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李剑芳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把立德树人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主题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人格思想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教育主题活动是班级德育的主阵地。老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以德育活动为核心,活化德育工作过程,是落实立德树人,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途径。教师善于做个有心人,通过各种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形成美的心灵、美的品德、美的灵魂。
关键词: 道德建设;德育活动;有机融合;高尚情操
“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是新课程标准的理论灵魂。作为一名教育者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更重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德育主题活动是一门增长才干、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启迪心灵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的学科。而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贯穿于各个教育教学环节,把培养和造就学生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
组织丰富的德育活动,通过亲身参与、体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健康的人格思想。可不少老师担心影响课堂教学进度或担心活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在平时的德育主题活动过程中,往往停留于活动的表面,赶鸭式、保姆式、任务试完成,失去育人的实效性,把活动内涵,活动理念,思想德育离弃于活动实践之外。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更新我们的教学观念,把德育主题活动与立德树人融合起来,通过组织开展丰富的德育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体验,自我成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真正成为德、智共进的新时代弄潮儿。
一、寻英雄足迹,承先烈遗志
英雄先烈是学生学习的楷模,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是学生最好的熏陶。通过走进英雄人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理想人格。
如四月是追思英烈、缅怀英烈的日子,以中华传统节日“清明节”为契机,组织全体少先队员开展“慎终追远,缅怀先辈”德育活动。通过组织学校党员教师、少先队代表,前往家乡烈士陵园进行祭扫,自己亲手制作一朵纯洁的白色小花献给敬爱的先烈,告慰英雄的忠魂,在纪念碑前默哀,缅怀烈士的英雄事迹,感念志士的伟大精神,表达对烈士无限敬意与哀思。组织全校师生在网上向先烈敬礼献花等活动,寄托深切缅怀,表达对烈士的感恩,珍惜和平幸福的今天,通过观看红色故事,了解先烈的英雄事迹,激发对热爱祖国的情感。
在活动中,可以融合家乡的红色文化与优秀英雄人物的契合点,通过开展红色教育主题活动,培育弘扬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参观红色文化村,讲红色故事,追寻“红色记忆”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开展这一主题活动时,我利用家乡广宁是革命老区这一契机,让学生利用周末和家长一起走进家乡“江美红色文化村”了解家乡红色文化。了解在革命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经发生过的革命故事。走进革命家“周其鉴纪念馆”和“周其鉴故居”聆听革命英烈周其鉴的革命故事,感悟革命前辈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接受了爱党、爱国心灵的洗礼,从而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
二、诵红色经典,抒家国情怀
红色经典是德育课程重要资源之一,深入挖掘红色经典中的德育元素,开展德育活动,激发爱国精神,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营造校园红色经典润心灵氛围。
教材中有很多红色经典诵读素材。如,部编版语文第十一册《少年中国说》第十二册《中华少年》等读起来铿锵有力,悦耳动听。抓住教材中的红色经典诵读素材,在班级开展“红色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学生的诵读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革命故事、长征诗歌、红色家書等,比赛活动气氛热烈,精彩纷呈。在声情并茂,感情充沛诵读中,学生的思绪回到了红色峥嵘岁月。在饱含情感诵读声里产生了强烈的思想共鸣,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精神洗礼。使浓浓的爱国之情化为实际行动,树立立志报国的理想抱负。
通过这样精神饱满,热情昂扬,声情并茂、慷慨激昂、的朗诵交流,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怀,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了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远大理想信念。
三、以教材为导向,弘扬传统美德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不但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阵地,更是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在教学实践中,以教材为导向,精心从教材中挖掘思想道德教育的元素,与德育主题活动有机融合,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思想的启迪。
如部编版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围绕着“舐犊情深”“亲情浓浓”的人民主题进行编排,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我结合本班留守儿童较多,大部分孩子由爷爷奶奶或亲戚照看,缺少父母的陪伴,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爱,而父母为了养家糊口长期在外地打工等情况。我将单元要素与德育活动相融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在班中开展“珍惜当下,感恩父母”的感恩教育主题德育活动。让学生通过生活的小事,进行情感回报。孩子们感恩的形式多样。有的通过电话、短信等形式向父母送上暖心问候,或亲手给父母做一个感恩卡,写上自己对父母最诚挚的祝福或给父母写一封信,敞开心扉,真情吐露,把对母亲的思念、感恩、孝敬通过书信形式表达出来,给父母一份欣慰。有的通过为父母做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给父母一个惊喜,让父母舒心。如给妈妈做一份爱心早餐,爸爸下班回家给爸爸倒一杯热茶,周末帮妈妈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减轻妈妈的负担,帮爸爸整理书房等给父母一份欢欣。孩子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体验真情的美好,在实际行动中懂事、成长。通过这样的感恩活动,让孩子从生活小事中做起,关心父母,懂得孝敬父母、珍惜亲情,让感恩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根植。从亲身体验中,学生的情感世界得到丰富,自身的道德素质得到提升。通过这种学科教学与德育活动体验的联动,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孝道深深的根植在学生心中。
四、课外实践活动,实现自我价值
精心组织各种课外实践活动是德育课堂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是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生活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为学生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地融入到社会当中。如在城镇学生的德育培养中,可以带领学生打扫街道,到广场捡垃圾、到河堤擦护栏、帮助独居老人劳动、义卖活动等,让学生在参与有意义的劳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价值和助人为乐的意义。还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城市创文”等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争做时代文明好少年。通过做家务劳动,如清洁、洗碗、洗衣服等,通过帮助父母做家务劳动予以回报。懂得父母对孩子的付出,懂得感恩,让青少年在成长的道路上,明白更多的道理,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教育贵在以人为本。学文化,先学做人。充分利用好德育活动,把“立德树人”与德育活动相融合,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培养道德情操,提升自我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参考文献:
[1]小学跨学科开展传统文化主题式教育的融合策略 [J].王永利 .读与写(教师) 2022,第003期
[2]谢子心.小学德育的课程育人[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33(04):141-143.
[3]培养语文能力拓宽学生发展空间 [C].窦旭峰.首届全国大学语文论坛 . 2015
[4]廖明会,黄春英.审美教育: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增长点[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5(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