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如何将历史教学中案例与提问相结合

时间:2024-08-31

王世江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联系师生之间思维活动的重要纽带和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科学的课堂提问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促进教学行为改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历史课堂提问关键是要把握好一个“度”字,要善于在“度”中找到最佳切入点。现以北师大版历史教科书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看法。

一、提问新颖,选好角度

历史课堂提问要着眼于知识的不同角度,寻找最能体现核心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角度,并力求采用新颖的方法,从合适的角度巧妙切入,使問题富有启发性、新颖性和灵活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

案例1:关于《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教学实施与反思

我在给学生讲解这一问题的时候,喜欢在一开始提出一个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了那些成就?然后再列举取得的成就的内容。接下来,追问取得这些成就有何意义?最后,总结外交领域取得成就的意义。这样的讲解思路应该说条理清晰、层次清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学实践的积累,总觉得这种方法不够新颖,问题缺少启发性、新颖性和灵活性,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促进不够。于是我进行了改进。

首先选好角度,用材料创设新的历史情境,以引导学生学习与思考。

我向学生展示一段材料:周恩来总理当年对美国总统尼克松说:“你的手伸过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这次被称为“历史性的握手”。这次“握手”指的是什么?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基于对教科书的研究和教学内容的整合。使问题富有启发性、新颖性。启发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对知识理解深浅程度,可从其归纳的情况看出来(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有了学习体验和成就感)。我认真倾听学生的归纳,并根据学生的表达帮助其完善。

二、设计好知识点之间的链接

新教科书以专题来组织内容、体现知识体系,一个主题知识与另一个主题知识之间的跨度比较大,因此,要处理好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的内容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就必须合理地设计一些有一定跨度的问题。一般而言,新授课跨度宜小,复习课跨度宜大。

因学生个体的智力水平和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在掌握同一知识点的速度有快有慢,实际效果有好有差。为此,教师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衔接和过渡,尽量做到既要避免跨度过大,又要避免问题过于繁琐;既要给学生指出思维的方向,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不能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得过死,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案例2:关于《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专题的复习教学设计与实施。

我在复习《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专题时,首先将课程标准的学习要点与考纲要求的考点知识进行对照,找准复习的目标,然后将其划分为几个部分。其中,我特别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一方面:把列强侵华放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国际大背景下,分析其阶段特征;另一方面:把历次战争联系起来并分析比较,以理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和中国人民反侵略屡次失败的原因。

在具体的复习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以启发学生思考:(1)近代史上列强发动了几次较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是那几次?(2)列强侵华的的结果和签订了那些不平等条约?(3)列强侵华战争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我国社会的影响。在具体提问时,我又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和非智力水平因素的差异,在问题的前面加上限制性的定语,把问题的范围缩小,以适应学生的理解水平。

三、把握好提问精度

历史课堂提问一定要有严密的逻辑性,注意所提问题的精度。要把握问题的精度,就需要教师吃透教学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进而设计出一些能抓住重点、难点、关键点的问题,帮助学生迅速掌握本节课的中心内容和核心知识,围绕核心知识展开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课堂提问要以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为基点,所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实践证明,只有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多设计一些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保持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升华认识。

案例3:从《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的教学片段设计

2011年3月30日,参加了遵义市遵义县西片区历史优质课比赛。比赛地点在遵义县乐山中学,我的课题是第7课,而乐山中学的学生才学到第5课,这不仅仅是教学进度问题,还有学生的知识衔接问题。也就是说,学生对我所上的课题缺乏一定的学习基础。在新课的导入上,我必须放弃原先的设计——用一首有关文革的诗歌导入新课,力求从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导入。几经周折,反复修改,最后,我选用一段有关文革音像“红卫兵运动”切入点,引出新课的课题。这段音像文革开始后的狂热和国家的动乱。即使学生还没学那一课的内容,但对音像所反映的内容还是知道的。从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看,以音像为素材而设置课堂问题,与文字材料相比较,有直观、形象的优势,一方面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兴趣,另一方面也符合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问的教学理论原则——在学生已经熟悉的知识结合点处设问。从教学实践看,学生对这样的导入还是比较认可的,即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考。

四、问题设置要有层次性

教学经验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实际提出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和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阶梯式”或“分层式”的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最终抓住所探索问题的本质。

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使课堂提问具有科学性,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做到这点,关键是要把握好一个如何设计提问。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