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小学语文课中的教学艺术性

时间:2024-08-31

南美静

文学是人学。教学,是科学,亦是艺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有机整体,所谓教学的艺术性,就是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更好地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下面笔者就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体会:

一、轻松的课堂氛围

(一)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教师要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必须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注意趣味性。如:用“找朋友”“开火车”“打电话”“猜谜语”“讲故事”“编歌诀”等活动进行拼音教学。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学生对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难以区分,有时默写声母把整体认读音节也默写进去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设计了一套打电话找朋友的游戏节目让学生表演,使学生在愉快有趣的游戏活动中,由抽象到具体,分清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二)课堂教学的启发性

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如果都能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将起着重要作用。那种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不能培养能力,自然也无艺术性可言。有两位教師教《燕子飞回来了》这一课中“飞过”一词,就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教学观。“飞过”一词在课文中出现三次,词义却不一样。前一位教师在教学中直接点出了三个“飞过”,不仅告诉学生分别是什么意思,而且进行板书,这是让学生“伸伸手,接果子”,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后果往往是“消化不良”。后一位教师所用的方法截然不同,当课文第一次出现“飞过”时,稍微点拨了一下,“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你们阅读时注意了没有?找出来,结合句子思考一下,它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这就是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将能力的培养渗透其中,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启发式教学离不开课堂提问,但学生不经思考就能回答出来,决不是启发式教学。教学是一种艺术,艺术最讲究分寸。因此,对课堂提问必须精心设计,不仅要在备课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客观的预测,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这需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艺术。

(三)作业设计的艺术性

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消化、运用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组织好学生的作业,对发展智力、培养创造才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在如何布置学生作业的问题上,比较普遍存在两个弊端,一是数量多,学生负担重;二是纯知识的机械性的作业多,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该从知识与能力的结合上设计好学生的作业,一般说来,应体现在以下方面。

1.灵活性

很多字词如果只是让学生读几遍、抄几遍,就没有多大作用,应该根据词语特点进行各有侧重的训练,有的重在读准字音,有的重在比较中掌握字形词义,有的重在理解中运用等。阶段性。小学有低、中、高三个阶段,一个学期也有初期、期中、期末三个阶段。作业设计也应有阶段性,不要总是“老面孔”,要有变化和发展。

2.综合性

语文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基本功训练,作业设计也要相应地体现综合性。单一性的训练,不利于学生掌握语文这个工具。

3.趣味性

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一样,也应该讲究趣味性,要让学生爱做作业,而不把做作业看成是一种枯燥无味的负担。

4.激发性

激发性就是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探索新知欲望的作业,这种作业往往有一定难度,也应该像课堂教学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一样,因人而异,不一定要全班学生人人都做。

二、新颖的教学设计

1.妙设导语,先声夺人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首先应是一篇流淌着诗意的美的散文。教师运用情感化的语言去讲课,就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感情,而语文课堂的导入更应精心构思,巧妙设计,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在上周国平的《人生寓言》时,我就以著名作家萧伯纳的名言“人生有两大不幸:一是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二是得不到他心爱的东西”为导语,让同学们先产生疑惑,为什么得到心爱的东西也是一件不幸的事,继而引出白兔和月亮的故事,可谓水到渠成。

这样运用一些诗文名句,不但能够很快地渲染一种诗情画意的典雅气氛,而且能创设“先声夺人”审美情境,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

另外还可以用故事导入,这招叫欲擒故纵。学生在上课前的几分钟内,注意力并不是最为集中的,导语作为过渡,有时可先宕开一笔,采用“曲径通幽”的方式,用学生喜欢的一种形式开始,这样能很快把课堂引入到和谐有序的气氛中,使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融入到和谐的情感交流之中。

2.合理用法,达到最佳

“教学艺术是育人艺术”。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在于育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表现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合理运用教学手段、方法,以达到最棒的教学效果。

三、情感性的教学技巧

1.声情并茂的朗读是开启学生情感闸门的钥匙

朗读能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激荡心灵情感的潮流。郭沫若在《文艺论集》中描述道:“立在海边,听着一种轰轰烈烈的怒涛卷地吼来的时候,我们不禁心要跳耳要鸣,我们的精神便要生出一种勇于进取的气象。”节奏有力的涛声能引发人的情思,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自然也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喜怒哀乐在共鸣中得到升华。

2.妙趣横生的讲解是点燃学生情感的火石

讲解课文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它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讲解课文的过程,不仅是师生共同进行文学鉴赏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情感交流、艺术形象再创造的过程。因此,教师的语言不仅应具有传统教学中所要求的准确性、简明性、逻辑性的特点,还应具有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和感染力的特点,要善于抓住课文中的动情处,充分利用课堂上的导语、过渡语、结束语等,以情导情,使它们与文章内容所表现的情感产生共鸣。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教给学生“东西”,然而艺术性作为“使学生喜欢”的手段非重视不可,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让艺术性与科学性完美结合,让艺术与科学相伴而行,相得益彰。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