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全球石油市场格局生变

时间:2024-04-24

晓光

3月18日,原油价格继续下探,ICE WTI原油从年初1月8日的59.38美元/桶下跌到目前的29.49美元/桶,下跌幅度超过50%;布伦特原油期货从56.3美元/桶下跌到28.2美元/桶,下跌幅度同样高达50%。

更让人担忧的是,国际油价的下跌似乎还远未结束。

石油大国的博弈

在3月5日至6日召开的部长级会议上,OPEC提议扩大减产幅度至150万桶/日,其中2/3由OPEC负责,1/3由俄罗斯负责,但俄罗斯拒绝减产,磋商以失败告终。

作为报复性回应,以沙特为首的OPEC国家发起了激进的“石油价格战”,决定取消对自身产量的所有限制。

3月7日,沙特阿美将4月份销往目的地的所有等级原油的官方售价(OSP)调降20%。

随后,期货市场迅速做出了反应。

3月9日,布伦特原油期货和WTI原油期货继续大幅跳水,盘中最大跌幅超30%,创1991年美国在伊拉克发动战争以来的最大跌幅。ICE WTI原油期货跌破30美元大关,为2016年2月以来新低。

纵观此次欧佩克会议只有一个核心,那就是石油减产。但对于减产目标,俄罗斯方面希望沙特能够完成,但沙特并不同意。

对于减产,俄罗斯和欧佩克之间早就有过众多分歧。

近几年,俄罗斯经济持续疲软,2019年,俄罗斯的GDP只有1.69万亿美元,仅仅略高于中国广东省的1.56万亿美元,且俄罗斯的增速只有1.3%,远远低于广东6.2%的增速。

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占到俄罗斯财政预算收入的40%,减产会直接影响到俄罗斯的财政预算平衡。

沙特、俄罗斯都是依靠原油出口的国家,这些国家都很重视达到财政收支平衡所需的油价水平,也就是油价到什么样的水平,可以维持国家的财政平衡。虽然俄罗斯的财政收入对原油天然气的依赖程度也很高,大概在40%以上,但还是远远低于中东产油国。

普京曾经公开表示,俄罗斯仅需油价高于40美元/桶就能平衡其预算,这相对欧佩克的其他国家有很多优势,沙特在80美元以上,而欧佩克平均要在60美元以上。在俄罗斯看来,自己的财政体系比沙特更能承受低油价的冲击,所以,这是俄罗斯拒绝欧佩克减产协议的底气所在。

与俄罗斯不同的是,沙特的优势在于它的开采成本,沙特的原油开采成本全球最低,每桶不到10美元,而俄罗斯的开采成本在20美元左右,美国页岩油的成本为40多美元。低价格虽然会减少沙特的财政收入,但沙特因为开采成本低,仍然可以保持盈利,这是俄罗斯无法做到的。

长期以来,对石油供应影响最大的三种力量分别为OPEC、美国和俄罗斯,每个石油大国都想拥有更大话语权。

有人也许会以为,让俄罗斯加入OPEC就行了,这样其利益就可以受到保护了。但事实不是这样,一旦加入OPEC,俄罗斯的生产计划、产量都要与OPEC其他成员国进行协商,听从OPEC的决定。

這样一来,各国就没有了销量的自主决定权,这样的好处是可以限制供应,提高石油价格,不好的方面是它会影响本国的财政收入和本国石油销量所带来的市场影响力。

没有加入OPEC的俄罗斯,自然而然就会与OPEC形成微妙的关系。从整体来看,它们是合作关系,因为利益是共同的,石油价格的提升对这些国家都有着巨大的好处。但另一方面,相关国家都想在合理或者高价的时候尽量多地销售自己的石油,各国之间又形成了直接的竞争关系。

利益的平衡是最难的。

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2020年3月6日表示,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主要产油国(欧佩克+)从4月1日起将继续履行合作宣言,但各国不再承担减产义务。

这意味着,国际石油市场的供应会大大增加,沙特的低价竞争和供应的增加将会导致石油价格不断走低。

OPEC影响力不断下降

从20世纪初直至20世纪50年代末,西方大国(主要是美国)通过各种政治、军事手段基本上完成了对中东石油生产的垄断控制。那个时期,石油的价格非常便宜,长期在2美元/桶以下,石油的供应完全由美国掌控。

20世纪60年代,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石油消费国,而整个原油市场是由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拆分后的“七姐妹”——七大跨国石油公司牢牢掌控。

为了打破这种垄断,获得与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的平等谈判地位,1960年9月14日,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和委内瑞拉5个国家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决定组团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OPEC”。之后,欧佩克总部设在了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OPEC成立的目的之一就是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并稳住石油价格和收入,并为石油消费国提供足够、经济、长期的石油供应,其宗旨是协调和统一各成员国的石油政策,并以最适宜的手段来维护它们各自和共同的利益。

此后,OPEC成员国不断增加。随着成员的增加,欧佩克发展成为涵盖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主要石油生产国的国际性石油组织。

与此同时,OPEC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

1973年,OPEC宣布提价,石油价格从3美元/桶涨到了11美元/桶,从而导致西方主要石油消费国爆发了第一次能源危机。之后,欧美经济遭受重大冲击,这个时期OPEC已经有了很强的影响力。

最鼎盛时期,OPEC成员国多达14个,分别为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阿尔及利亚、加蓬、印度尼西亚、利比亚、尼日利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突尼斯、安哥拉和厄瓜多尔。

但是,纵观近几年的发展,OPEC的影响力在不断下降。先是一些OPEC的石油出口国逐渐变为了石油进口国,以及之后俄罗斯石油帝国的崛起,给石油市场的格局带来了新的变化;再是卡塔尔和厄瓜多尔分别在2019年1月和2020年1月退出OPEC,再加上此次会议的谈崩以及美国页岩气和清洁能源的不断发展,一系列事件都在削弱OPEC的影响力。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目前OPEC的影响力已经下降不少。

价格主导因素在变化

整个20世纪,第一次石油大幅上涨的周期出现在1910年代,彼时汽车时代带来了石油需求的大幅增加。需求的激增是惊人的,例如美国机动车注册量从1900年的每千名居民0.1辆升至1920年的87辆,因而油价也随之上涨,在这10年中,油价上涨一倍。

此后,石油市场的活跃激励了一波投资浪潮,德克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州、加利福尼亚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相继开始开发新油田。与此同时,美国经历了1929年股市大跌和1930年的经济大萧条。

股市的下跌和经济的大萧条,导致需求出现大量萎缩,供应增长加上需求减少,油价一路下跌。在20世纪30年代初,石油价格下跌了70%以上。

20世纪70年代后,石油最大的涨幅出现在1973年。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叙利亚的战斗机联合袭击了以色列,开战几天后,以色列向美国求救;随后,美国支持以色列反击并取得成功。

在开战10天后,OPEC开始利用使用石油武器,宣布石油减产,并对美国实行石油禁运。这让美国多个地方都出现了油慌,也让石油价格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从2美元/桶飙升到11美元/桶,并由此引发了“石油危机”,让美国经济遭受重创。这是OPEC组织自成立后,首次对市场产生的重大影响。

1979年,两伊战争爆发前夕,石油价格继续快速上涨。1982年,石油价格已经在40美元左右,创下历史新高。

1986年,沙特决定以低价销售石油,当时的情景和现在非常相似。上世纪70年代,油价飙升,刺激了北海与阿拉斯加油田的开采热潮,OPEC成员国也趁势提高产能。

无奈之下,沙特在市场需求疲软时选择了削减产量来支持价格。到了80年代,沙特厌烦了其他成员国的欺骗行为,也不再限制自己的产量,也向市场疯狂“倾销”原油,导致油价如瀑布般狂泻而下。

从1985年11月到1986年4月,WTI原油期货价格从每桶31.82美元暴跌至区区9.75美元,累计跌幅多达69%。而沙特并没有将“倾销”坚持太久,毕竟低油价会影响本国收入,但这次油价恢复用了5年时间,国际油价才重回30美元/桶。

国际油价真正突破40美元/桶是在2004年,当时石油是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2004年,全球石油需求量8240万桶/日,供应量为8350万桶/日,但此后价格依然持续攀升,直至2008年达到147美元/桶。

由此来看,此阶段推动国际石油价格增长的已经不是供需,而是投机炒作。

事实上,纽约石油期货交易所的诞生以及美元成为石油唯一结算货币时,就意味着已经为日后的投机炒作奠定了基础。

1974年,美国与沙特达成石油美元协议后,所有石油都以美元来交易。1983年,美国开发了纽约石油期货市场。1988年,英国开发了布伦特原油期货市场,这两个市场都是以美元来定价。

这让石油不仅仅是一个商品,同时也拥有了金融属性,这两个重大事件的出现为美国用金融的方式影响石油市场奠定了基础。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导致石油价格暴跌,国际油价从最高147美元下跌到33美元/桶。

从20世纪肇始至今已经有120年的时间,石油价格的变化也已从原来的供需驱动变为供需与金融同时驱动的大宗商品,但供需仍占主导因素。

页岩气不可小视

页岩气是较难开采的一种天然气,美国页岩气储藏量十分丰富。

美国低地地区48个州都有页岩气,到目前为止,最为活跃的是得克萨斯州的Barnett页岩、路易斯安那州的Haynesville/Bossier页岩、密歇根州的Antrim页岩、阿肯色州的Fayetteville页岩、横跨纽约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等东北部州的Marcellus页岩、跨伊利诺伊州与印第安纳州等中西部州的New Albany页岩,以及新近开发的俄克拉荷马州的Woodford页岩。

依靠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先进的开发技术,美国页岩气开采在近年来取得迅速发展,实现“页岩气革命”。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政府在《能源意外获利法》中规定了非常规能源开发税收补贴政策,而得克萨斯州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就对页岩气的开发不收生产税。

另外,美国还专门设立了非常规油气资源研究基金。美国政府对页岩气开发的重视为页岩气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新的开采方法已经使美国页岩气产量从 2000年的3900亿立方英尺提高到2010年的4.8万亿立方英尺,年均增长47.7%。目前,页岩气产量已经相当于美国天然气总产量的 23%,并使美国超过俄罗斯成为全球天然气第一大资源国和生产国,美国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甚至还可以对欧洲市场等输出液化天然气。

页岩气对石油消费的替代作用大大降低了美国的石油依赖,削弱了俄罗斯、委内瑞拉、伊朗和沙特等国的能源影响力。

目前,美国的能源自给率逐渐提高,2011年达到81.4%,美国能源信息署预计,美国在2035年的能源自给率将达到87%,这主要归功于以页岩气为代表的非常规油气的成功开发。

新能源的替代

为了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各国都在努力发展新能源。而近几年,新能源的发展也越来越迅猛。

1910年,驱动石油最大需求来源的是汽车保有量的增长。根据EVsales的数据,2019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售近221万辆,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也从2018年的2.1%提升至2019年的2.5%,新能源汽车正在形成对汽油车的替代。

此外,太阳能发电量的增长也非常迅猛,其中最突出的国家是中国,中国的太阳能发电量占全球太阳能发电总量的24.4%,而美国居第二位。根据《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8》的报告,2017年,全球太阳能发电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7%。

作为另外一个增长极,全球核能发电在逐步增长,2017年核能发电量达到2519TWh。

根据《World Nuclear Association(2018年7月)》的报告,截至2017年年底,全球再生能源发电占电力总量的26.5%。

与此同时,光伏、风能、生物能等可持续能源也在不断发展。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清潔能源投资总额达3321亿美元,这是全球清洁能源投资总额连续第五个年头超过3000亿美元。

ETRI认为,清洁能源将主导世界能源需求的未来增长,到2050年,天然气、非化石能源、石油和煤炭将各占四分之一,清洁能源占比将超过54%,成为能源供给的主导者。

清洁能源的迅猛发展对于石油的需求形成了冲击。对于石油需求,高盛的预期非常悲观。高盛认为,全球石油需求将面临40年来首次衰退。

自1984年以来,石油需求每年都在增长,只有三次例外,分别为2008年和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以及美国从衰退中复苏的1993年,均是因为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所导致的。

而此次的需求衰退似乎更令人担忧,因为此次需求下降的大背景不是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更多的是新能源和其他能源的迅速发展所形成的替代,而这种替代导致的需求减少是长期性的,这会长期的改变石油的供需结构。

在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因素中,炒作只是一时的,而供需结构的改变才是持久的。在供需结构发生大的改变时,能够使之平衡的只有价格的调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