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祁连县创新农牧业生产经营体制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4-08-31

朱玲

(青海省祁连县峨堡镇畜牧兽医站,祁连 810499)

1 主要做法及措施

(1)建立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建立了州县乡级领导联点督导、省州专家联点技术指导、部门负责人联村落实整合项目、县乡技术人员联点服务、乡镇干部分片包干的”五联动”工作机制,实行党政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层层签订责任状抓落实,为生态畜牧业建设创造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加大力度,提高物质装备水平。加强与省州及相关部门的协调联系,整合部门项目、村容村貌整治和党政军企共建项目、整合财政支农项目、国家补贴项目、生态补奖机制建设项目,争取扶持资金,完善设施配套,确保了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向更高层次迈进。

(3)培育规范合作社,进一步把区内畜牧业规模化发展。严格按照”六有”的要求,(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有规范的组织规章、有紧密的合作关系、有较强的服务功能、有较大的经营规模、有明显的增收效果、规范财务制度)要求,从办公设施、规章制度、资产财务管理、利益分配、技术推广、草畜平衡、生产营销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推动了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在转变方式、调整结构、统一管理、产销对接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4)提高”三率”,转变经营管理方式。积极引导草地集约化经营模式向股份制经营模式转型,通过资源、资金、技术有机组装,最大化地让示范村的村民加入合作社,合理利用草场,进一步整合牲畜养殖,这样才能提高农牧业的经营效益,让养殖业进一步社会化、企业化、市场化、规范化,风险分散,更大化利益效益。

2 存在的问题

第一,将畜牧业的发展方式转变还需要时间,因为受传统经营方式的影响,生产方式集约化、大规模的发展和集约化管理能力和管理技术远远落后于新形势,导致规模效益缺乏充分发挥,畜牧业和生产的实现要尽最大努力提高运营效率是必要的。第二,生态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艰巨。今年村级畜牧业投资创历史新高,生态畜牧业建设是一项规模宏大、系统化的项目。由于社会不均衡发展,每个地区的基础设施也不同,与总体要求不符,所以要高度重视,增加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第三,规模化发展速度缓慢,优质产业示范村的产品不能作为优等产品投入市场,还是以基础的产品进入市场,不能发挥其作用。大规模企业发展能力差,对于新兴产品的开发研究能力不足。第四,优质品牌没有建立。市场开发程度低。该县的优质绿色有机产品并没有形成”名、优、特”品牌,仍以无品牌的形式在超市、市场流通。他们无法反映其天然绿色和有机质量的价值,并影响了牧民的收入。第五,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全县牧区经济社会发展较低,传统畜牧业仍占很大比重。从第一次生产中解放出来的剩余劳动力的基本质量很低,而且通常缺乏职业技能。就业面狭窄,就业率低,富余劳动力转移困难更大,牧民收入低[1]。

3 意见与建议

(1)加快农村牧区经济发展,促进农牧民收入增长。要继续装备现代物质条件的农牧业,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农牧业现代化,用现代化的管理经营模式改善传统农牧业低效的经营方式,进一步提升科技含量。加大对新农村建设新农牧区的产业扶持力度。充分利用高寒的地区特色,种植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进一步提高示范农田的保护能力,做好油菜、高产燕麦等基础产业,提高种子质量,通过高科技的手段提高粮油产量,精耕细作,逐步实现两农业乡镇的纯农业生产,人口基本粮食自给率目标。同时扩大农牧民收入增收渠道,改善农牧区居民的生活条件,遵照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的准则,继续开发资源,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工工程建设、交通设施完善等,在提高群众居住方式的同时,为牧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方式。

坚持以发展为导向的扶贫办法,结合新农村建设,推动全村作为有效载体,采取社会救助,联合扶贫等多种有效措施,努力提高穷人的收入[2]。

(2)加大农村牧区的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新农村建设,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着力解决农牧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落后问题。农业区将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防灾农业。认真落实与新农村建设相关的教育、卫生、道路、电力通信、人畜饮水、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项目,努力解决“行路难”、“饮水困难”、“用电困难”、“上学难”、“看病难”、“沟通困难”等问题,确保了农村牧区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同时,加强资金的协调和整合,切实加强对资金的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落实到位。

(3)加快农村牧区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公共财政范围将扩大到农村牧区,投资将不断增加。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将城乡教育卫生等基础事业协调好,这样才能提高经济软实力。坚持科技发展的总原则,制定适合当地特色的教育方针,并将这些方针政策落实到位,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教学条件,进一步做好教育改革工作,提高农牧区人民的知识水平。逐步建立牧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向农村牧区提供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坚持把农村田园文化建设作为构建和谐关系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大对农村牧区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努力建设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继续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科学健康生活方式,在农村牧区改变落后的社会景观。

(4)全面深化农村牧区改革,推进农牧业生产经营体系建设,在新农村建设新的牧区内部活力。为了做好农牧区的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完善新农村建设管理体制,将农牧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统一,加大改革力度,切实将国家地方的政策落实到位,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城乡综合房展的体系。牧区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农村牧区金融和农村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带动了农村牧区的活力[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