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吴俊
高三正处在紧张的二轮复习当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習效率、培养学生能力、增强学生答题技巧,关键在于类题训练中老师的点拨和引导。而老师的准确、有效点拨又建立在对高考命题特点及考察能力的了解基础之上。
能力立意是当今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而历史学科的基本能力有三,即:比较能力、理解分析能力、论证评价能力。可以说“能力立意”是命题的主导思想。对历史的“学科能力”的考察,《考试说明》将其归结为4大项:一是获取和解读信息。二是调动和运用知识。三是描述和阐述事物与人物。四是论证和探讨问题。
通过研究高考试题我们发现,近几年来通过“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来考察学科能力,已然是高考命题的常态展现。
但是我们有很多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视野不够开阔,思维只局限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中,对“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传统思维套路固化了思维理解、左右了答题的方向。结果,所选答案与材料展示的观点、与命题者的意图完全相反,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这种现象在近几年在高考和检测性考试中屡见不鲜,下面以题目为例进行分析:
例1、(2013年高考试题全国卷第30题).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应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很多考生认为1928年毛泽东已经率领部队上了井冈山,毫不犹豫的选择A选项,其实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理论是在井冈山斗争中通过“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逐步形成的,此时还没有完全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而考生更忽略了材料所强调“只有和城市的……结合起来”的相关信息,材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显然是在坚持城市中心论,而当时的中共中央在上海,城市中心论一直在坚持之中,所以正确答案是B。考生出现失误的原因有二:一是忽视了新材料;二是受中国正确的革命道路思维定式的影响。
例2、(2013高考试题全国卷第31题).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幕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护农产品价格
D. 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很多考生在接触到这个题时的第一感觉是怀疑该题是否有问题,因为在他们的思维定式中胡佛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放任政策,所以影响了后面的判断!其实在危机爆发后“胡佛还是被迫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实行由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扶植私人企业以摆脱危机的政策”(该表述来自教材),而答项中只有D与教材表述吻合。
例3、对于强国来说,自由贸易是占领弱国市场,打败弱国企业的旗帜;对于弱国来说,贸易保护是抵御市场强权,发展民族工业的盾牌。由此可以推论19世纪的美国,其经济政策的基调是:
A、贸易保护
B、自由贸易
C、交替运用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两种主张
D、农业国之梦。
该题一上手许多考生的思维马上反应到在19世纪特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的国民经济总值跃居世界第一,毫不犹豫的选择B,而忽视了在整个19世纪美国的经济与老牌的英国相比还是处于下风,综合分析应该选A.
例4、眀朝人张翰在《松窗梦语》中说:“且缘入贡为名,则中国之体愈尊,而四夷之情愈顺,即厚往薄来,所费不足当互市之万一。况其心利交易,不利颁赐,虽贡厚薄来,彼亦甘心,而又可以藏富于民,何惮而不为也”说明当时朝贡贸易的侧重点在于:
A、实行闭关 B、厚往薄来 C、宣扬国威 D、贸易
该题考生自然想到明清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对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视而不见,材料明确指出“厚往薄来,所费不足当互市之万一”,“ 虽贡厚薄来,彼亦甘心,而又可以藏富于民,何惮而不为也”从这些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张翰的意图是主张贸易的。
例5、钱基博先生说:“就耳目所睹记,语言文章之工,合于逻辑者,无有逾于八股文者也!”“章炳麟与人论文,以为严复气体比与制举;而胡适论梁启超之文,亦称蜕于八股。斯不愧知言之士已!”这两句话:
A、直接肯定了八股文的积极作用
B、间接批评了四书五经的消极作用
C、直接肯定了梁启超的政治主张
D、间接批评了维新变法的不彻底性。
很多考生对该题无从下手,有的考生甚至说他在做题时第一个就排除了A选项,我们的传统思维对八股文的评价是一无是处,正是这种思维让考生排除A选项,其实很多时候做题要看题干中所给材料的内容,这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6、元朝行省有权参与议定路府州县所掌的赋税数额、征收方式,也拥有对路府州县赋税额高低上下、此增彼减的调整权。镇戌于淮河以南的汉军诸万户及新附军等,则直接由行省管辖,材料表明元朝:
A、地方享有自治权
B、地方形成割据势力
C、有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双重性
D、地方权力被严重削弱。
对元朝的行省制度,我们平常的了解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但该题干中则强调的是对其所辖区域的管辖权,属于地方分权;同时地方行省“有权参与议定”指的是与中央商量着决定,又属于中央集权,所以正确选项是C。
综上所述,思维定式有时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左右我们的答题思路,是我们在平时训练和模拟考试中要克服的思维误区。尤其是在二轮复习拔高关键阶段,老师更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走出固定性思维,领悟命题者意图,在答题时一定要牢记对“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的具体分析,才能真正做到准确无误。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