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肖永光
开学不长时间,就发现我们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爱吃零食。而且有好几个同学在上课也偷偷地吃。心里觉得这一届学生肯定是娇生惯养。一次上课,发现后面有几个学生在偷偷地吃辣条,我马上停下讲课,教室里变得安静了。看到学生不安的眼神,我心里憋着怒火,尽量平心静气地说:“教室后排的几个同学注意了,请保持安静,认真听讲。”那几个学生听了我的话,连忙将口中的零食吐出来,用纸包起来放进课桌里。看见学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我松了一口气。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几天又是如此。
我觉得应该给他们一个教训,如是利用上课时间,将日常行为规范又认真的讲解了一遍,并将那几个学生叫出来训斥一顿,直截了当指出他们的违纪行为。果然,班上安静了一些。事情过了,冷静下来,我也意识到这样快速简单粗暴地处理问题,会造成一些后遗症,学生虽然承认了错误,但未必会心服口服,这样气冲冲批评学生,如果犯错学生产生心结,势必会影响日后师生关系,处理不当还会给我以后的教学和班务工作增添新的困难。解铃还需系铃人,所以心结还得慢慢解开
想到这里,我特地抽了大课间和早自习的时间,装作若无其事样子,将那几个同学请到教室外面平静地和他们交流。通过与这几个同学的交谈,我才知道,班上有部分学生是走读生,住得比较远,早上来不及吃早餐,有的是觉得学校里做的早餐不好吃,所以就会在外面买零食利用上课时间吃。也就是说这些吃零食的同学基本没有吃早餐,这令我震惊了。这些家伙把父母给的伙食费换成了桶面和辣条,且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了,还“传染”了一部分同学使之纷纷效仿。知道了原因,我清理了下自己的思绪。经过一番思考,我再次走进教室……我先问大家是否知道某某学生,有的学生知道,有学生说不知道!这是几年前发生在本镇的一个真实的事例,六年级的一位男生,也是不爱吃早餐,因為是独生子,家长非常宠溺,早餐基本上是吃零食,他最爱吃的零食是辣皮。一位同学说:“有一次我看见他买很多的辣皮,后来得了白血病,花了很多钱治病,我们都捐了款,但还是死了。你们没见过他那个样子,真惨啊,头发都掉光了。” 我发现学生们都聚精会神地听,比平时听讲认真多了。我仔细观察那几个用零食代替早餐的同学,他们用手摸着胸口,一副后怕的样子。 “你们知道他为什么会得白血病吗?”我问。马上就有同学回答这个问题,因为零食里缺少维生素等活性物质,时间长点会造成败血症……我表扬了这位同学,然后说:“零食就是没有营养的垃圾食品,可以少量吃,但绝对不能代替正餐。”我接着说“我误会了几个同学,我原以为他们在座位上说话,进了教室之后才发现他们在吃东西。”学生们哄堂大笑,我抓住时机强调在课堂上吃东西是不文明的行为。后来,班里的学生开始注意,基本上都到学校食堂就餐,买零食的少了,上课吃东西的现象也就少了。如果有同学吃零食,就有同学戏称:当心得“白血癌”。
用这种方式,我让学生意识到了自己不好的行为习惯,简单地解决了一些看似严重的违纪现象。我发现讲述这些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学生都比较感兴趣,听得认真,比单纯只讲校纪班规效果好得多。有的事例对学生的触动很大,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成效;有的事例虽暂时见不到成效但也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作为过来人经历过较多的事,曾为许多走上弯路的学生而惋惜,我觉得这些事例对于刚入初中的学生最具借鉴意义。比如有的同学看到别人的好东西就据为己有,这是一种很坏的行为习惯,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有的家长还不以为意。本地有两个真实地事例,几年前,九年级的XX同学爱看电影,当时的光碟机还很贵。趁无人注意该生将学校广播室的光碟机偷偷地拿回家。他父母发现后将他狼狠训斥了一顿,并向学校道歉,归还了光碟机,学校从保护该生的角度出发没有报警。无独有偶,本地九年级的另一名学生在晚自习期间,趁办公室无人时将一老师的笔忘本电脑“顺走”。而该生家长在知情后却毫不在意。老师无奈之下只能选择报警。警察找上门时,家长还认为是小事。警察在他家当场搜出笔记本电脑,还有其他学生失窃的若干手机及高档自行车等价值数万元的物品。当警察宣布该生要负刑事责任时,家长傻眼了。我衷心地为前一位家长点赞,而为后一位家长哀叹。我将这种行为称之为“偷针行为”(从小偷针,长大偷金)。当我给学生讲这两个事例的时候,学生们静静地听完后唏嘘不已。我没有给学生讲过多的道理,只是将这两个事例摆在学生面前。家长,学校,社会出于保护未成年人等各方面的顾虑,把有些所谓的“丑事”掖着,藏着,秘而不宣,讳莫如深……殊不知姑息养奸不仅起不到保护未成年人的作用,反而让他们向错误的深渊滑得更远,甚至变本加厉,以至无法挽回。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因为学校自身的 “封口令”,只有很少的学生知道。
校园就像一个小社会,每天都有故事发生,通过讲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可能会造成同样的后果,从而逐渐改掉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另外,这种指出缺点的方式只对事不对人,这些真实的事例能成为学生的一面镜子,帮助学生“正衣冠”。有些时候,面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一味简单粗暴的训斥,反而会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而用身边发生的这些真人真事,通过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学生都很乐意听,也容易接受,不知不觉的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让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让我们用各种方法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