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向杰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倡导从师生互动交流细节入手,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形成师生的有效交流。课堂教学是一个个鲜活生命在特定情境中的交流与对话,动态生成是它的重要特点。整个教学进程中,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教师预料不到的情况和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双敏锐“发现”的慧眼,及时捕捉师生互动交流中的“亮点”,关注这类细节,使课堂生成别样的精彩。
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交流内容是丰富多彩,瞬息万变的,尤其是学生的语言信息反馈,它除了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外,还承载着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师的下一个教学点应该从哪里切入。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教师经常会安排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互动,在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其实有很多学生已经通过操作掌握了某个知识点,但不知如何表达,因此,在交流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容易被人发现的细节行为,如果教师能及时捕捉这些细节,就会让它成为一种生成性教学资源。
如在上五年级下册的因数和倍数这个单元时,由于概念很多,学生记起来总是感到很困难,少数同学是理解性记忆,大多数同学是死记,导致在运用时不能正确的区分。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个教学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而一次练习课中的一个小插曲,让我寻求到了方法。师:自然数按因数个数分,可以分为几类?分别是哪几类?生: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质数、合数和1。师追问:为什么1不能放在质数和合数里?生:1只有一个因数,所以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我突然灵机一动:我们一起做一个小游戏,能不能像描述1一样用“既……也……”描述一下其它数呢?学生睁大一双双疑惑的眼睛看着我,此时我知道,学生求知的欲火被点燃了。我来举一个例子:7既是质数,也是奇数。学生明白了以后,师生就一起开始游戏起来。我先找一些一般的数,如5、8、9、12……等,学生是越说兴趣越浓。我趁热打铁,谁来说说2,生1:2既是偶数,也是质数。我正想举下一个例子时,我还看见有一个学生的手舉得老高。你还有什么意见?他慢慢站起来说:2既是偶数,也是最小的质数,还是质数中唯一的一个偶数。这样说能记住这些特殊的数。全班不约而同的响起了掌声。游戏此时此刻进入了高潮,那么3呢?4呢?……课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同学们可以两个为一组,互相说数。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在轻松中掌握了本单元的知识。只要我们平时善于捕捉课堂细节,机智应变,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教师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去动手实践、自主探索,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去观察、猜测、验证、从而解决问题。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谜底,教师教学语言的指向性应该非常明确,并给与学生说的内容提示。如果教师教学语言细节处理得当,不仅会使学生的不断碰撞产生新的火花,生成灵动课堂,而且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中用排水法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学生根据例题的模型,很快就掌握了方法。当时我就想:是否让学生拓展一下思维。想到这里,我就在黑板写出水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千克水的体积是1升。同时谈话:同学们,知道吗?我们还可以用排水法“称”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我把这个“称”字说得悠长激昂,问题一出,当即燃起了学生的求知兴趣,我就趁热打铁,现在就用手中的容器、水、石块,老师再提供一架天平,根据黑板上的提示,你能想办法“称”出石块的体积吗?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并记录方法。我又把这个“称”字说得低沉神秘。刚一说完,教室里就沸腾起来,你一言,我一语议论开来。我也参与其中,和学生一起研究,讨论,并做适当引导与提示,想水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引导学生如何把水的质量转化成石块的体积,最终想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汪中求在他所著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提到:“一定要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的确,课堂教学是由许多教学环节组成的,而每个教学环节又是由一些教学细节构成,一堂课最能体现教学效果的莫过于课堂中那些闪光的细节。一节成功的课要求教师必须处理好教学中的若干细节。想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完善数学课堂,做出一节比较满意的数学课,就需从完善最小的细节入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就从交流细节开始关注,做到教学精彩从“口”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