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多元补白,让课文解读大放异彩

时间:2024-08-31

何冬梅 陈俊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学古诗时,教师应注意诗词语言的表象化、具象化,并将诗句通过强化、活化、优化等方法,适时优选内容对学生进行补白训练,这样能够拉近学生与诗句和作者三者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直接而深刻地理解诗句的内涵。本文将以古诗《清明》为例,探究多元补白解读文本的方式,让古诗教学大放异彩。

一、聚焦词语,想象补白,入境悟情

学生年龄小,认知不足,怎样才能有效读解文本,直达诗的意境呢?教师不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借助“想象”补白,将古诗构思巧妙、多处留白的艺术空间得以充分释放。因为“想象”能让学生通过联系生活体验对诗句进行补白,品读出诗词的画面感,从而品出隐含的诗情。

古诗《清明》中“路上行人欲断魂”,让学生披情入境,直达“断魂”的意境,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那个烟雨朦胧,进入肝肠寸断肠的意境中。

通过想象补白诗意,把浓缩的诗句扩展,诗句的意思更通俗、具体。学生凭借“想象”,脑海中自然而然筑构起诗句有关“画”的情境,这意境便会越发深刻,学生对古诗内涵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而不空洞。

二、链接背景,扩充补白,入境传情

文章是时代的回音壁,是作者人生的记录,其中的人物也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由于学生缺乏了解相应的背景,缺乏对诗人及写作背景的了解,又难以从字里行间捕捉,对诗中所叙的人所叙的事感到生疏,在感悟上往往会产生偏差。补白作品背景,能使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入境传情的效果。

师:这一年,杜牧刚刚被外放为黄州刺史,离家乡西安就更远了!(播放音色凄苦迷离的乐曲)清明节这天,本该家人团聚踏青扫墓,孤身一人的杜牧在外冒雨赶路,心里凄苦纷乱。此时,他想起了谁?

生1:他想起了他的亲人。

师:你读懂了诗人的内心。

生2:他想起了他的朋友。

师:你是诗人的知音啊!是的,诗人想起了长眠在黄土堆里的爹;想起了那早年夭折的长子;他也想起了他那白发苍苍的娘亲。诗人会在心里分别跟他们说些什么呢,请拿出练习单,选择其中一个对象来想象说话。

这样对背景进行补白,拉近了学生和作品、作者的时空距离。学生在诗人写作背景补白中,深入体会诗人在清明节这天独自一人在异乡,恰逢纷纷细雨打湿衣衫着急躲雨,心情低落的情感,才会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深化学生对诗意的感悟力。

三、演绎对话,表演补白,以情融情

从儿童认知规律来看,学生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直观的画面往往易于接受。古诗言简意赅、跳跃性大的特点,造成了学生对诗句认识上的局限。对此,教师可用再现画面的方法来让学生获得直接的感知。根据内容的需要适时地演绎对话,能补救教材表达抽象概括性的缺陷特点,让学生以情融情领会诗意的内涵。

古诗《清明》具有一定的叙事性,同时也呈现了一幅人物对话的情景。“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巧妙采用藏问于答、寓情于问的方式能够成为学生再度开发创作的范例,也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可借用的平台。

师:唉,有家不能归,有亲不能孝啊!天又下着小雨,如果能喝上几口小酒暖暖身子,那就更好了!那边有个牧童,去看看。

师:(走到一学生跟前)这位放牛娃,这里方圆几里哪儿有酒家呀?

生:就在那边的杏花村(手指教室外面的方向)

师:谢谢你!

师:同学们,诗人碰见了一个小牧童,他会对牧童说些什么呢,他们分会有什么样的表情、神态和动作?请同学们想象他们之间的情景,同桌演一演。

(同桌表演)

师:哪对同桌愿意表演给大家看?

生1生2:扮演诗人与牧童对话的情境

师(适时点拨,继续追问):杏花村?杏花村是怎样的?

生:杏花村长了很多的杏花。

师:小牧童。你觉得杏花村是什么样的?(指着插图,水道、山路)

生:杏花村长满了的杏花,村口还有小溪缓缓流过。

师:是呀,在那山峦重重,水道弯弯的杏花深处,露出了酒旗的一角。

学生生活阅历少,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音,就要靠自己的想象去补充和创造,再现情境,去领悟诗的意境美。教师鼓励和指导学生对叙事和对话场景部分进行想象和联想,合情合理地补白,最后鼓励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将补白的过程展示出来。这样巧妙地将学生的想象和感悟,通过学生的演绎,深化學生与诗文、诗人之间深层次的对话,诗歌的内涵变得呼之欲出。

四、透视情感,拓展补白,以情怡情

古诗采用高度概括性的凝练语言,其结尾往往言已尽而意无穷。教师可以抓住古诗这一特征,引导学生在诗末拓展补白,让一个个抽象的字符化作一个个跃动的音符,在与诗本进行深入的思想互通中,从而透视诗人的独特情感,以情怡情。

师:“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读!

生: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

师:学到这里,诗人最后有没有找到酒家,一醉解千愁呢?请你们自主想象。

生1:我觉得诗人找到了酒庄,因为杏花村就在不远的地方。

生2:我觉得诗人找不到酒家,因为杏花村在那么远的地方,山路那么远,水道那么深,再加上下雨就更难找了。

师:说得也对。其实,不管找到还是没找到,在诗人的心里,那种落寞、孤独、惆怅的感觉在清明家人团聚的日子里,是难以消除的。

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巧入诗本、咀嚼诗句、领略意境,能够快速地体会和感知诗末的深意。他们通过展开丰富而又灵动的想象来体验、填补这些空白,丰富古诗文的文本内涵,同时也能够使得诗中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可感。这不但能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增强思维力,他们对诗意作深度的探寻,透视诗人的情感视角,终会以情怡情。

总之,补白是古诗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法,补白训练作为重要的语言载体,恰当地使用它能缩短或消除学生与诗本的时空距离感。教师引导学生恰当地进行文字补白、意境补白、情感补白,为学生营造自由想象的氛围,让学生在深度对话古诗、感悟诗句蕴含的意境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定会得到真正的生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