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周爱娣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选取教学中某个知识点,一般为学生不易掌握的难点或重点,然后由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配以简明精要的讲解和动画,通过录屏软件制作成的教学视频。微课作为信息技术背景下一种新颖的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具有时间短、内容少、容量小、针对性强、操作方便等特点。本学年我校的全员教研活动主题是“微课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两学期来老师们积极地开展教研活动,在活动中精心制作微课,恰当运用微课,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老师们的课例,谈谈微课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的效果。
一、用在课前预习中,有效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节课,学生课前就饶有兴趣地渴望学习本课知识,相信这节课的学习效果能大大提高,课前预习用好微课,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在低年级学生中,提前预习第二天上课的知识点,让学生熟悉第二天课堂上要学习的内容,并让孩子们初步掌握,这样孩子们在课堂学习时就会表现得比较自信,勇于表现自己的学习所获,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设计制作好微课,课前布置学生观看,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一年级卓老师教学《燕子妈妈笑了》这篇课文时,制作了燕子妈妈与燕子对话的朗读微课。微课里告诉学生,燕子妈妈是长辈,讲话应该语速缓慢,燕子是小孩子,像你们一样天真活泼,讲话应该语调欢快,语速较快,然后就是燕子妈妈和燕子的对话朗读示范。这个微课卓老师让学生预习的时候就看,由于课前学习接触了怎样朗读,在课堂上老师指导学生品读课文的时候,学生有朗读基础,积极参与的程度很高,朗读情感很到位,琅琅的读书声,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在高年级学生中,预习新课时,如果老师制作的微课能给学生了解作者的资料信息、文章写作的背景、作者写作心态等,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如四年级朱老师教学《生命 生命》这一课时,制作了介绍作者杏林子《热爱生命的故事》的微课让学生课前学习,学生通过微课学习,了解了杏林子那種热爱生命,面对病魔依然乐观向上的故事后,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们都能结合杏林子的故事,积极地品读、感悟课文,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在课中突破重难点中,有效提升课堂质量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打造“高效课堂”是老师们努力的方向。语文课的“高效课堂”,重在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强,为了突破课文中的重难点,有针对性地为学生释疑解惑,我们可以把课文中的重难点制作成微课,把抽象的文字描述变成以图文并茂、生动具体的方式给学生呈现出来。引导他们向目标方向思考,让“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成为克服课堂教学中重难点的利器。
如六年级陈老师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根据不同地形设计的两种凿井法和“人字形”线路,是这篇课文必须突破的难点。只有将难点解决了,学生才会认识到詹天佑“杰出的才能”,也才能从实质上理解本文的中心意思。陈老师为了突破难点,将“人字形”线路用微课展示,先出现整个地形图像,伴随着一阵汽笛长鸣,一列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奔驰。通过微课的展示,学生非常直观地认识了“人字形”线路,并体会到“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巧妙,感受到詹天佑的智慧,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三、用在课后延伸处,有效开阔学生的视野
我们的教材所学的内容有限,课堂教学所涉及的知识点也有限。教师如能利用微课短小、精炼、新颖有趣的特点,有效地引导点拨学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能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
如六年级潘老师在教学《各具特色的民居》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理解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后,设计了一个微课,微课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动听的讲解,为学生介绍更多的独特有趣的民居,如:北京四合院、蒙古包、土家族吊脚楼等,还介绍了一些独特有趣的民风民俗。微课形象生动,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学生通过观看微课,不仅加深了对祖国民风民俗的了解,还激发了他们了解祖国文化的兴趣,让他们在掌握本课知识点的同时,获取了丰富的课外知识,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让课堂不再枯燥乏味,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实践证明,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如果我们运用得恰当、科学,在语文教学的天地里也有它显现生命力的沃土——微课是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助燃剂,它可以让我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绚烂多彩,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有乐趣。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