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摘 要:高校不仅有专门的思政理论课程作为主要育人阵地,专业课程也有一定的育人功能,挖掘专业课程育人模式作为服装专业课程改革的关键内容,本文主要论述了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机制,充分利用其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征,将思政教育纳入专业课程范围,形成全方位的服装思政教学体系,让专业教师成为思政理念的传播者,以供参考。
关键词: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思政育人
引言:
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不容忽视,要利用好课堂教学的机会,课程内容要与政治理论课构成协同效应,在教学過程中渗透德育,立德树人,一名优秀的服装专业教师可以将专业知识讲解作为载体,找出隐含在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达到专业课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
一、课程思政概述
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在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在此基础上,各地高校陆续提出课程思政理念,打造全新的全员育人模式,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新思路。课程思政并不是单纯地加强传统的思政课管理,也无需成立一门新课,是要在各专业课程之中提取思想政治育人元素,包括诚信教育、审美教育、价值观教育等内容,在开展专业知识教育过程中,需让思政教育元素深植在每名学生心中,是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有力补充。此概念的提出,意味着教育理念与方式的转变。
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思政落实的意义
落实课程思政是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服装设计专业要培养政治立场坚定、德技兼修、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拥有创新与实践精神,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属于高素质劳动者与技术技能人才。高素质能够理解成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实操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大环境。由于时代发展与服装行业的转型升级,传统技能型人才无法符合行业发展与国家建设的需求,所以应形成全课程育人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大学生对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度不足,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大多重视技能而轻视文化,因此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难以发挥效用。相比之下,设计类学生对专业学习更感兴趣。所以在专业课中引入思政教育能够弥补思政教育理论课程的枯燥无味,比如:在中外服饰的鉴赏课中,其中蕴含着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专业课教师需做好充分的课前备课,让隐性育人元素引入到专业知识的传授中,便能够实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与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互补,提高学生思想层次,课程思政有较强的可行性。
三、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实施方法
(一)教学内容
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职责,专业课程效果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培养质量。所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很关键。在课程思政理论的引导下,专业课程要凝练出思政育人元素,结合实际专业教育中。在专业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可借助悠久服装文化的讲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不同历史环境下的服装为切入点,培养审美意识。服装行业与科技、文化、贸易等领域有着一定的联系,可以此为基础进行价值观引导教育。在企业实训、专业调研阶段,设置团队任务以培养团结协作意识,在面料的选择与制作时期强化环保理念的培养,在进行专业建设实践活动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应聘志愿者,关心社会,通过讲解企业制度管理,在守时、诚信、爱岗等方面培养学生职业观,在指导专业技能比赛中,锻炼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1]。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服装文化是中华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中国服饰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出现了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服装设计专业教师可对其背后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研究。在设计课程内容过程中,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方案。例如:为使学生深入了解我国服饰的演变史,可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古装电视剧,让学生重点关注剧中人物的着装,然后进行讨论,找出剧中不合理的服装搭配。通过这种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服装设计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具备评判优劣的能力,尽量选择精心制作、尊重历史的良心作品,通过课上讲解、对比与探讨,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人民的独具匠心,提升学生的鉴赏力与历史素养。借助服装文化,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现阶段,大学生在服装的选择方面多追求流行时尚,以博他人眼球,学生身上的穿着没有丝毫文化内涵。作为服装设计教师要在课程教育中引入文化自信相关内容,让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课程构成协同效应。认真研究教学大纲,系统整理教学内容,融合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包含各个方面,是教学活动中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是全部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因此,在设定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目标时,要依照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融合的原则,既达到专业技能培养标准,还符合课程思政教育要求,起到思想引领作用,从本质上理清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才可有新的思路与方法。拥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学生成才的基本素质。具体来看,在知识与能力目标方面,不但要有设计专业技能培养目标,还要对人文历史、服装发展有深刻的认知;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要求学生不仅能在规定条件下自行设计与制作,还需拥有文化创新意识、团结协作等职业素养;在价值观目标方面,重点表现在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教育方面[2]。
(三)教学方式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能够运用传统的讲解方法开展专业理论的传授与思政教育工作,还要充分借助现有网络教育资源,从传统的教师灌输形式转变成引导与讨论课,提高学生参与度,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自主学习。组建教师工作室,以项目化的模式让学生加入到专业学习当中。在教师的引领下,借助所学知识,完成各种项目目标,这种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课堂,属于对学生专业技能培训与思想政治教育。邀请企业专业进入课堂,从专业化的角度对学生展开专业知识培训,介绍企业与社会认知,让人才培养尽可能同社会接轨,以企业的标准向学生制定更严格纪律要求与职业规范要求,让学生可以在课程中逐步养成职业角色意识,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这种校企合作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有效提高专业技能学习,还有助于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团队意识的培养。专业竞赛的筹备过程也是教师进行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参赛的方式有团体与个人两种形式。参加比赛,不仅是对专业知识的运用和提升,还能接受思政教育。例如:参加个人赛,让学生感谢教师的指导,反省自己的职业规划是否达到企业标准,懂得在备赛过程中对自己负责;参加团队赛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团结的力量,思考团队项目是否具备相应的社会效益,备赛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四)教师层面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坚力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层次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育人是更为重要的工作职责。各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依仗于教师教学意识的转变与教学能力的提升。服装设计专业教师要深入教学研究,探究新趋势、新内容,树立新的教学目标,设计全新教学内内容,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阶段要持续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不但传授专业技能,还需不断锤炼学生品格。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还需有浓厚的爱国情操与崇高的人生理想,不只运用语言进行教育,还要以实际行动作出表率,言传身教,教师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过程中要关注社会发展,让专业建设同社会需要相关联,才可在教学中促使学生将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同步,开展积极的价值观引导[3]。
(五)制度保障
实践中需构建全新的教师培训与考核制度。学校要加强服装设计专业教师的相关培训,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养成专业课程育人观念,打开全方位育人格局。设立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对学校课程思政工作进展进行时刻监督。挖掘优秀教师,打造优秀课程,实现带动辐射效果。在教师考核阶段,不单要考察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还要核查思政育人的效果,加强师德师风在考核中的占比,将课程思政执行情况当做职称评判标准,为专业教师进行思政育人工作提供制度保证。
结论:课程思政是教育价值理念的一次变革,对传统教育方法进行创新,结合学生具体情况,与国家目标相向而行,设计符合国情与时代发展的教学内容,展开理论论证与价值引领,打破固有思政课方法束缚,让每门服装课程都能实现育人的目的,让思政工作贯穿于服装专业教育各个阶段。
参考文献:
[1]李国萍,王涛.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互联网+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以《服装概论》课程为例[J].纺织科技进展,2020(09):59-61.
[2]陈彦名.“课程思政”视域下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以“服装产品设计”课程为例[J].山东纺织经济,2020(03):38-40.
[3]王振贵.职业教育“三全三导”课程思政育人创新体系——以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为例[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7(03):44-48.
作者簡介:
袁田(1988.6—)女,汉族,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服装设计,服装制版和工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