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王京键
摘 要:目前,我们大部分建筑单位使用混凝土浇筑技术还未完全完善,施工者在工程建设中经常会遇到许多疑难问题,尤其是建筑物裂缝的问题比较突出。在这方面,建筑单位需要对施工和浇筑的技术特性要进行更详细的分析,通过分析建筑物大体积混泥土浇筑技术的施工特点和条件要求,并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尽可能的解决大体积混泥土浇筑技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实操难题。基于此,要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应用标准进行重新设定,并合理地使用了该项目施工技术方法最大程度地提高施工速度同时保证其质量。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建筑施工;应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TQ17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现代社会愈发重视城市化建设,我国在城市化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加快了城市建设发展的速度。高层建筑成为现代建筑的主要类型,施工单位为提升施工质量,开始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进行调整和优化。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仍然会出现施工裂缝现象。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和相关施工人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对该技术的应用进行深入的分析,并针对技术应用问题制定优化措施,促进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城市建筑施工中的发展,不断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
1.1混凝土浇筑准备工作
建筑施工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备、高效的体系,在应用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时必须做好施工准备,明确建筑材料用量、浇筑量、施工进度、人员安全、配合等所有内容,细化为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可以保证混凝土浇筑的持续进行提升了建筑质量。施工准备是混凝土施工的基础工作,工程项目设计人员需要做好安全技术培训工作出具相关的文件来提示浇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特别是专业的建筑理论控制柱与梁、梁板与剪力墙的混凝土标号,对于混凝土浇筑后的振捣间距和时间也要精确控制,做好施工安全应急预案设计一旦发现施工故障可以及时处理免得延误工期。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施工人员在实际的浇筑过程中需要对技术进行分析和应用,做好浇筑准备工作提升工作效率使得我国的整体施工水平可以持续进步。做好浇筑前的施工准备后下期就是混凝土的浇筑,对于浇筑技术要求进一步提高,主要的混凝土浇筑技术包括分段分层浇筑、全面分层浇筑、余面分层浇筑三种,针对不同的施工条件技术人员需要选择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有效克服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点来解决浇筑施工技术中的问题,保证建筑质量和混凝土结构的稳固性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1.2振捣混凝土
混凝土振捣工作同样影响着最终的混凝土浇筑效果,所以技术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规程与规定,保证混凝土中的气体和缝隙得到有效排除。与此同时,配合的设备数量与规格也必须适宜,如此才能够在最节约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振捣效果。采用振捣棒对混凝土土体进行振捣时,要注意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技术规范落实相关动作,预防出现任何差错或质量问题。
1.3合理应用模板施工技术
施工技术应用是否得到会对混凝土施工的效果形成影响,模板施工技术为混凝土工程施工的主要技术,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应该予以其足够的重视。模板施工技术具备较大的难度,施工技术应用中需要开展制模、拼模等工作,因为施工工序较为复杂,使得施工技术应用难度大幅增加,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对工程施工形成不小的影响,比如漏浆、变形等质量问题,严重破坏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致使其强度与性能无法达到要求。在混凝土浇筑工作进行前,施工人员需要熟悉作业环境,勘察现场并分析施工条件,思考施工技术应用方式,结合掌握的信息确定施工工序,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对施工流程存在的疑问,对工程流程与施工方案内容进行研究与判断,完善方案内容、优化施工工序,防止因图纸与工序流程的问题,影响到后续工作的开展,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2提升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策略
2.1规范混凝土的合理配比
为保障混凝土施工可以达到工作要求,必须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按照要求完成混凝土配置工作。配置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包含粗骨料、矿物混合料、纯净水、水泥、细骨料以及添加剂等,工作人员必须确定混凝土制备的内容,掌握各项工作进行的要求,需要规范自身的行为,在原材料选择时必须严格按照文件要求确定材料的相关参数,如果原材料出现质量问题,会导致混凝土的质量无法达到规定要求,应该严格关注混凝土原材料供应商的选择工作,需要使用大数据对供应商进行几轮的筛选排查,关注商家的资质、市场口碑,与对方进行商谈,确定合作计划,保证供应商可以按照合同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将材料送至施工现场,使施工单位不会因为材料问题影响到工作的进行。选择优质的供货商并与其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从而构建可靠稳定的材料输送渠道,但是在每次接收材料时,必须按照要求对材料进行质量检查,以此保证工程所使用的材料不存在质量问题。
2.2有效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
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所导致的混凝土裂缝对施工安全、工程稳定性等都具有较为不利的影响。要想减少混凝土裂缝,就需要合理控制混凝土温度,注意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有效控制浇筑施工的速度,加强混凝土热量的发散,减少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出现的形变现象,以此提升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的有效性。同时,还需要合理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一般情况下,技术人员为了有效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会采用覆盖混凝土上表面或适当提升水温的方式,来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温度的稳定性,减少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内部温度的变化。为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的有效性,还需要合理控制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尽量提升混凝土的运输速度,避免混凝土经历较长的运输时间而出现温度提升的现象。但是,相关人员要将混凝土初凝时间控制在5h以上,并在浇筑过程中适当地降低整体浇筑的速度,以此来确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内部的热量能够得到有效散发,降低水化热程度。若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内部温度较高,会对混凝土的整体浇筑质量、工程稳定性等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必须对其内部温度进行合理控制,确保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为5~18℃,以提升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
2.3完善后期养护措施
加强大体积混凝土的后期维护工作是保证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的必要组成部分。建筑工人在对建筑物进行维修养护过程中,首先要寻找的是混凝土的外部温度条件,维护人员必须每天测量混凝土的温度并科学有效地控制温度,避免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差太大而引起结构变形。例如,建筑工人采用定期浇水的方式、加冰以及掩盖的方式等等,从而提高混凝土外部温度环境的优化过程,确保混凝土浇筑过程对环境的把控。此外,建筑工人还要严格注意混凝土在混合进程中的最佳固化时间,通常来讲,最佳维护时间是浇筑完成后的半个月内,在这个时间段内,建筑维护人员必须每天进行混凝土表面温度测量,及时做好混凝土表面清理工作。
结束语
从整体角度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完善,如质量检测、混凝土浇筑施工审核、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以及后期的养护工作等,每一项工作的组织落实都需要有专业人员承担,同时,质量查验工作必须贯穿整个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1]罗文祁.探讨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河南建材,2010(03):98-99.
[2]牛加顺.浅析房屋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科技资讯,2011(10):72+74.
[3]吴昌来.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探析[J].住宅與房地产,2016(24):17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