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杨倩
摘要:教育是让灵魂得以苏醒,让思想呈现清澈,让生命闪烁光芒,而教育者就是唤醒灵魂、洁净思想,照亮生命的引渡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在探索教育这条漫漫长路上,其实并不是很神秘,教育真理隐藏在每一个平凡的教学细节,就像李希贵老师所谈到的:“‘六角钱的招领、连环画的奥秘”等等。这就是细节决定成败的微妙的教育真理。我们老师的责任就是通过每一个教育实践来实现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
关键词:自由教育、创新理念、爱的守望、塑造品格
一:、寻求全新教育理念
我是一名老师,作为学生生命的守望者,我不但要在教学方式上有所思考,更要在教育理念上有所创新、有所建树。在思考与学习中,我的教育理念从迷茫懵懂到清晰成熟,我的教学方法也从简单粗暴走向智慧凝炼。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我得出一个结論:“教育理念远比教育方法更重要。理念是泉眼,方法是泉水;只要教育理念清晰正确,将会引申出千万个充满智慧的教育方法。”从教师引导学习逐渐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这是我一直以来坚持的教学原则。比如在学习中和孩子的对话----我可以用提问式的谈话方式来跟孩子进行谈心,不是教导,是让孩子自己来说出自己的心声。我们老师就是要做一个真诚的倾听者。当然我还可以在学习中给孩子听舒缓情绪的音乐,还可以用欢快的游戏互动来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我更会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积极引导他们进行创意性地开拓。为学生增加自主的学习机会,从而让他们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二:、注重实践、方式灵活
一位教育学家告诉我们:“成功的教育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辨,并让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思想与理念。”比如在我的语文课堂上,作文要写到大自然,我觉得课本知识是死板的僵硬的,为了让孩子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我就利用节假日带着孩子们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让孩子们的双脚踩在草地之上,让孩子们的眼睛来发现自然的亮色之美。这种课堂,让教育走进了生活,也让生活丰富了课堂。这让学生们学到的知识既真实、实用,又充满生动的趣味,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这种生活课堂,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就将知识消化于心,又自然而然地了解了生活。
与此同时,我们还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会开办“社区联谊活动”,让同一个社区的孩子们和父母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互动,从而进一步给予孩子们的心灵上亲情温暖的支持。我们不让活动流于形式,而是在收到最好的预想效果。同时,我们还应利用社区资源,引领孩子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社区就是孩子们所能看得见的社会的缩影。我们需要将社区里所展现的风土人情、文化韵味向孩子们全方位、立体式地展现。从而让孩子了解社会现象、触摸人文气息。我倡导要让孩子们“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比如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我们开展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亲子联谊活动。”孩子们在欢乐之中也同时感受到了中华传统节日的重要意义。由中华传统节日延伸至中华传统文化,学校在相关主题活动之中可以将文化的精髓向学生们展示,并让学生在深刻的思考之中有所觉悟、有所觉醒。这就是自然和生活的宝库成为学生历练的大熔炉。
三:、生命化课堂的实践与推广
多年的教育实践给我的一个重要启发:就是老师一定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重要的。每一朵浪花、每一片树叶都呈现不一样的形态,而每一个小学生都有其不一样的天赋秉异。我要努力通过因材施教和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让他们每个人都获得生命的价值感与尊严感。这就是做到了让自由代替管辖,让自我成长代替灌输压制。
现如今,我国生命化课堂的推进还在探索阶段。由于传统课堂评分考级的限制,还有些老师对生命化课堂的理解还处于朦胧状态,所以使得这一新兴课堂模式推广比较缓慢。近年来,中国正在推进教育革新工作,教育界的开明人士也越来越感知到生命化课堂的重要价值,所以也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在引进这一先进课堂模式。在推行体育生命化课程的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就是要有一个对生命化课堂深度理解、并有科学、专业的教学技巧和教育智慧的老师。所以,在生命化课堂师资培养与训练上,我们的使命是任重而道远的。新型生命课堂就是要做到“注意倾听孩子的心声,注重孩子的兴趣方向”。这一次的课堂革新让我在反思中得到了新的教学经验,使以往教学模式得以成功转型。这就是著名心理学家澳瑞森·梅伦所说的:“人类有许多未曾唤醒的力量,需要我们进一步地去探究与寻找。只要我们用对方法、用对路子,就一定能找到心理学和教育学的隐秘知识,从而成为造福学生的福音。”
四、:懂得欣赏孩子,知晓赞美技巧
在我们传统的思维里,总是从灰暗面看待学生心理问题,认为对悲观情绪的预防和控制就是很好的教育。但是,我却还告诉自己要看见孩子心理积极的一面,发现学生生命的闪光点、亮色处,通过激发乐观心态来防控悲观情绪。其实,教育思想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个规律里不但包含了科学、专业的教导技巧,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要给予尊重、认可、赞美与爱。一旦我们的教育原则里充满了训斥、指责与漠视,那么孩子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语言、心理发展的障碍问题。 孩子需要赞美与欣赏。当然,赞美不是乱夸一通,也是需要技巧与智慧的。比如我们看见孩子做好的一件手工作品,只是泛泛地夸孩子“做得很好”、“你真棒”,反而显得很虚伪。如果我们能够具体到手工制作、设计美感等方面给予孩子肯定,并从专业的角度给孩子提一些改进的意见,那么孩子不但会欣然接受,也会在自信心上有很大提升。对于赞美,最忌讳的一点就是言不由衷。因为孩子的心灵很敏感,对于真话假话他能迅速地感知得到,所以我们在与孩子对话时应该有足够的真挚与诚意。
五、:德育教育,注重细节
教育关注细节,曾几何时,我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时不时地感受到我们德育环节履行中的缺失和操作执行的不畅。后来我注意到对于学生的德育问题十分重视的前任总书记胡锦涛就曾在党的十七大上提出过:教育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我发觉中国小学生的行为准则很宽泛,没有细化至具体行为,总有一种假大空的感觉。我觉得德育准则应该是重在细节,让学生可以亲身体会到准则的各个细节,应该更具操作性与人性化。德育工作不是喊口号,也不是道德绑架,而是在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心理因素,让他们可以将具体的规则落实到实处,真正让规则走近生活本身,让学生与规则达到和谐统一。
当然对于德育教育,我还有一个最深的感触,那就是教师的榜样力量是重中之重。每一位站在课堂上的老师,就是一面旗帜,你的一言一行将是孩子们效仿的楷模。其实,德育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言语的教导,而是教师将自身的行为品德衍生成为一个活字典,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激励和鼓舞。这就是申继亮老师在他的著作《师德心语》里所说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在教育改革之际,作为老师,我在其中进行深度地探索、思考,我所得出的结论就是用高尚师德、纯粹师风引领教育的春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积极探索全新的教育理念,努力改进教学方式、创建自由与爱兼具的教育环境,在初心不改的信念中坚守 “四有教师”的伟大使命。这就是我们的信念之所在,也是我们的梦想之所向。
参考文献:
1:李希贵,《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
2: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8)
3:孟繁华,《赏识你学生》,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2)
4:王晓春,《做一个聪明的教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