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统整家乡文化资源,构建美术主题性课程的创意探索

时间:2024-08-31

汤伟

《上海市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小学美术课程是对全体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育创新意识,促进个性发展的基础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渠道。”那么,当前中小学美术课程实施审美教育状况如何?为此,我们组织力量,开展了相关调查。

一、问题与对策

(一)开展基础美术教育的现状调查

经过对40多所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问卷调查,师生访谈和现象观察,我们发现:长期以来我国基础美术教育存在着学科定位偏差,重知识灌输轻审美创造、重技能训练轻文化育人,学科知识艰、深、难,繁、多、杂。学生所获取的知识技能呈碎片状、蜻蜓点水式。美术教育专家尹少淳教授称之为走马观花的教育。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形成美术学习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缺乏持久的美术学习兴趣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作品缺乏个性,艺术素养低幼徘徊。

(二)确立研究的对策

如何改变现状?我们开展相关的文献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常锐伦教授认为杂而博的教学内容不能化为学生的能力,必须缩短战线。华东师范大学钱初熹教授提出开展跨学科美术教育的观点,改变以学科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于是,“主题性课程”进入我们的研究视野,它以整合学科知识范式,建设完整经验逻辑,确立有机统一的课程知识观为特征,整体架构课程内容并形成主题。学生在主题性活动体验中拥有探究、合作、创造、学习的能力。主题性活动体验反映出当前教育“生活体验”的发展趋势,而在一定的文化活动体验中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正如《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所指出:“美术学习是一种文化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层面。”

可见,文化学习是美术教育的根脉。为此,我们开展基于学生美术文化学习力培育的行动研究。所谓“美术文化学习力”特指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所激发的兴趣、情感等内在学习动力和保持良好状态的持久毅力;在活动中所反映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等学习能力指数,以及通过美术活动所获得的文化视野、文化价值认同及其蕴含的审美情趣、人文精神和道德品质。是关于学生美术学习的动力、能力、毅力及其审美情操、精神品格等艺术修养的综合反映。

二、探索与实践

(一)统整家乡文化资源,构建美术主题性课程

我校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嘉定镇,紧邻州桥老街、明代园林秋霞圃和汇龙潭,周边云集了韩天衡美术馆、陆俨少艺术院、嘉定竹刻馆、中国科举博物馆等多个艺术场馆。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高度的审美价值,成为优秀的课程资源。

所谓美术主题性课程特指根据不同阶段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指向和发展需求,将家乡文化资源与学校美术课程有机统整,以体现审美观念、文化认同、人文精神等价值为引领的主题内容而自主开发的课程。

1.梳理家乡文化资源,收集形成课程资源库

我们以学校周边2.5公里为行动半径,开展家乡文化资源的信息调查。从人文景观资源、艺术场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艺术院校资源方面分类整理,绘制出家乡文化资源分布图,多方联络、统筹协调,形成课程资源库。

2.依托家乡文化资源,完成主题性课程架构

根据家乡文化资源分布状况和学生喜爱程度,我们将其与学校美术课程相整合,构建美術主题性课程,细分成五大课程模块,形成整体性、专题式、系列化。

我们以整合家乡文化资源为载体,以培育学生美术文化学习力为核心,提升人文素养为目标,探索完成了美术主题性课程的架构。

(二) 统整资源生成创意,精心研制子课程方案

我们根据美术主题性课程的架构思路,结合各自所拥有的基础资源、学生生情等,从“身边大师”“中华瑰宝”“民间艺术”“美在当代”“疁城古韵”五大美术主题性课程模块中选择某一主题性课程模块,将家乡文化资源与学校美术课程巧妙。

在实践中,大家精心构思,研制出了丰富多样、充满个性的子课程方案。其中,在“课程设置与实施”环节,我们往往采用课程图谱的形式,围绕子课程下设的若干个单元栏目,予以整体规划、分类设置、层层递进、不断深化、细化。

(三)针对不同子课程方案,开展主题教学活动设计

为推进主题性子课程方案的有效实施,我们强调因地制宜,设计相应的主题教学活动:阐述设计缘起、制定教学计划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其中,针对“教学活动设计”环节,我们围绕实施年级、课时安排、单元主题、教学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教学成果等要素展开整体规划、系统设计。

(四)融合家乡优秀文化,开展主题性课程案例研究

根据所制定的美术主题性子课程方案及其主题教学活动设计思路,我们予以分步实施。在行动研究中探寻家乡文化魅力,拓展审美创造空间,涌现出一批典型案例。对此,我们采用案例研究法开展研究、提炼成果。

三、收获与启示

(一)融合互动,开拓美育实践新空间

融合家乡文化资源的美术主题性课程,促进了校内外课程联动、资源共享。通过美术主题性课程的构建与实施,凸显出课程的整体性、内容的延续性、活动的体验性和研究的持续性优势,创新了美育实践的途径,开拓了美术教育的空间。

(二)资源统整,丰富审美教育之内涵

美术主题性课程统整了家乡文化资源,而且通过围绕某个主题内容延伸成多种发展目标,不仅传递着美术知识技能,还融入家乡情、民族韵,以文化铸魂、以美育德,成为树立学生健康的审美观、正确的人生观,提升艺术修养的有效载体。在丰富的主题性活动中发展了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发挥出拓展视野,陶冶情操、涵养文化的教育价值。

(三)课程开发,培育美术文化学习力

基于家乡文化资源统整的美术主题性课程,通过开发与实施,促进了教师教学素养的提升,提高了其课程设计能力,改善了美术学科知识技能目标与情感价值观目标的分离现状。从而化解了学生造型基础能力与美术文化素养之间失衡的矛盾,促进了学生美术学科素养的提升,提高了其综合探索的实践能力,培育了学生的美术文化学习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