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规律课教学设计和实施研究

时间:2024-08-31

陈文龙

摘 要:初中物理规律课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同时在教学中如何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结合一节教学案例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研究与尝试。

关键词:规律课;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物理的本质,归根到底就是研究自然现象的规律,并把这些规律应用于实践。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的核心,让学生历经规律的研究过程,理解规律,应用规律,使学生历经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如何上好规律课?如何在规律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一课的教学中进行尝试。

一、复习引导,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去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是单刀直入地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问题探究还是应该有一个提出问题的过程引导?直入式的提出问题,教学节奏紧凑,节约教学时间,但这种教学方式不符合物理规律的產生过程,会让学生感觉问题提出得莫明其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所以在教学中,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1)复习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2)“要让两个灯泡同时发光,如何连接电路”让学生设计连接的电路图;

(3)在图中画出电流的方向;

(4)先按连接的串联电路进行实物连接,然后观察两个灯泡的发光亮度;

(5)根据发光亮度,猜想通过两灯的电流一样大吗?

(6)设计验证猜想的实验。

这样的教学设计,既为后面实验“使用电流表测电流”巩固了基础,同时也让问题的提出有了基础,问题的提出与猜想过程都自然而然的产生,学生不知不觉地就进入了教学主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学生自主实验,历经科学探究过程

连接电路的过程中,我没有对学生选取什么样的灯做出规定,而是让学生随机从实验箱中取两个灯泡进行连接,这样的设计,为后面的猜想提供了一个比较客观全面的事实依据,根据选择不同的灯,产生了不同的实验结果。

根据两灯亮度相同,学生提出:

猜想1:串联电路中通过两灯的电流相等。

根据两灯的亮度不同,学生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2:通过两灯的电流不等,靠近电源正极的电流大;

猜想3:通过两灯的电流不等,靠近电源负极的电流大。

保证了猜想的普遍性和全面性,真实的再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也使得学生的猜想有根据,而不是凭空乱猜,保证了猜想的科学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只是一个指导者,在学生不知如何进行猜想时,教师及时的引导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用了灯泡的亮度来体现通过灯泡电流的大小,那么在猜想的过程中,我们能不能以灯泡的亮度做为猜想的根据呢?一点拔,学生马上知道了如何进行猜想,扫清了学生猜想环节的障碍。

在实验设计环节,要测通过一个灯泡的电流,该测进灯泡前的电流还是测过灯泡后的电流呢?学生在这里犯难了,此时老师进行点拔,那我们可以分别测两个位置的电流吗?因为这也正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啊,如此一下,实验设计顺利进行,学生也找出了实验测量的位置。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很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对学生不放心,大包大揽整个教学过程,对教学中的每一环节都已设计好,学生只要按老师的设计参与完成就可,这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学生成了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工具。而我这样的教学设计,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在主导,老师只是在学生思维出现卡壳的时候指出一条路让学生去走,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学生的个性化参与,保证了教学的科学性

在不改变电路连接的前提下,让学生对自己连接的电路进行实验,测量出不同位置的电流值并进行比较,测量后再选择灯泡亮度不同情况的学生把测量数据进行分享。由于学生电路的多样性,综合全班同学的测量结果与实验结论,最后总结得到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这样的设计,不需要同一学生分别对不同情况进行实验,既节约了实验时间,也保证了实验结论的科学性,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规律课教学设计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那么如何上好一堂规律课呢?如何在规律课的教学中体现核心素养?个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

1.创设规律情景:对规律的认识或探究应该起源于发现了相关的现象或经历,然后产生了一探究竟的想法,所以在规律教学中,要注重创设与规律相关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本节课的设计,我从连接串联电路入手,观察两灯的亮度,再提出问题,由此来引入串联电路电流规律的探究,就是想达到这个目的。通过这样的设计能使问题的提出显得自然,水到渠成,而不是很突兀的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来探究。

2.提出猜想:如何来进行猜想?如何让学生的猜想有根据而不是随意的乱猜,这应该是一个教学难点,这节课我的设想希望学生通过比较灯的亮度来进行猜想,学生连接的串联电路,两个灯有规格一样的,也有不一样的,我没有事先对灯做要求,就是希望达到有的同学两灯是一样的亮的,有的两灯亮度是不一样的,然后不一样亮的灯有的是靠近电源正极的灯亮,有的是靠近电源负极的灯亮,由此来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3.实验探究:这个主要要重视实验方案的设计,通过这一环节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多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多引导与启发。由于这节课方案的设计难度不大,所以学生很容易解决。

4.归纳总结:如何用实验数据来归纳出实验结论?如何对实验结论进行评估?这是得出规律的关键,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数据的方法,特别是实验误差的分析及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通过表格来记当数据,同时挑选两组学生来填表,一组是灯亮度不同,一组是灯亮度相同,再询问全班学生的数据是否有不同,来解决结论的普遍性问题。

5.应用巩固:探究规律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规律,并通过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来巩固和加深对规律的理解,所以教学最后还是要回到练习来,这节课设计了4个题来巩固知识。

参考文献:

[1]廖伯琴.如何在教材中凸显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物理教学探讨,2020(2).

[2]邹霞,江玲.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2).

[3]王超良.对构建物理课堂教学结构新模式的探索.教育探索,2003(1).

[4]金加团,梁旭.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中学物理,  2019.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