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玩转低结构材料,诱发自主性游戏

时间:2024-08-31

刘雪佳

《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为基础,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过程中学习和发展的。那么,投放什么样的材料才能引发幼儿的游戏愿望,让幼儿感兴趣并专注与此,并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发展呢?我园以自主游戏为根基,在“如何利用低结构材料促进幼儿自主性游戏”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活动。

一、直面问题:教师投放的游戏材料无人问津

每每学期初,老师们便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目标,设计制作一些外观精美的区角游戏材料。老师们在设计这些玩具时煞费苦心,制作这些玩具更是使出了“十八般武艺”。每一份材料都有对应的目标,有具体的操作方法和规则。然而一段时间玩下来,这些材料便被“打入冷宫”。为什么老师费了很多心血制作的材料,却不能获得幼儿的认可和青睐。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呢?

二、读懂儿童:让材料充满无限变化与挑战

通过对《指南》深入的学习,特别是华爱华教授关于“通过活动区游戏来实施《指南》”的文章,使我们明白了为什么孩子会对教师精心制作的这些精美的材料不感兴趣,因为这是都是“高结构”材料,他们有其固有的形状、结构、目标及操作方法,幼儿一旦掌握了这些操作方法,习得了相应的知识,就会失去对这份材料的兴趣。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最好的玩具是那些他们能够随意用各种方式加以变更的玩具。”低结构材料是一种无规定玩法、无具体形象特征的材料。材料中隐含着教学目标,操作方法具有一定的探索性,结果具有多样性发现的材料,可以长久地提供给孩子操作和想象的空间。比起老师设计的高结构的活动材料,这种低结构材料的成效在于孩子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强烈的自主学习动机,更加专注,更有自信,孩子的自主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

三、挖掘低结构材料价值,诱发自主性游戏

(一)游戏前:解读材料-——目标隐藏

1.让材料走在发展的前面。

维果茨基指出,教育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认为,材料,也应走在幼儿发展的前面。教师应该在和幼儿一起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对材料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与认知。如每个班级都设有材料超市,教师引导幼儿将收集来的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并说一说“想用这个材料玩什么游戏?”“想怎么玩”“可以与什么组合玩”等。让孩子们一起集思广益、思想碰撞,迸发智慧的火花。

2.让材料为儿童而改变。

在游戏中,怎样的材料是幼儿需要的?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只有在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想法来使用游戏材料,这样的材料才是幼儿需要的。才能让不同的幼儿获得符合他们“最近发展区”的水平能力提升。

如在玩光影游戏时,孩子们最初只是利用老师投放的图片用手电玩简单的光影游戏,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发现老师投放的图片已经不能满足自己的游戏需求,于是在教师的鼓励下,孩子们开始设计制作各种图片,并从无联系的单幅图片到故事组合图片,孩子们一边玩光影游戏,一边合作讲故事,如龟兔赛跑,小马过河等。在玩的过程中,孩子又发现了一个秘密,一个手电照出现一个影子,兩个手电照出现两个影子,以此类推。同时,如果手电左右摆动起来,影子也会跟着奔跑起来,这一伟大发现,极大的激发了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兴趣,手电的位置与影子长短及大小的关系、测量影子、玩猜影子游戏(通过影子猜猜是哪位小朋友)等,一个简单的手电筒,在孩子们自主运用的过程中,玩出了各种花样,习得了多元认知。

3.让材料玩出无痕的学习。

在自主游戏中,材料的暗示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是替代了教师的提示、指导作用,因此教师要多思考低结构材料中如何让多元目标隐藏在材料中,更能引发幼儿一些更有价值的自主游戏内容,让材料多一点启发、多一点暗示,激发幼儿的思维发展。

例如,孩子们收集上来各种大小的纸盒子,教师巧妙的在盒子里画上了各种大小的空间分割线,孩子们便自然的根据空间大小寻找适宜的小盒子进行收纳游戏,数、形、空间等感知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教师在大小一样的盒子上进行彩绘,又变成了隐藏拼图游戏……

幼儿的学习是无意识的,教师要通过对低结构材料的调整与改变来进一步引发与支持幼儿的自主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玩,同时又不只是在玩。

(二)游戏中:善于观察-——推进游戏

教师在自主游戏中对幼儿活动的关注、介入指导和材料调整,能够有效地推进幼儿的探索与发现。

1.适时介入,让孩子玩出精彩

例如益智区投放的扑克牌,孩子们最初用来玩拉大车、比大小等游戏,时间一长,孩子们的游戏兴趣减弱。这时老师适时介入,提出谁可以让扑克牌站立?谁能利用这些扑克牌来搭房子?问题一抛出,纸牌就成了最抢手的游戏材料,孩子们每天都在琢磨怎么才能搭高搭稳,这时教师就是静静的观察等待,当孩子们一一探索出折、铺、卷、插等多种连接方式后,跨海大桥、稳固的金字塔、高耸的宝塔等创意作品一次次挑战着大家的搭建极限。透过孩子们专注的神情、惊喜的眼神、小心翼翼的动作,我们不得不说低结构,大创意。活动中孩子们的手部小肌肉、空间思维、合作协商等诸多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2.动态调整,挑起新的认知冲突

低结构材料的投放不能够一成不变,它应该是动态变化的,也就是说我们只把材料投放进去还远远不够,投放材料之后还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来进行动态调整。

如在玩“好玩的纸筒游戏”一段时间后,教师发现幼儿喜欢将粗筒套在细筒的外面,于是教师根据幼儿的这一需要,及时调整材料,将粗细不同的纸筒截成高矮相同的圆柱,便于幼儿玩套筒的游戏。同时又增加了小汽车、乒乓球等高结构材料,挑起幼儿新的认知冲突。孩子们又玩起了让球、汽车在纸筒里穿过的隧道游戏以及探究纸筒斜着摆放和平着摆放汽车穿过的速度是否一样。教师通过调整材料的动态性,以支持儿童游戏水平向高处延展。

(三)游戏后:分享过程-——重在品质

分享环节应关注幼儿探索活动的过程,如你是怎么运用材料的,有什么收获?遇到问题是怎么讨论解决的?下次还想怎么玩?通过这种激励、诊断、导向、提升经验式的分享评价,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四、几点感悟与思考

(一)能力决定奇迹

在自主性游戏中,是否能以“多结构”的材料发挥游戏材料的本质特性和多样多变特征,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智慧,也取决于幼儿自主游戏的能力与水平,这些能力包括“选择材料的能力、判断材料用途和玩法的能力、协商合作的能力、创新拓展的能力”等等。因此,在日常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各种空间和机会,培养幼儿自主的能力,提高幼儿自主游戏的水平,让幼儿玩出创意、玩出自我,从而真正体现出:“我们在玩,我们不只是在玩”的理念。

(二)蹲下决定视野

我们常说,“蹲下是天”,作为教师一定要从孩子的视角区看材料,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不断思考“这些材料的结构性是否太高了?如何将多元的价值隐藏在材料中?”等问题。只要有一双孩子的眼睛,有一个孩子的视野,教师所提供的材料结构性才是顺应幼儿天性的。

(三)观察决定行为

华爱华教授曾说“尽管没有成人对游戏的介入,幼儿也能在游戏中自我发展,但是有没有成人的介入和指导,幼儿的发展还是有区别的。成人的作用就在于能够用教育的眼光来观照幼儿的游戏行为,在最适宜的时候推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教师首先要相信幼儿有自我发展的可能性,给予幼儿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并在等待中做好观察者和倾听者的角色,在活动中发现幼儿发展的多种可能行。同时,还要做好推进者的角色,师幼共同推进活动的深入。

材料是幼儿探索和学习的桥梁,我们将会进一步探索低结构材料的有效利用,让最简单的材料给予孩子们最大的想象和创造空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