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同德携美,共享双赢

时间:2024-08-31

曾玉好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将其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是今后的发展趋势。美术教育是美育不可缺少的部分,理应积极探讨如何渗透德育。这样既能提升教学质量,又能塑造良好品德,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最终实现“同德携美,共享双赢”的目标。本文就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中美术;德育;渗透

前言: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推进过程中,一直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不单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在教育中德是放在最前面的,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品德发展,一个人成绩再好但是品德败坏,也会对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初中作为塑造品行、陶冶情操、弘扬精神的主战场,只有推动德育与教学相结合,方能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教师在美术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情感,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本文结合笔者的自身学习和工作经验,谈谈如何在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旨在让每一个学生在德育和美育中升自己、重塑自我。

一、把握备课环节,巧妙渗透德育

(一)善于挖掘和提炼德育因素

美术教材是几代人的心血,不仅蕴含着很多知识,还掺杂着大量的德育因素。在备课的过程中,既要备美术知识的传授方法又要关注德育的渗透;做到深入钻研教材,挖掘德育因素,将德育目标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德育渗透。备课时教师可以根据作者的创作意图,提炼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譬如:在讲人物画的时候,我精挑细选了两幅具有淳朴憨厚的父亲形象作品。一幅是罗中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父亲》,另一幅是方增先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创作的《粒粒皆辛苦》。前者是油画,后者是国画,风格迥然不同。在备课时,设计好对比环节,以便让学生领略东西方绘画的差异,同时让学生对父亲这一形象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学生鉴赏后,不禁感慨道,身为人父,殊为不易,作为子女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护父亲,这样才对得起他的养育之恩。

(二)采用各种手段,让学生体会美育情感

在美术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关键是要找准德育渗透与知识传授的最佳结合点。新时期的初中生,思想比较活跃,加上网络发达,接收外国的资讯逐渐增加,作为教师要时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怀教育。这一点在备课时教师要思考周全。例如:在讲授《传统纹饰 民族风格》一课中,讲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时可先展示一些剪纸的制作过程的视频及一些优秀的作品。在视频中老人家一把剪刀,一张红纸,转眼间一张张活灵活现的小动物就出现了。学生都会惊叹前人的聪明智慧,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多媒体的运用能使学生更直观深切体会美育情感。

二、借助各种契机,有效渗透德育

知、情、意、行是德育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在美育过程中需要从这四个方面加强培养。

(一)在绘画课中渗透德育认知

美术课中普及知识技能只是最基本要求,更高一级的要求是能够利用所学进行创作。绘画种类有很多,如中国画、水彩、素描等。其中中国画文化博大精深,是初中美术的教学重点。在课堂上,通过分析中国画的材料、技法和优秀作品等内容,让学生感受其魅力。国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悠久的历史,其中“笔墨纸砚”中纸的制造被稱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以此来引导学生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思想,陶冶他们的爱国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学生通过老师讲解、课堂实践等环节的学习,不断强化德育认知。

(二)在欣赏课中增强情感教育

情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同样也是提升学生美育的重要途径。海德格尔在艺术哲学中曾以梵高《鞋》为例:“真理只有在无蔽的状态才得以敞开”,无蔽的状态指的是画作《鞋》所包含了的生存情感世界。因此在德育和美育融合的过程中,强化情感的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美术鉴赏和创造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在讲解瓷器艺术品时,教师可以用PPT图片展示许许多多的珍品,以此刺激学生的眼球,使他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详细讲解瓷器的发展史,利用精湛的工艺使学生折服。这样做,不仅能锤炼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促进民族自豪感的生成。到最后让学生亲手创作,以表达对瓷器的热爱之情。

(三)在实践中培养意志教育

意志是思维模式或者思维能力。教学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取决于教学方式是否得当、教学内容是否贴切。教师要以兴趣为导向设计教学活动,以此调动学生的思维。课堂上学生做作业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子的情况,刚开始的个个都兴致勃勃,很有激情;画着画着就很难深入,没有信心了,因此不再继续画了。这个时候老师就要给予学生一些鼓励和指导,让他们坚持把作品都完成。并教育学生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只要坚持就能有收获。学生通过实践逐渐培养了良好的意志力。

(四)在工艺课中培养良好行为

良好行为也是德育培养的重要内容。在美术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画画要领,还要拥有制作能力。生活材料随处可见,将其搬进课堂,既能拉进美术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能培养学生变废为宝的意识。在上工艺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多搜集一些废旧材料,如一次性筷子、饮料瓶等。在课上,鼓励学生大胆创作。一段时间后,各种“惊世之作” 就会产生。有学生利用一次性筷子搭建出一座桥梁,有学生使用衣服、木块粘贴出一幅画作,还有学生让塑料瓶变身成实验工具。在课堂实践中学生能深刻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创作结束后,现场会遗留大量垃圾。教师引导学生把垃圾收拾干净。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保护环境,不只是说说,要落到实处。在工艺课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从而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总结:美术教师既肩负教书的重任,也担负育人的职责。把握备课环节十分关键,教师要懂得如何提炼生成德育要素,并促进德育的渗透。要想进一步提升德育成效,需要利用一切契机,全方位地渗透德育。我们要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一切线索和资源,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学生一定能够成为德才兼备之人。最终实现“同德携美,共享双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金象.针对融德育于初中美术教学的实践探索[J].中国新通信,2019(12):194.

[2]赵利华.德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探究[J].亚太教育,2019(10):121.

[3]王蓝苹.浅析初中美术教育的德育渗透[J].美术教育研究,2018(18):150.

(作者单位: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花山初级中学,广东  广州  51000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