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姚红华
教书育人是教育的主旋律。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学科,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文教育因素。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作用。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不仅是课堂教学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作用,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科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将德育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一、语文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因此,教师应在语文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有机统一起来。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结合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向学生介绍抗日战争的历史知识,使学生了解这段血的历史,了解日本侵略者的凶暴、野蛮,了解它给中国人造成的巨大灾难,使学生牢记这血的教训,认识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危害和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从而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语文教学中融入乐于助人的教育
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需要教师不断地加强巩固才能逐步见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之一,好的书籍就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所以,教师应帮助学生读懂文本,并加强阅读指导,不能让学生只在意书中的情节,要懂得欣赏和评价,在读懂文章的中心思想,扩大知识面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思想觉悟。例如学习《穷人》一课,在教学时注意抓住桑娜抱孤儿回家后复杂的心理活动以及桑娜与渔夫的对话这些内容组织学生深入研读,学生在研读的过程中,学习桑娜和渔夫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此时,我适时对学生进行教育:我们应多留意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不管是生活上的还是学习上的,我们都要伸出援助之手,做力所能及的事。再如,在教学《别饿坏了那匹马》一课时,重点学习“有一天”发生的事,和“走进院子,我看到了什么”为题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感受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帮助我读书的美好心灵。学生阅读完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让学生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
三、语文教学中融入责任感的教育
现代的青少年大都是独生子,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父母的精心照顾,培养教育使他们有聪慧能干等优点,但同时也滋生着个性强、自私和娇纵任性等缺点,尤其以自我为中心表现特别严重。如果学生缺乏责任感,就难以担负起时代,国家的重任,而要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起重要作用的正是学校的教育。而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编排体系,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点,着眼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活动中去,将品德培养与语文知识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材中刻化的一个个鲜明的形象,講述的一件件具体的事例,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在语文素养提高的同时,思想道德素质也得到提高。在教学中,怎么样让学生懂得担当起责任,个人服从集体的协作关系,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呢?如我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我以寻找最震撼你心灵的场景为主线,抓住了父亲的爱了不起和儿子的让了不起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懂得:父亲的爱体现对亲人和对他人的责任,儿子的让不仅让出了小小年纪的勇敢,更让出对他人的责任感。通过对教材的挖掘,研读,在学习中让学生明白自己要对家庭,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对学生进行责任感的教育。教学《船长》这一课之后,我让学生思考:哈尔威忠于职守,因为他是船长,船长的责任是守好船;那么我们学生的责任是什么?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懂得了学生的责任是读好书,并且要时刻记住以学为重!
四、语文教学中融入环保意识的教育
《语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由此可见,绿色教育,应当以语文先行!小学语文尤其是一块适合播种“环境意识”种子的沃土,充分利用这块土地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这不仅是教师“引”学生“悟”的过程,更是学生走进自然、情系自然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用环境,周围的情境,用丰富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因此,在渗透教育过程中,教师应适时、适地创设饱含激情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环保教育内容由书本走进生活,从抽象变为具体,化无声思考为有声承诺,将心灵的感悟升华到行动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我通过向学生呈现我国生态环境严遭破坏:水土大量流失,森林资源枯竭,耕地面积锐减,大量野生动物被捕杀血流成河,生活垃圾肆意排放堆积成山……一系列触目惊心的画面以及惊人的数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唤醒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然后再教育学生应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来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的生存环境。在教学《特殊的葬礼》时,我引导学生将大瀑布的今天和昨天放在一起交流。通过内容和图片的对比,让学生在心理产生强烈的落差,对瀑布的消逝产生深深的惋惜之情。“如果人类再不反思,再不收手,消逝的仅仅是一条瀑布吗?”接着让学生再观看更多的例子,此时,学生的情感已不再仅仅塞特凯达瀑布消逝的的痛惜,而会升华到关心整个人类的未来和命运,进而产生要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的教育。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和积累,让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融为一体,将寓德于教落到实处,真正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界。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让学生从小树立爱国之志,长大成报国之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