展现的是每个时代的精神、审美理念和发展状况。带着学生欣赏各个历史时期的绘画作品的过程,就是让学生了解每个时期的历史文化的过程,学生在感受绘画魅力的同时,能够加深对历史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尊心。
如学习《荣宝斋》一课,赏析《韩熙载夜宴图》木版水印画时,学生首先对整体的画面有一个大致的理解,并互相交流对于这一作品的第一感受。这时教师对宫廷画家顾闳中的生活朝代和生活背景进行讲解,之后再让学生进行欣赏,之后再进行小组讨论或者交流。当学生在了解了作者的生活经历之后,不仅惊讶于顾闳中的洞察力、记忆力、绘画技艺,也感受到画面中人物韩熙载隐藏在开心的面孔之下的不快。可见,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除了要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作品的外在形式结构,重点应放在感受作品的精神内涵和深刻意蕴上,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在小学美术的课堂上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同时,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4.巧用传统文化艺术、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意表达能力
以传统文化元素为载体学习艺术表达,可以让学生从民间美术中汲取有关感情传达的新手法、新思路,使学生的美术活动与传统文化形式发生更多的关联。教学中开展“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研究性学习,从学生感兴趣又易于操作的剪纸、陶艺、面具、纸艺等入手,进行展示民间工艺的博大精深、定期作品展示,极大调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了解品味广博、厚重的民族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文化选择观,展现多元智慧。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充满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氛围的熏陶中,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他们将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者和创新者。
总之,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将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艺术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更好地传承、发扬传统文化。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尹少淳.文化·核心素养·美术教育---围绕核心素养的思考[J].教育导刊,2015(9).
2.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