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书写规范汉字,减少错别字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4-08-31

包娜

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在小学学习阶段,错别字的出现呈现正态分布的态势,即随着年级的增高,识字量增大,错别字渐渐增多,三年级达到顶峰,四五高年级又渐渐呈下降趋势。

那么,怎样让学生少写或不写错别字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以下几个策略。

一、根据字音特点记字形

有些字字形相似容易混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字的声母和韵母来区别。如“今—令”,这两类字容易混淆,但是只要记住声母是“L”往往都可写成“令”。例如:铃、岭、,那么其余的都写成“今”。例如:“吟、念、”等。还有的字可用韵母来鉴别,如“舀—臽”很相似,韵母是“ɑo”应写成“舀”,如 “稻、、滔”,其余的只能写成“臽”,例如,“焰、陷”等。

二、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记字形

汉字中的形声字由表意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构成,而形旁、声旁大都是原来就有的单字。如果孩子懂得汉字的构字规律,老师把形声字的有关规律知识教给他们,别字就会大大減少。例如 “急躁”的“躁”和“干燥”的“燥”字的区别:“躁”是足字旁,当人脾气急躁时常要顿足跳脚的,而“燥”则是火字旁,火烤了当然要干燥。又如,对一些字的偏旁,如果能说出其标义,理解其释义,错误就会减少,例如:“冫”与“氵”常常混淆,我们讲清楚,凡用“两点水”(冫)作偏旁的字,大都同冰有关系,如“冻、冷、”等,而用“三点水”(氵)作偏旁的字,大多同水有关系,如“江、河、湖、”等。

三、字理纠错法

运用字理进行语文教学,从字源上讲清楚形近字各自的构造原理,从演变过程中说明某些因变化而形成的形近字的现实依据,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辨析形近字,少写错别字,纠正错别字,效率高,效果好。如:“即”和“既”是学生很容易混淆的一对形近字。教学中,我们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从字的读音中区别两个字,更主要的是要从字义上弄明白,才能有效地预防干扰。

字源演变:

“既”字是会意字。看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食器的形状,右边像一人吃罢而掉转身体将要离开的样子。既字的本义:吃罢,吃过。

字源演变:

“即”字也是会意字。甲骨文像人面对食器(皀)。即字的本义:走近去吃东西。

两个字的字理,似乎形象地诉说着两个故事,两个场景。一个吃罢转身要走,一个靠近要吃;一个表示已经完成,一个表示即将开始。我们通过析形而索义明义,再辅以词串的形式进行巩固,相信会有良好的效果。

四、开展实践活动,纠正错别字。

1.开展找错别字活动。

如“啄木鸟捉虫”活动,利用休息日,让学生深入社会,在所接触的每个角落找错别字,或者每天利用课下抽十分钟,发现同学之间书写的错别字,互相督促改正,摘录到汉字纠错本,进行交流完善。

2.开展各种识字、辨字的竞赛活动

教师可以定期在班级展开默字比赛、形近字组词竞赛等,在墙上贴一张评比表,对于成绩比较突出或进步的学生,可以进行奖励。

五、采用螺旋式复习法

小学低年段的孩子短时记忆占优势。为了减少错别字,必须经常性地复习巩固,以便达到长时记忆的效果。研究发现,螺旋式的识字复习法是较有成效的识字巩固方法,其做法是在相对的时间内,复习前面学过的生字,反复练习可使儿童更好地识记,保持记忆。除此之外,最值得提倡的是多阅读课外读物,开拓识字领域,在阅读中增加生字复现的频率。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时有发生。只有教师做有心人,善于动脑筋,积极采取有效的对策,让学生明白错误的原因,及时纠正错别字,在纠错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多留心观察字形、理解字义、辨析比较,并努力将教师的点拨转化为学生主体的自我发现、主动探究,相信我们的孩子会逐步养成书写规范字的好习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