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曾丽
一、教——课堂的气场
有人说:上课是需要“气场”的,这个气场其实是教师调动文本信息,利用教学的手段把课堂上的人的思维、情绪往一处聚。上课者用自身的素养、情绪状态、语言导引,无形地影响、带起整个课堂,课堂的气场存在,教学就会发生奇迹:师生、生生、师本、生本之间就会发生多向碰撞、互动,大家对课堂的信息进行共享,又会促进教学的进一步生成与完善。
一个有气场的老师往台上一站,一份自信、一口纯正的普通话、一种文雅的气质,撑起了一个强大的气场。一个教者既要有较高的语文素养,还要有较高的语文教学素养,更要有一份较高的人文素养。在前几年名思教研研讨会上,曾观摩中过王崧舟老师执教《长相思》,具体环节有:
(1)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A.读对生字、多音词,然后是词的停顿。
B.读出味道和感觉。
C.讨论两个问题:身在何方?心在哪儿?
(2)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A.课件——朗读
B.想象写话——家乡的画面和情景。
C.落到一个字“碎”,聚焦词心。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教知识,而是要用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把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要学习的知识链接起来。用建构主义搭起自己的语用平台。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课程。王崧舟老师这堂课帮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搭建了桥梁,“想象写话”家乡的画面和情景是每位学生已有的经验,用第二个环节把孩子的经验和诗文联系在一起了。这样第3个环节就水到渠成了。
(3)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一堂课,五年级的孩子们被他的气场所引领,学的深悟的透。加上王崧舟老师的诗意朗诵,让茫茫乐海中的那一首韵律分毫不差与《长相思》词意相和相映。我们从这样的名师课例中可以得到的启示。也知道了教师的可为之事:依据教学的原理,基于学情,做课堂的引领者,强调学生主体的学习活动时,也不能忽视教师教学的施动作用,达到四字真言——教学相长效果。
二、学——课堂的氛围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让学生更有效地获得课程知识,提高核心的素养,向课堂的40分钟要质量,课后学生就会更加轻松地巩固拓展,这是一贯的提法。在现有的教学目标前提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一堂课不是教师自顾自地闭目念经,全然不顾学生单项输出。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课堂上,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学生由始至终都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之中,或感同身受,或言语交流。犹记得上学期,执教校内公开课《学会看病》,这是一篇很好的人文阅读素材。备课时,对教材不可谓不钻研;对文本理解不可谓不深入,课件做的亦精美。可惜的是,在真实的课堂上,时间过半,学生提不起神儿,兴味皆无了,比平时上课还沉闷,一旁听课的老师议论声起。现在静心思忖,回头审视,在课堂上就该给学生们充裕的时间阅读文本、思考并交流,让学生与文本和作者产生共鸣。不该自说自话,不厌其烦的问,硬想从学生的嘴里掏出自己预设的答案,这样做,好比抽丝剥茧,费时费神,吃力不讨好,并让课堂中学习的氛围陷入僵局。
理想的课堂教学,可让学生认真地读书和思考,进而可能得以感悟和启迪,此时,教者只需稍加点拨或引导,学生自然生成的东西就水到渠成了。一节好的课堂在于成功诱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完成了与文中人物进行心灵对接的任务,真真正正地品味到了语文学习中所蕴含的内在情愫。
“学习胸有境,入文方可悟。” 崔峦先生提出过我们的课堂上要四真:真读、真思、真议、真练。记得有一次听《落花生》的公开课,在第三环节“议花生”时,上课老师提出让学生质疑,要求边读书边做标记。学生动起来了,教师下去巡视时进行了有意识的指导。交流疑问时,教师引导学生参照课后的资料袋以及自己的已有生活经验交流解决。特意走到他巡视时指导过的孩子身边,让该生质疑。(这个孩子实际上是被发言的。)老师用心良苦,因为学生不会质疑,老师无奈,只能想办法把自己想解决的问题,通过学生的“质疑”呈现。这不是学生真正的质疑。这样课堂氛围看似热热闹闹,学生实际上并没有收获,也似乎与语用教学理念相悖。
三、观——课堂的门道
我們平常观课,全凭自己的感觉,所谓“跟着感觉走”,把观的角度停留在课堂氛围的营造,上课者的语言、形象得感官冲击上,把好课标准定位在是否感动自己上面,对课标背后的深层的理念支撑,以及课堂所暴露的现实问题则缺乏应有的思考。
在我们平时的课堂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学生通过倾听、与教师对话、交流建构自己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行为,获得语文运用的能力。可以说,教师的课堂行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及课堂环境都在影响学生的学习。当听课者进入课堂观察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会不会学习、以及学得怎样时。通过教师行为的改进、课程资源的利用或课堂文化的创设,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所以,教师参与课堂观察始终指向学生学习的改善。传统的听评课,老师往往没有什么准备,多数都是夹着一本听课本外带一支笔就进了课堂。没有预先和老师联系熟悉课程内容。在听课过程中听课老师往往关注老师多一些,关注学生却很少。新课程听课评课应遵循的新理念:目的在提高全体学生的核心素养,满足不同学生发展要求,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我们走进别人的课堂可能会发现值得借鉴的长处,也可能会发现一些不足。走出别人的课堂之后就要反思,这堂课我学到了什么,我的课堂以后要注意什么。以此来改进我们自己的课堂。课堂观察实际上是一种研究活动,它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通过课堂观察,教师的能力在实践性知识、反省能力等方面将获得新的发展,进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质量。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理想的语文教学境界有多远?多年来,从名家大师,到普通教员,有多少的“语文人”在语文教学研究领域勤洒汗水,探询语文真谛和语文教学规律!在核心素养下语用教学,应当进一步深化课堂观察,并向专业化迈进。我们任重而道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