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李蓉
(一)高中化学新教材实验编排的特点
1.化学实验呈现方式
化学实验主要体现在实验、科学探究、实践活动三个栏目中。“实验”主要介绍一些典型实验,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基本操作、锻炼基本技能、巩固基础知识、培养观察能力;“科学探究”是以探究為目的,具有思考性、探索性的学生活动,“实践活动”介绍一些与社会相关课题的调查活动、研究、课外小实验等,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生活实际、应用化学知识、增强角色意识、提升思维品质。
2.化学实验分布状况
高中化学实验内容的编排既分散又集中,高中化学实验既分散在《化学1》、《化学2》《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这七个不同模块。又设置了《实验化学》这个的专门针对实验的模块。
3.化学实验内容的变化
从表1、表2、表3中可知新教材总共设计了194个实验,其中典型实验109个,科学探究43个,实践活动42个。在必修课程共计34个主题内容中,与化学实验相关的内容有12个,占“内容标准”的35.3%;提出40个“活动与探究建议”,与化学实验相关的有17 个,占“活动与探究建议”的42.5%;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新课程赋予了化学实验前所未有的重视。
(二)教材中实验处理的方法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途径
1.对新教材中实验时间较长或有危险性的实验部分,大部分处理为“课堂演示实验”
课堂演示实验需要“精演”。首先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通过该实验要使学生形成哪些概念,发展学生哪些能力,掌握哪些实验技能等,都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必须做到正确安装,操作规范,现象明显,结果正确,在演示实验中,应向学生指明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这个反应现象说明什么化学事实,通过演示实验可归纳出什么结论。
课堂演示实验需要“多想”。教师可通过实验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分析,分组讨论,师生达成共识得出结论。
课堂演示实验需要“精练”。做实验不在多而在精。即使是一个很简单的实验,也可以让学生观察到许多现象,提出许多问题,促进他们联想和对比。在启发学生思考的同时,应该对实验进行合理安排,合并同类实验,尽可能做到“精练”,锻炼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2.对新教材中明确为“实验”和“科学探究”的内容,大部分设置为“课堂分组实验”来处理
(1)细水常流抓预习,提升对实验的整体认识
采取课前预习制,其一,熟悉实验步骤:正确的操作步骤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学生应该熟悉每一个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对每一步操作可能出现的现象有明晰的预见,并能对实际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其二,解决疑难问题:实验操作步骤中有许多疑难问题,需要学生用心思考。其三,归纳实验方法:任何实验探究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都离不开一定的实验方法。
(2)瞄住细节,现场指导,养成规范操作
操作技能是构成实验能力的重要因素,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分组实验是学生提升实验技能的最佳时机。因此教师首先要创造安全、宽松的实验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大胆动手,同时教师要融入学生中,做个有心人,关注学生的操作细节和难点,及时提醒、手把手地校正学生不良操作,养成规范的操作习惯。
(3)放大异常,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是经常发生的,学生对自身产生的疑难现象也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异常、小问题其实很有探索和研究的价值,应该引导学生以这些“意外的现象”作为实验探究的着眼点,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增强实验意识,培养实证精神,提高科学素养。
(4)搭建小平台,发布小成果,体验成功乐趣,培养创新能力
3.对新教材中的“科学探究”“实践活动”,大部分处理为“实验室学生实验”
这些部分完全可以交给学生,查阅资料或交流讨论后,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实验原理,选择实验仪器和药品,组装实验装置,动手操作,并完成实验报告,培养学生实验综合能力。
4.对新教材的部分“实践活动”“家庭小实验”“课后习题”“科学视野”等部分,设置为“课外实验”
教材中的这些部分都是与社会相关课题的调查活动、研究、课外小实验等。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生活实际、应用化学知识、增强角色意识、提升思维品质。可将课上实验的时间向课外延伸,在学生中组织一些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些趣味实验或探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实验能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