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许正全
(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畜牧兽医站,青海 格尔木 816099)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近年在我国发布地区发生流行率相对较高的一类外来引入的传染性疾病,这种疾病会引发牛出现全身性的临床症状,并且任何年龄品种的牛对该种病毒的易感性都很强,会给区域内的牛养殖产业造成巨大危害,是牛养殖领域的一种新的威胁之一。牛结节性皮肤病又被称为牛疙瘩病或牛结节疹,是一种全身性及传染性极强的皮肤病,该类病毒最早爆发流行于1929年的赞比亚,然后在整个非洲大陆迅速传播,蔓延到欧洲、中东,随后我国接壤的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相继发生该种疾病,最终通过国际间的贸易实现病毒的传入,对我国牛养殖产业构成严重威胁。
牛结节性皮肤病原为山羊痘病毒属的结节性皮肤病毒,各种疾病能引发牛出现全身性的感染,并且在自然条件下耐酸耐低温,但对热十分敏感,pH值6.6~8.8的范围内能存活很长时间,-80 ℃环境下能存活十几年,但在55 ℃的环境下存活时间不超过2 h,当温度提高到65 ℃后,0.5 h就会失去活性[1]。
各种牛包括奶牛、肉牛、黄牛、水牛对结节性皮肤病毒均具有很强的易感性,而且该类疾病的传播流行不存在年龄和性别上的差异性,对人类普通家禽和其他生物没有易感性,不属于人畜共患疾病的范畴。病毒主要通过患病牛的唾液、鼻腔分泌物、精液实现传播蔓延,共同饮水、共同在一个圈舍中养殖,同用饲料槽、饮水槽或直接接触皮肤,都会感染结节性皮肤病毒[2]。该种病毒在患病牛的皮肤结节肌肉和血液中大量存在,吸血昆虫通过叮咬患病牛的皮肤与健康牛频繁接触后,能实现结节性皮肤病毒的长距离传播,给牛结节性皮肤病毒的防控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牛结节性皮肤病毒在自然条件下的潜伏期相对较长,最长达35 d以上,并且某些临床康复的患病牛仍能向外排出活性病毒,排毒时间能超3周以上,并且排出的病毒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感染疾病的初期患病牛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体温忽高忽低,高热症状有时会持续1周左右,大多数患病牛的体温能达到40 ℃以上,紧接着患病牛的精神状态逐渐变差,精神萎靡不振,采食量逐渐下降,呼吸困难不能正常行走,行走时左右摇摆。随后患病牛的鼻腔和眼角分泌物显著增多,会从上述器官中流出浑浊粘稠的分泌物,泌乳量逐渐下降,采食量逐渐降低。感染中期在患病牛的头部颈部、肩部、会阴、胸部大腿等皮肤表面会出现很多界限较为明显,有的呈现圆形,有的呈现椭圆形凸起的硬性结节,用手触摸能感觉到质地坚硬,直径大小通常在2~3 cm。随后这种结节会向着整个身体逐渐扩散并形成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肿块,有时会造成患病部位的皮肤严重坏死吸引大量的苍蝇蚊虫叮咬皮肤,进一步加重病情实现病原的快速传播蔓延。感染后期患病牛体表很少会出现完美的皮层,并在牛的肩前、耳下、腹股沟外侧、腹股沟前部和后肢机体表面的淋巴结会出现显著肿大的现象,四肢、阴部、乳房和胸下会出现炎性水肿,水肿能达到正常的3~4倍,多表现为黏膜形成溃疡病灶。
对病死病例进行解剖,发现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黏膜表面会存在明显的病变,特别在口腔、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表面会存在明显的病变。患病牛的皮肤初期呈现水肿状,随后会出现浆细胞,淋巴细胞血管出现栓塞。检查患病牛的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能发现其中存在很多圆形的胞内包含体[3]。结合上述多方面的临床特征,能对病情做出初步诊断,怀疑是牛结节性皮肤病要想确诊,还可采集典型的病变组织,进行严格的病原分离鉴定明确病原种类,然后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防范。
牛结节性皮肤病没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发生流行后应制定严格的扑杀无害化处理制度。首先应将养殖场封锁起来,限制牛羊群的转移,以该养殖场为役点,2 km半径为疫区,疫区2 km半径为受威胁地区,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对受威胁地区以内的牛养殖场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检查其他养殖场扭曲是否感染结节性皮肤病毒。对发病养殖场进行严格的扑杀无害化处理,将养殖场内可能污染的场所进行全面的消毒,坚持每天上午下午各消毒1次。在封锁隔离期间,限制任何动物的调运和转移。进出入车辆的人员都需执行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同时对受威胁地区的牛养殖场按照5倍剂量紧急免疫接种山羊豆活疫苗,增强牛的身体抵抗能力,更好的体育干重疾病的发生流行。当疫区的最后一头患病牛扑杀无害化处理完毕,间隔21 d没有继续出现新的患病牛才能解除封锁。
一方面加强对畜牧兽医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做好监测、诊断、检查、检疫、处置方面的培训工作。组织疫病防控人员通过中国兽医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学习牛结节性皮肤病诊断与防控技术。印发明白纸、挂图等多种方式,加大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控知识宣传普及力度。指导乡镇开展辖区内养牛场(户)培训。做到全覆盖,有关培训情况登记造册,确保实效。加强对牛经营、屠宰等相关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增强自主防范意识,提高防治意识。另一方面组织乡镇兽医站加强对从已发生过疫情的地区调入牛的排查,对高风险牛进行全面排查,逐批查明去向;对仍在饲养的活牛,逐头进行临床检查;对调入地所在乡镇其他活牛要逐群进行临床检查。发现皮肤出现多发性结节、结痂等牛结节性皮肤病临床症状的活牛,立即隔离,限制病牛及同群牛移动,并采样送检。对从外省调入的牛要加强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临床诊断,对发现典型临床症状的,立即隔离发病牛并限制移动,组织专家及时开展临床鉴别诊断。为加强防控工作,每月对辖区内的牛存栏情况及健康状况进行定期排查,确保不发生疫情。实行网格化管理,设立网格员及网格长,养殖场户所在地的乡镇和村防疫员为第一责任人,确保所有养牛场(户)都纳入网格内。对防控履职履责不力,措施不严,行动迟缓,造成疫病扩散、蔓延的,依法依规严肃责任追究。
我国牛养殖产业结节性皮肤病还属于一种较新型的病毒性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没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和特效的疫苗,国内牛对该种疾病没有很好的抵抗能力,一旦在养殖领域传播将形成大范围的疫情,对一个地区的牛养殖产业造成严重的危害。针对结节性皮肤病应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通过加强边境和疫区的有效排查,提前做好牛免疫接种工作,强化疫情的针对性处置,能有效避免疫情的进一步扩大蔓延,促进牛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