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阴小宝
一、阅读与高中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
作为高中學生,应具备一些历史学科素养,包括学科基础知识、学科思维和能力与多元科学史观,以及关注现实,学以致用的思想意识。从目前高考看,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科思维的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是四个能力目标的要求,即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结论和探讨问题。
对中学历史教学特点而言, 加强阅读应得到应有的重视。近年来教科书的改革, 增加了大量原始资料、图片、历史故事, 使课文的阅读量进一步增大, 而且对阅读的要求也进一步深化。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 已成为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的关键。
在高中阶段,由于历史教学深度、广度的进一步提高, 教学对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阅读历史书籍处于机械、无意义状态的学生往往成为教科书的奴隶, 为记忆历史知识背上沉重的包袱, 渐渐失去历史的学习兴趣。而由于不具备阅读能力, 学习中不能准确获取有效信息, 识记、理解、运用都有困难, 影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 积极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是促使学生由机械学习向有意义学习发展, 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从而提高历史成绩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应引起充分重视, 并与历史教学同步进行。
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主要通过练习,既包括课堂练习, 又包括课外练习。在课堂练习中 ,老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讲授、谈话、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讨论、辩论、题目检测等形式开展。课外练习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通过学生开展阅读、调查、撰写历史小论文等形式的活动实施。这就要求师生共同搜集资料, 进行科学整合, 针对性地、科学地设计为不同形式的题目强化训练, 实现对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
二、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
(一)引导学生正确阅读导读
导读是一单元内容的精华。通过阅读导读, 可以帮助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有一个总体认识。
一是利用新学期导言课或专门开设学法指导课指导阅读方法, 学法指导课应注意介绍历史学科特点,介绍历史发展的纵向线索和社会横向面貌的基本内容, 使学生对历史结构有初步认识, 然后结合教学内容反复强化认识。学法指导课的另一重要任务是介绍学习历史的基本理论武器, 即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观点, 并指导学生运用理论武器去观察、思考、解决历史问题。
二是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一个过程, 而且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知识的积累逐渐培养起来的。因此导读活动必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并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 因势利导, 循序渐进。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作导读示范, 以教师的思维活动带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例如,讲授新课内容时, 应注重讲授教材中的单元、课、子目的标题含意, 讲清它们之间的联系。注意引导认识教材中史实与结论的关系。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分析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性质、影响等。带动学生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地阅读课文。在掌握课文内容精髓的同时, 开拓思路, 进行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这样, 由于教师的反复示范, 促使学生对历史学科特点的认识不断强化, 阅读能力也就随之逐渐提高。
(二)提高阅读课文的基本策略
1.让学生提问题来提高阅读效果
在学生阅读课文后, 教师就学生的思考题向学生提问检查阅读的初步效果。同时让学生就不理解的问题向教师提问, 由教师解答。通过互问互答指导学生对带有一定难度的综合题进行梳理归类, 找出解答问题的论据和方法。对于那些引起激烈争论的问题, 教师可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 引导学生课后再扩大阅读范围, 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样就将课堂阅读自然延伸到课外, 促使教与学进一步结合, 深化了教学效果。
2.选择合适的历史方面的课外读物
高中生尤其是文科生,应当选择性地读一些历史方面的文献或著作。文献如《史记》《资治通鉴》等,历史著作,可以读一些通史性的,如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吕思勉的《吕著中国通史》以及钱穆的《国史大纲》。其他方面的著作有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世界和西方》《人类必须抉择》《汤因比论汤因比》等,这些可以很好的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