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坏事”变“好事”

时间:2024-08-31

凌亿达

一、案例背景

传统的教育方式关注的是教给孩子不要做什么,或者因为别人是“那么说的”而去做什么。而陶行知先生主张的教育是教给孩子要做什么,关注问题的解决。孩子是整个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育孩子更应该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把和善与坚定融为一体,以此为基石,在培养孩子的各项技能基础上,更应注重孩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

二、案例呈现

某天的晚上十点多,准备休息的我接到本班王同学的来电,第一句话就是:“老师,这个家我呆不下去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避免争吵的最好办法是不要争吵。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冷静,不冷静的话会说出更伤人的话,做出更伤人的事。保持沉默,否则你会后悔的!”反复提醒了王同学及其父母后,我度过了一个辗转难眠的夜晚。

孩子的不良行为背后有其错误观念和行为目的,但孩子意识不到,那是隐藏的“密码”。大人们要识别出这些不良行为背后的错误目的,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改变不良行为。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

当时,我以为我的提醒很到位了,可第二天早晨,当看到王同学拖着疲倦的身子和一直叫嚷着要放弃孩子的父母时,我马上意识到,一场暗波不断、持续已久的家庭矛盾已经升级,家校合力,改变王同學的机会到了!

三、分析对策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因势利导地对家长和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采取恰当有效的措施化解家长和学生彼此的怨恨和不满,继而让学生、家长和老师三方把注意力和精力都集中在孩子的学业方面。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是目的和愿望能否达到的关键,通过观察、了解和思考后,我是这样做的:

1.先站在孩子这边

王同学和家长冲突后的第二天早晨,在教学楼楼道里,我握着王同学的手不停地嘟囔:“都长这么大了,不管孩子犯了什么错误,家长怎么会舍得放弃呀!你应该还是个不错的孩子……”

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但是,要对一个正在做出不当行为的孩子进行鼓励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况且许多成年人不知道什么是鼓励……

2.举行家庭会议

家庭会议在培养孩子的能力和解决管教问题方面能够起到和班会同样的作用,而且也是加强家人之间的合作和亲密感的好办法,但由于家庭环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家庭会议和班会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时间:双休日的一天下午

地点:王同学家

人物:王同学、王同学父母、班主任、小张(15届毕业生,现在上海同济大学就读,与王同学有相似经历)

用好“活教材小张”:让同龄人小张说话,让同龄人小张的经历和体会说话,比家长和老师指指点点要强,小张出于对同龄人的“帮助欲”,很智慧、很到位地帮助了我。

家庭会议后的书面感想:凌乱的思绪需要静下心来整理,整理的过程就是反思消化的过程。家长和学生都这样做,有利于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家长反观自身行为的瑕疵,孩子修正自身行为的无知和愚蠢,家长和孩子的沟通一定要真诚,孩子不良行为的改正需要由易到难、有计划地去改变。写好后的感想交给我后再作进一步的沟通和交流。

四、事件反思

1.努力调整,拥有平和的心态

孩子是每个家庭很重要的成员,孩子的学业也是每个家庭很重要的事情,但不是全部。在把孩子的身体健康和人品作为头等大事来关注外,尽最大能力让孩子对学业和自己的人生道路的关系有认知,对自己的学业有兴趣外,家长就很好地完成了监护人之责,也就问心无愧了。有了这样平和的心态,孩子的许多问题就不会太让人头疼了。

2.教育不是纯理论,教育应是一种行为

师生关系中身份的不对等,不应该影响彼此的尊重。因此我觉得: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在取得学生的信任后,他会冷静,他会来向你倾诉。当他来跟你商量时,你的话是有用的;当你向他灌输时,你的话是无用的。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倡导建立健康、美好、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才能实现心灵的沟通,有效地感化教育学生。

3.在不能确定哪个是最好的办法时,一定要寻找那个最合适的办法

采用先哲“欲擒故纵”之计,先“投” 王同学所好,后“修” 王同学所好,最终期望“改”王同学所好。王同学的家庭大战之后,我首先无条件地站在孩子一边,批评家长的简单粗暴,批评家长选择了所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中最糟糕、最没有智慧的那一个,让家长明确“以暴治暴未治暴,以毒攻毒死于毒”的危害性,让家长知道“暴力并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问题变得更糟”,与其伤神劳身得到这样的结果,不如坐下来把问题都摆到台面上,一同交流协商解决。在四方会谈后王同学及其家长都有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反思和改变,尽管没有我期望的那么到位,但改变就意味着进步。

4.布置“亲情作业”

“亲情作业”:说一句发自肺腑的感谢爸妈的话;亲手给爸妈做个小礼物;亲自为爸妈做件事,记下为爸妈做事的真实感想,与爸妈做一次心灵的交流……情感是生活德育的催化剂。“亲情作业”不仅培养了孩子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习惯,而且在引领孩子为家长服务的过程中,懂得了感恩,体会到爱与付出的快乐、幸福,让学生在学会感恩的同时,增加了学习动力。

生活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根本途径。“生活即教育”,生活世界中蕴藏着丰富的育人价值,需要我们去发掘、去开采。单纯的理论说教对于叛逆期学生来说就好像是纸上谈兵,没有一点实际的意义,只有贴近学生生活的教育才是切实可行的。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不应该专教书,他(她)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也不应当专读书,其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在孩子们成长的道路上,如有“坏事”出现,我们不必哀声叹气,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将所谓的“坏事”变成“好事”,让学生和家长在这转变的过程中一同反思、一同进步,这样孩子们的人生之路才有可能越走越开阔、越走越有责任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