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时间:2024-08-31

陈冬梅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挖掘学生的语文潜能,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当前,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它承担着对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一旦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将为自己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语文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的意识正在逐步得到认可和实践。但要想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继续潜心地研究。下面我就自己在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体验来说说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之母。正如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毫无兴趣,只是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愿望”。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用有趣的谜语、生动的故事、巧设的问题、创设情境、开展竞赛、电教手段等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好奇、兴奋、激动,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阅读情境中。如我在教学《老人与海鸥》一文时采用了电教手段——用课件展示了老人喂海鸥,海鸥悼念老人当时的画面,再现了当时的场景,然后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学生兴趣盎然,很快就找出来,而且通过字里行间理解了老人爱海鸥,海鸥对老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学生还领悟出更高的思想境界:保护自然,爱护生物,共创和谐。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了,同时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学生有了阅读的激情与动力,更能够突破文字的限制,产生更多的个性化见解,从而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鼓励探究,激活阅读思维

巴甫洛夫说过:“怀疑是发现问题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造的前提。”在新课程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去探究,提出质疑,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主动去思考,咀嚼文本、品味文本,读懂文本,读活文意。比如,学生在学习《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课文,刚读题目时,有的学生就提出“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老师指出要想解决问题,就认真读课文,学生便带着问题认真读。在读的过程当中,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如:为什么要像善待我们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为什么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为什么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属于大地?等等。学生通过多读课文,开动脑筋思考,弄懂有关的问题,从而就掌握课文的内容,领悟其中的精华,从中就受到了教育。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也是学生创新思维的活动的具体特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大胆放权:一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大胆提问;二是创设民主、宽松的阅读环境,开拓学生的阅读空间;三是精心设计问题,教会学生质疑,用于文本探究。

三、加强朗读,提高阅读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段;品读课文,感悟课文中心。从中看出“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一篇课文或一段话,不能让学生放任自由地、平平淡淡念一两遍就了事,而应布置预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文字印象深刻。另外,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把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将会促进说话、作文能力的提高。就高年级来说,在指导朗读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篇章的教学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尤其像《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等这类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文字优美的课文,更要让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让学生读代替教师讲,能更好地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日常学习中交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行之有效的阅读技能和阅读技巧,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达到阅读理解能力的全面提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