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疫情时期中职班主任职业倦怠的探究

时间:2024-08-31

陈思敏

摘 要:本文结合疫情时期中职班主任职业倦怠个案,分析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并制定相应的职业倦怠应对策略,建议中职教师参加教师心灵成长工作坊合理宣泄情绪并正确定位角色,利用心智愈合力识别工作“瓶颈”并采取相对应措施,从“幸福=快乐+意义”的公式得到启发,活在当下并设定目标。

关键词:疫情时期;中职班主任;职业倦怠;心智愈合力;幸福感

近年来,教师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的现象越来越备受关注,教师的职业倦怠对其教育教学工作带来负面影响。职业倦怠通常是由某人所在组织引起的,而不是由个体引起的(Skovholt & Trotter-MCthison,2011)。产生消极氛围的工作环境是教师职业倦怠的诱因之一,笔者结合中职班主任职业倦怠的个案分析,探究中职教师的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一、拨开云雾想青天——C老师的迷茫

C老师,计算机专业女教师,高二专业班班主任。大学毕业工作两年后结婚生子,在最该奋斗的年龄嫁给了家庭。出来工作的第十三个年头,教学上没有突出成绩,班主任工作也是初涉未深。

作为一名党员,C老师表示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下班后照顾家庭陪伴孩子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精神负担和家务负担逐渐增加。随着孩子长大,C老师开始把重心轉回到工作上,除了担起专业带头人的角色,还主动申请当班主任。在专业教学转型中,多年任教计算机基础教学的C老师感到十分吃力。同时,班主任工作的两年期间被疫情阴霾笼罩着,C老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去配合防疫工作。每天安排学生做核酸,统计、核对和上报数据,排查和填表已经成为忙碌的班级日常工作,各种安全教育也是接二连三。由于防疫工作和安全教育工作不容有失,因此C老师每天绷紧了弦,在工作里渐渐消耗积极的情绪,每天除了默默接受上级的工作安排,还要耐心劝导不配合工作的学生和家长。

工作十多年未有突出的成绩,看着同龄的同事获得各种荣誉,C老师也开始自我怀疑所做工作的意义,逐渐对工作失去热情和信心,脾气暴躁容易迁怒他人,甚至陷入讨厌上班的情绪中。

二、成因分析:

从C老师的《教师职业倦怠量表(MBI-ES)》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数据上看,C老师的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三个维度上的得分均属于中等水平。同时,C老师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低成就感与总体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说明C老师存在一定的职业倦怠,可以通过提高C教师的总体幸福感来降低职业倦怠感。

结合C老师的实际情况,其倦怠原因主要包括:

1.顾此失彼。在该奋斗的年龄结婚生子,工作上未有突出的成绩,导致其体验到较强的低成就感。

2.心有余力不足。疫情下的班主任工作上出现疲态,每日重复且吃力不讨好的日常班级疫情管理把班主任绷紧的弦拉得更紧,导致C老师情绪衰竭。

3.幸福感缺失。党员身份的C老师对自身要求颇高,面对专业转型中遇到的困难,C老师付出了时间和精力,但付出与收获的落差大,工作没有取得成就,对工作的热情和信心减退,同时家庭琐事缠身,导致其幸福感低。

三、应对策略:

帮助C老师减少职业倦怠,意味着帮助C老师更好地面对现实,提升总体幸福感。笔者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

1.正确定位。笔者建议C老师参加教师心灵成长工作坊,在工作坊中得到专业的支持,合理宣泄情绪,重新客观地认识自己。通过个体心理咨询帮助C老师调整心态,应对消极情绪,面对自己,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

2.采取行动。利用心智愈合力去识别“瓶颈”并采取措施。

心智愈合力,指当我们被生活击倒时能再度弹起的能力,决定了我们对抗危机的水平,是人类应对逆境的能力的标志,决定了每个人对压力有着不同的感受度。愈合力能化不利为有利,将糟糕的经历化作羽翼,助人腾飞。与智力不同,愈合力不完全由基因决定,可以通过主动积极面对生活、用心感受责任、在挫折中成长等方式来提高心智愈合力。

C老师要在教育教学上寻求突破,需要提高心智愈合力,并利用心智愈合力深入剖析目前的“瓶颈”,把班主任工作中的疫情挑战看作一次挑战,在打击过后肯定自身价值,思考如何分配精力和时间,扬长避短,并实事求地规划接下来的职业生涯。

3.从“心”出发。从“幸福=快乐+意义”的公式里得到启发,活在当下,并设定目标。

追求幸福感,有助于降低职业倦怠。幸福的定义应该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真正能够持续的幸福感,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的快乐地努力与奋斗。C老师有自己的职业理想,有奋斗的决心,只是眼前的碌碌无为假象模糊了C老师的目标,疲倦让她体验不到快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情绪衰竭。笔者建议C老师通过设置阶段目标,从小目标的实现获得成就感,提升自我效能;通过设置台阶式的目标有助于自我实现,快乐工作,提升幸福感。

结语

职业倦怠不只是一个研究领域里的问题,而且是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甚至是整个社会必然面临的问题。教师的职业倦怠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正视问题的存在。通过探究中职教师的职业倦怠,从而探究有效可行的应对策略,将对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美]珍妮·格兰特·兰金.教师的急救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8:15.

[2][比]皮埃克·海拉特.心智投资.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9(11):14-22.

[3][美]泰勒·本-沙哈尔.幸福的方法.中信出版社,2013(1):32-42.

[4]伍新春,张军.教师职业倦怠预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5):3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