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时间:2024-08-31

万铁军

摘  要:近年来,我国地震灾害频繁,地震不仅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而且地震过后,我国房屋建筑也遭受严重损害。一时间人们精神压力与经济压力倍增,而通过将抗震设计运用至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可有效提升房屋抗震性能与安全性,促使人们可安心居住。本文将主要介绍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进而提高人们对抗震设计的认知水平,促使我国房屋建筑安全性显著提升。

关键词:抗震设计;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则;具体应用

实用性与安全性是人们对房屋建筑的基本要求,其中安全性为第一保障诉求。通过将抗震设计运用至房屋建筑中,可有效降低自然灾害对其产生的损害性,进而也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将抗震设计加入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不仅是社会发展需求,同时也是房屋建筑的基本保障。

一、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所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

由于抗震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保证房屋建筑在地震灾害中整体不受影响。因此,抗震设计应遵循整体性的基本原则,将抗震设计理念贯穿于整期房屋建筑中。而在进行具体抗震设计过程中,由于房屋建筑中包含众多缓解与结构,不同位置的力学特征也有所不同,设计人员对此应尽可能做到“区别对待”,尽可能促使不同结构的多种功能需求尽可能得到满足,同时也促使房屋建筑抗震性能、安全指数显著提升。

2、简约化原则

抗震设计的简约化原则主要通过力学、实践及市场等3方面进行体现。首先,在进行房屋结构力学计算过程中,房屋结构越简化,力学计算的精准度越高,进而在施工过程中可更好把握房屋建筑的平衡性,提高房屋建筑抗震性能;其次,通过相关部门实践研究表明,结构相对简单的房屋建筑当遭遇地震灾害时,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震作用力,进而降低对房屋结构的损害性;最后,当前市场中,结构简约的房屋建筑市场受众率相对较高,通过将简约化抗震设计运用至房屋建筑中,既可有效保障房屋质量性能,同时还可保证其市场占有率等。

3、抵抗性原则

抵抗性原则是保障房屋稳定性的关键,进而避免房屋在地震中出现坍塌、裂缝等相关事项,影响房屋质量及居民人身财产安全等。在进行抗震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根据房屋建筑环境、建筑特点等计算房屋抵抗力,进而促使房屋建筑的抗震指数显著提升。

二、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1、平面与布局的抗震设计

平面与布局的抗震设计具体是指房屋建筑的平面结构和纵向布局的抗震设计。首先,平面结构抗震设计主要体现在墙体与墙柱结构设计中,墙体与墙柱的结构对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在进行结构平面的抗震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充分保证所有结构构件的整体性,同时还需充分保证结构平面形体核心、质量重心及刚度中心的高度重合。其次,在进行纵向布局的抗震设计过程中,为促使房屋建筑抗震性能均匀化,设计人员不仅需要降低平面结构刚度重心,同时还需对纵向刚度、强度及高度等进行平衡化处理。另外,还需在房屋建筑中设置相应的抗震缝,促使房屋平面结构的承载力及刚度等均衡化,进而房屋抗震性能也隨之增强。

2、材料的抗震性设计

在建筑行业中,由于施工材料是促进施工建筑形成的关键,施工材料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工程建筑的施工质量。因此,施工材料的抗震性能对房屋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也产生一定程度影响。施工人员在选择施工材料时,可将材料的抗变性能、刚性及强度等作为衡量建筑材料抗震性能的重要指标。其中,建筑材料的抗变性主要体现在延长房屋建筑的倒塌时间,进而促使地震中人们生命安全可得到有效保障;建筑材料的刚性能主要体现在地震发生时,会产生巨大的动态荷载力,易导致房屋建筑出现倒塌现象,而通过使用刚度较强的材料,对动态荷载力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进而降低房屋建筑倒塌率,促使居民财产安全可得到有效保障;建筑材料的强度主要体现在当遭遇地震时,建筑材料对地震所产生应力的抵抗性表现,强度越大,房屋建筑的稳定性越高,不易产生裂缝、倒塌等现象,进而房屋建筑的完整性与安全性越高。通过使用抗震性能较强的施工材料,可有效促使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显著增强,进而提高房屋建筑的安全性,促使居民的生命安全及财产安全等可得到有效保障。

3、地基部分的抗震设计

地基既是房屋建筑的基础部分,同时也是抗震设计的基础部分。为保证抗震设计的高效化、简约化等,在进行地基部分的抗震设计过程中,首先需充分保证所有结构单元均处于同一地基上,地基类型相同。在进行实际抗震设计过程中,不同地基类型,所设计抗震方案也有所不同。当房屋建筑的地基条件相对较好时,可不用进行水平抗滑稳定性、竖向承载力等基础抗震计算;当地基条件相对较差时,设计人员必须结合具体地基现状进行相关数据计算,进而采取相应的抗震设计等。在进行地基回填的过程中,地基土质对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产生直接性影响,当回填土的均匀性相对较差、压缩性相对较大时,且回填区域为持力层时,当有地震灾害发生时,房屋建筑易出现开裂现象,进而需要通过换土、回填土夯实等方式改变回填土均匀性与压缩性,进而充分保障地基的抗震性能[1]。

4、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

非结构构件主要是指用于连接建筑结构的建筑构件,而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通常是指主体结构。为促使非结构构件的整体刚度可得到有效保障,通常需要对内隔墙、女儿墙等各个构件及时进行有效连接与固定;主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受填充墙高度影响,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填充墙、内隔墙等抗震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充分考量其相关墙体高度,并进行适时调整,进而促使抗震应力均匀分布,降低地震对房屋建筑的影响性,进而提升居民居住的安全性;而在进行房屋贴面与顶棚等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过程中,可采用“刚柔并济”的方式,将刚性连接方式与柔性连接方式进行有效结合,进而促使房屋建筑的整体刚性可得到有效保障,房屋抗震性能也随之显著提升[2]。

结束语

当前,我国社会各界对房屋抗震设计具有一定了解,但其认识深度还有待提高,各部门、机构等应大力宣扬加强社会各界对房屋抗震设计的认识,进而将抗震设计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促使房屋建筑质量显著提升。同时,相关研究部门应加强对房屋建筑抗震设计的研究力度,促使房屋抗震效果不断提升,进而为居民生命安全及财产安全提高高效保障。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还应制定相应完善的抗震等级检测标准、房屋建筑抗震标准等相关制度,进而从根本上促使房屋抗震效果得到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赵青.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新材料·新装饰,2020,002(011):34.

[2]周俏.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浅析[J].建筑·建材·装饰,2019,002(006):224-22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