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龙山镇畜牧兽医站,苍溪 628425)
对包虫病影响最主要的两个因素,一个是生活习惯,比如家犬有舔舐肛门的习惯,由此将虫卵散布于全身,与人或牛、羊接触时随时可能将虫卵传染给其他宿主。也可能通过含有虫卵的污染水源、土壤、蔬菜和水果等进行传播。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自然地理条件,细粒棘球绦虫的生存需要一定的外部环境条件,虫卵一般在排出后需要生存一段时间,发展成熟才能获得感染宿主的机会。气温较低、湿度较大,又有一定遮荫条件的草原才适合虫卵生存。
细粒棘球绦虫能够成功的寄生在宿主体内取决于两个重要条件:一个是人体摄入虫卵的数量;另一个是寄生虫通过宿主较差的免疫能力进行传染。只有具有充分活力的成熟虫卵才能获得感染能力,不成熟的和老化的虫卵都不能都宿主形成威胁。
包虫病可以在人体内潜伏数年至数十年不等,一般不易察觉,多数病人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包虫病常常是在宿主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手术时发现,也有一些病人是在死后进行尸检时才被发现。人在感染包虫病后,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形成囊肿。感染初期,常因为抗原的吸收而导致过敏,例如囊肿穿破或手术时,因为囊液溢出而引起皮疹、发热、腹痛、腹泻、昏厥、昏迷等过敏反应,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过敏性休克状况。随着囊肿的逐渐成长,寄生部位被压迫,这时全身毒性症状才逐渐明显。
临床常见的包虫病有四种,肝包虫病、肺包虫病、脑包虫病、骨包虫病。肝包虫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常见表现为患者肝部疼痛,坠胀不适,上腹饱胀,食欲减退。肺包虫病感染早期无明显变化,一般通过体检透视才被发现。患者可能出现胸痛、咳嗽、血痰、呼吸困难甚至休克。脑包虫病发病率较低,主要见于儿童,常被误诊为肿瘤。骨包虫病比较少见,会导致骨骼生长缓慢,破坏骨质,甚至会出现肢体肌肉萎缩和截瘫[1]。
20世纪以来近代外科学发展迅猛,包虫病的诊断技术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创新,迈进了快速诊断、拓宽根治、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加速康复的时代。
临床诊断在包虫病流行地区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有时可以对治疗起关键作用。由于包虫病的潜伏期不稳定,而初期症状又不明显,所以很难在感染初期进行诊断。在医用影像学技术的不断提高、B超、X线检查仪器的普及条件下,这些医学技术手段对包虫病的诊断起决定性作用。目前国内的诊断方法主要为影像学检查,如CT检查和B超检查、X线检查为主,影像学检查对包虫病的诊断较其他手段更可靠直观,是诊断的理想选择。超声检查在包虫病诊断及分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术后或不宜手术的患者可以进行有效判断,超声检查简单、快速、无创、无辐射。通过血清实验和皮内实验进行检查对包虫病的诊断同样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通常最有效的是手术治疗手段,包虫病本身生物学特征较特殊,国内多数患者更愿意选择药物治疗,但相对保守的药物治疗疗程长,且治愈率较低。手术治疗的方法可以彻底清除和杀灭包虫虫体达到治疗目的。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内囊摘除术、外囊完整剥除术、内囊摘除加外囊次全切术、肝脏部分切除术、穿刺引流囊液术、包虫病摘除术等方法[2]。
阿苯达唑(丙硫咪唑)本药在口服后吸收率很低,而且不同个体之间血药浓度的变化很大。其有效代谢产物阿苯达唑亚砜。国际推荐的治疗剂量是8~15 mg/(kg·d),连续服药4周停药2周,可反复进行3~4个疗程。国内普遍使用片剂的剂量为 20 mg/(kg·d)。
吡喹酮:对绦虫成虫的作用极强,是用于驱除家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最有效的药物,但对棘球蚴的疗效不理想。至今也未见到用吡喹酮治疗包虫病较系统的临床疗效评价。
基于包虫病的复杂性,更重要的是包虫病的防治工作,首要任务是加强科学研究,针对包虫病的防治工作以及药物、手术等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在不同的流行区域制定不同的防治策略和措施,以提高防治效率。
现代医学的发展前景蔚为可观,随着我国包虫病诊断和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对细粒棘球绦虫的治愈率也有了较大的提高。目前包虫病中间宿主预防性疫苗在动物实验中已经能够产生很好的预防和保护效果,但仍需继续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实验,以推进疫苗早日进入包虫病的防治工作[3]。
[1] 宋元庆,张国勇,魏晋科.肺包虫病48例外科治疗体会[J].当代医学,2013(19):32-33.
[2] 鲍佳春,袁凤来,陆伟国.包虫病治疗进展[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0(2):197-199.
[3] 李永霞.我国包虫病的流行现状及其防控策略[J].兽医导刊,2017(17):17-1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