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中注意的内容

时间:2024-08-31

杨畅远

新课程指出:“应该把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在评价过程中,学生不是一系列评价的消极应付者,而应该是主动参与者。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引导学生成为自律学习者,形成学生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共同作用下前进。”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课堂表现的自我评价,不仅是评价学习质量与效益的重要方面,也是规范自己的课堂行为,让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课堂评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要面向所有学生,符合教育公平的原则,通过积极的课堂评价,承认并提升学生的价值,使之成为一种关怀的手段、良好的课程与教学发展行为,帮助学生缩小互相间的差距,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提高和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尽量不出现一个学困生,不留一个空白点。如一次在上课时,针对班里的部分学生在学校是劳动小能手,在家里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懒虫”这一现象,我通过引申两个表里如一和“家懒外勤”的事例,让学生积极发言进行评价,使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思想认识,提高了判断和评价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知行统一,内外一致的良好品德。

二、采用恰当的激励性评价

有的教师认為激励就是口头表扬,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它还包括温和而真诚的表情、鼓励而热切的目光、理解而赞赏的微笑、轻巧而亲切的动作等等。善意而恰到好处的激励,能不断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憧憬美好的校园生活。比如:在课堂上评价学生的朗读和质疑,是责备学生:“怎么读不通顺?”还是说:“相信你能读得更好,再来一遍怎么样?”是严肃的批评学生:“你想的根本不对!”还是微笑着鼓励他:“你的想法很独特,听听其他同学的想法怎么样?”二十多年的从教经历让我深切体会到,教师或许是不经意的一句带有评价色彩的话,很有可能深刻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生活的认识、情感和态度。特别是当学生学习出现困难时,不要简单粗暴的指责和评判,要用信任的目光、温和的表情、无私的爱心给他们耐心和期待,并恰当地给予激励性评价:“老师知道你已经想出了问题的答案,只是一时不知道怎么说才好,不要着急,再想一想。”只有在教学中巧妙运用各种各样激励的手段,学生才能畅所欲言、兴趣盎然,课堂教学才有情有趣,耐人寻味。

三、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课堂是学生学习自我评价的重要载体,学生通过反思,可以对自己在某一堂课或整个学习阶段的表现进行回忆思索和自我评价,从中找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继而进一步推进学习。同时也要鼓励开展同学间的互相评价,因为学生在评价别人时,自己首先要做出正确的判断,找出它好在哪里,不符合或错在哪里?这样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评价过程。通过互相评价和反馈,学会了正确的评价和定位自己,并以此为标尺客观的评价同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此长期训练,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从而形成有效的自我评价能力,加强自我控制,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