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初中数学运算教学的四个着力点

时间:2024-08-31

【摘 要】数学运算能力是初中学生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之一,这需要教师在运算教学上下足功夫,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提升。文章从初中数学运算教学的四个着力点出发,即着力把握学生运算学情开展针对性教学、着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运算算理、着力让学生掌握运算策略提升运算能力、着力强化训练提升学生的运算速度,对初中数学运算教学策略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运算能力;着力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2)06-0050-02

数学运算能力是集合了算理、推理、算法等多重数学思维方法于一体的综合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算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课标也对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提出了明确的培养目标,这也为运算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为教学指导原则,从四个着力点出发对运算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1   着力把握学生运算学情开展针对性教学

反思能够帮助人们不断地纠正错误。初中学生在数学运算过程中多少会遇到一些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进行反思性分析,掌握学生运算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再结合学生的运算能力水平、数学运算教学的特点,对学生开展针对性运算教学指导,从而提升运算教学的质量和效果[1]。

如在比较2+a与2的大小时,一些学生想當然地认为2+a大于2,但是当教师对此问题展开分析后,再让学生进行比较时,学生便知道了要把分别视为正数、负数或0来进行分析。若是教师对学生犯的错误不进行深入分析,对学生的认知过程不进行详细了解,那么在此类问题上犯错的学生还是可能会继续犯错。再如学生在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和分式方程时均暴露出了不同程度的运算错误,经过了解后发现,学生能够很清楚地表述出解题的过程,但在解题中对运算性质的使用、运算的习惯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如一学生在解一元一次方程组时,经常出现过程正确,但最终结果错误的情况,在教师了解其解题过程后,发现该生一直在解题中不对一元一次方程(组)的结果进行检验。虽然检验并不是解分式方程的必要步骤,但通过检验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查看结果正确与否。同时分式检验也并不是简单通过分母是否为0来进行判断,还要看结果是否满足原方程。由此可见,教师在运算教学中,若是只重视技巧讲解,则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使其形成思维定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运算思维。

2   着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运算算理

学生的运算能力实际上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包含记忆、理解、推理、表述、形象和逻辑思维能力等,这些能力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渗透和融合[2]。如果学生不能牢记数据、公式,就无法完成各种运算;如果不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就必然会在运算中出错;如果推理能力差,就无法找到正确的运算思路和方法,不能判断运算结果的合理性。运算能力往往也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从数学发展视角出发,不同的运算均是从简到难,从具体到抽象,所以学生对于运算能力的掌握也是逐层深入,如对于初中数学运算而言,只有掌握了有理数计算才能奠定实数计算的基础,掌握整式的计算才能奠定分式计算的基础,掌握有限运算才能掌握无限计算等。因此初中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基本要求是计算的准确性,较高要求是计算的合理性、简便性和迅速性,最高要求是计算的技巧性、灵活性。

明确了对初中学生运算能力的要求,就需要学生理解算理,从而为运算能力的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如在有理数运算中,人教版教材对运算的难度及技巧要求有所降低,但并不是不重视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而是融合时代特点将运算的内涵和重点做出调整。从教学培养目标来看,重点是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在以往的代数教学中,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印象是公式多,再加上变形公式就更多了,新教材对公式有所删减,但对于其运算理解的要求提高了,要求学生理解公式推导、公式的几何背景,同时掌握简单计算的方法。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自主进行公式推导,并体会数与代数中公式的本质。如在分析完全立方公式时,教师也可以借助相似方式计算亦或是推导出新的公式,以此使学生了解认识公式存在的意义以及作用价值。以(a+b)3这一完全和立方公式为例,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回忆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步骤,并复习相关定义,之后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自主推导(a+b)3的公式,强化学生对完全和立方公式的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学生了解认识(a+b)3后,鼓励学生对(a+b)3进行推导分析,通过这种灵活的办法解决运算问题。

3   着力让学生掌握运算策略提升运算能力

运算过程是依据运算定义及其性质从已知条件和对象出发,通过运算推导出结果的过程,所以从运算过程的实质来看,它也是一种推理的过程。如在1+2+…+99+100=()这道题目中,要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可以分析:1+100=2+99…=50+51=101,所以答案是101×50=5050,这样的简便算法就是运用了推理这一能力。因此在数学运算教学中,强化运算策略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优化解决问题的过程,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在学生运算求解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会从自身的生活经验、思维能力基础上进行思考,这就让学生产生了一些不同的运算方法。鉴于此,教师应当鼓励和要求学生创造符合自身能力的运算策略,这样才有助于学生运算水平的提升,同时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理解,使其在解题中发散思维,以便找到多种解题方案。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强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利用线段图、图表等重点把握和分析问题,找出等量关系,同时注意检验,确认解题过程是否合理。此外,教学中也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究与互动的时间和空间,指导学生多尝试、多猜想、多验证、多质疑,以此减少学生固定思维方法对运算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如在解一元一次方程2x+3=0时,如果学生以固定思维思考会运用如下方式进行推导:解:移项可得(2x=-3),系数化为“1”后,可知x=-。而除了常用方式之外,该方程还可以借助图像法进行推导解析。首先,引导学生做出函数f (x)=2x+3的图像,之后结合图像推出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并由此推理出原方程的根为x=-。当然这里并不是否定固定思维方法,而要表达的是学生通常掌握一些知识或方法后,会在其他问题上习惯性地带入这种方法进行思考,势必让学生形成思维上的惰性,从而影响运算速度。因此在运算策略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能让学生一味地追求规范,而制约学生创造思维发展,削弱学生对运算策略的探索欲望。

4   着力强化训练提升学生的运算速度

在初中数学运算教学中,运算速度是判断运算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但是对于学生运算速度的培养,一些教师的认知以及教学方法存在明显的不足。如重视对练习题内容和题量的精心设计和布置,而忽略了对解题速度的要求。长此以往,学生在观念上会形成错误的认知,认为会做、做对即可。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的敏捷度,所以必须要着力强化训练,让学生在保障正确率的基础上提升运算速度。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强化训练:一是要经常训练、反复训练,让学生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为此教师要精心组织策划,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练习都要保质保量,如安排限时运算、分层训练等;二是让学生掌握技巧,以巧求快,这就要求学生通晓运算法则,熟练掌握一些心算和速算方法与技巧,熟记常用的数量和重要结论。

综上所述,运算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是一个长期、系统且复杂的过程,这需要教师珍视学生每一次训练的机会,从中不断进行反思,进而在这个过程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运算教学,促进学生运算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建收.基于初中数学有理数运算教学的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2).

[2]贾永宁.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J].华夏教师,2020(19).

【作者简介】

李旭龙(1988~),男,汉族,甘肃静宁人,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