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美育人,感悟人生

时间:2024-08-31

徐文平

苏林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美,就没有任何教育。”美能调剂人的精神,净化人的灵魂,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思想境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有明确要求:“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应该大力贯彻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即引导学生走上“寻美”“品美”“ 创美”之路,以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崇高优美的感情、丰富的文化知识修养,从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引领我们共同实践中国梦。

一、寻美——培养审美感知力

关于审美,法国雕塑家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的选文,大多文质兼美,它包含着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文学形象,丰富生动、含蕴无穷的艺术语言,多样多变、异彩纷呈的文章结构,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小说情节,情景交融、美不胜收的散文意境,收中外名人雅士之贤文,集古今宝贵思想之精华,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的发现美、感知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激发起学生的爱心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是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寻找并感受艺术作品中的美。例如,讲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在课前播放《荷塘月色》的歌曲,让同学们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伴着优美的旋律走进课堂;课前导入,可选用“荷塘”“月色”的优美图片,以给同学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将生活中对美的感知带入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之中;走进文本,教师可采用配乐诵读的方式,苏霍姆斯说过“教育的艺术首先是语言的艺术。”教师的深情诵读既可以给学生一种代入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荷塘月色”的画面美,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感染力。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具体生动的场景,再现作者苦心经营的艺术境界,激发学生美感体验的内在需要和内在动力,使学生不仅身临其境,而且心入其境,产生美感体验,使学生尽快的进入角色,在愉悦与享受中培养美感,在审美过程中净化自己的心灵,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二、品美——培養审美鉴赏力

审美鉴赏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文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让他们不光能够感受到美的所在,而且能够分析品评美之所在,通过阅读鉴赏优秀作品、品味语言艺术而体验丰富的情感、激发审美想象、感受思想魅力、领悟人生哲理,将对美的感受内化为精神与修养,从而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解读,指导学生分析探究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内涵,从而能够自觉的审美。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欣赏一下其中的美吧:“田田的叶子”“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而“层层的叶子”便使平面的荷塘立体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只有绿叶而没有花朵未免有些单调,于是作者又让碧绿的荷叶中“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色彩便丰富了;白花若一味地开着或含羞,也不美,好在“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的”这样就美妙多姿了;“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诗一样的语言又将荷花的风姿生动传神地展现出来。朱自清先生在黑暗现实中,在苦闷寂寞的心境下,却能够用如此美秒的语言描绘出如此对美好的境界,足以展现出他精神世界里对美的追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整个画面的美,指导学生推敲文中的词语,体会修辞的妙处,感受色彩的变幻,更要挖掘作品传达出的人性美,精神美,以美来陶冶情操,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创美——培养审美创造力

“教育之美在于创造美”。创造美是审美教育的归宿,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最佳途径。我们语文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理解文学,并懂得表达内心对美的感悟的人;要让美的文学作品,唤起学生的美好感情,并使之得到内化和陶冶;要鼓励学生去探索、感悟文艺作品中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历史意义、人生意义,让他们的智慧去实现审美的再造和升华。

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有太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值得我们敬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他们那心忧天下的情怀、捐躯赴国的壮志,视死如归的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无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当审美情趣上升到对时代文明的认同时,关爱他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爱我家乡、兴我中华等精神,就会放射出理性审美的光芒,帮助学生将阅读过程得到的这些美好情操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指南,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美能启真,美能导善,美能怡情,美能冶性。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认真发掘美育蕴藉,用美吸引学生,用美感染学生,用美陶冶学生,那么语文课将会是别开生面的。让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学生发现美,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导学生用美的眼光去看待社会、服务社会,让“中国梦”美梦成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