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月儿弯弯照九州

时间:2024-08-31

林丽霞

历来,诗人都很注重意象的取舍。诗人笔下经典的意象也有很多。譬如竹子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高中语文课本古诗词赏析中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很多诗人都垂青于月亮这一意象。

一、月亮是人们从小接触到的第一种诗歌意象

诗仙李白《古朗月行》中说: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就是从认识月亮开始的。月亮带给我们无穷的想象力。月亮上有嫦娥,有吴刚,有月宫,有玉兔。中秋节我们还要赏月,吃月饼。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吴质不眠依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似乎没有用到月亮这一意象,但我们都知道,这就是月亮。

二、月亮是传递相思的信使

唐诗三百首,最有名的应该就是这一首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这么浅显的语言可以写出这么一首流芳百世的诗歌?这就是李白诗歌的水平,这才是诗歌艺术的真谛:用最直白的语言抒发最朴实,最普遍的一种情感——思乡之情。更何况,再没有比月亮更合适的意象了。即使我们漂泊到海角天涯,但只要我们抬起头来,就可以与家乡的亲人一起共赏这一轮明月。所以月亮是传递相思最称职的信使。“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所以李清照的《一剪梅》也请月亮来充当传递相思的信使:“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还有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三、月亮是慰藉寂寥的良朋

诗仙李白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所以常常感到寂寥。于是就有了“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虽然,“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但聊胜于无,“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月亮在诗人笔下,同样充满了情义——“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月下独酌》)在诗佛王维的笔下,月亮更是善解人意。“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竹里馆》)还有阮籍的“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咏怀八十二首》)李白的“湖月照我影,送我到剡溪”(《梦游天姥吟留别》),“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孟浩然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尤其有雪中送炭的温馨。

四、月亮是爱情的见证

北宋诗人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元宵佳节是中国人的情人节。月亮见证了两人甜蜜的爱情,但物是人非,欲语泪先流。白居易哀叹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两人幸福缠绵时,月亮是他们爱情的见证,但明月依旧,但昔日的爱侣已经天人永隔。曾经海沽石烂的爱情竟然禁不住命運的考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显得那样的不堪一击。

五、月是永恒宇宙的象征

诗人中,我尤其喜欢李白,喜欢他的狂,喜欢他的纯真。他的《把酒问月》,面对永恒的月亮,他问得天真无邪: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也发出类似的疑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正因为月亮是永恒宇宙的象征,我们才能穿越古今,与那些已经逝去的诗人共赏同一轮明月。面对永恒的月亮,我们常常感叹自身的渺小:人情纵似长情月,算一年年,又能得,几番圆。(张先《系裙腰》)

六、月是最美好的自然景致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月亮简直就是美的化身。它皎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它博爱:“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它气势非凡:“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它平易近人:“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它可爱:“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它平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月亮的美是无以伦比,独一无二的。

七、月亮可以渲染景物的荒凉,凄清,传达诗人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姜夔经过昔盛今衰的扬州,不由得发出“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感慨。似乎月亮原来就有温度,会说话,但现在月是冷月,而且无声,就写出了扬州的荒凉、凄清,令人失落感伤。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其二)》“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日月是永恒的。 岁月无情流逝,但人生苦短,壮志未酬,诗句中充满了惆怅与无奈。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整个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树上的栖乌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月落夜深,繁霜暗凝。而这一切,又都和谐地统一于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围和羁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

八、月亮有阴晴圆缺,令人又爱又恨

人人都希望人月两团圆,但偏偏“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心情郁闷的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想排解一下,却发现“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所以只能“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连豁达如苏轼也忍不住要问月亮“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但无论如何,最后也只能接受现实:“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最能体现人们对月亮的矛盾情怀的还是宋代的吕本中的这一首《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