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策略

时间:2024-08-31

黄永辉

【摘 要】信息技术是初中教学的重要课程之一,它不但能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还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创造能力。本文对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主要从问题教学培养学生意识、运用思维导图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加强动手实践教学培养创造能力、围绕学生兴趣教学强化创造能力这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希望对发挥信息技术学科的育人价值起到帮助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创造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28-0161-02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创造能力,以使学生更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学科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课程,因此,教师应在课程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1   创设问题情境,树立创造意识

历史上的许多发明与创造大都是源自问题或疑问,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来实现创造与发明。要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有了创造意识才能指导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进行创新与创造学习,而创设问题情境就能让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学习,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树立创造意识。如,在教学八年级的“程序设计”中的“算法”这个概念时,可为学生创设“猜生日”的问题情境,两人一组从“1—31”这些数字中来互猜对方的生日(只猜日期,不猜年月),让学生列举不同的猜想方法,并说出哪种方法“又快又好”?根据这个问题,有的学生选择了“从小到大逐个猜想”,有的选择了“从大到小逐个猜想”,还有的学生选择了“随机猜想”的方法,这些方法虽然简单,但是效率不高。而个别学生选择了“猜中间数”的方法,每说出一个数要对方判断比生日数大或小,这样就能缩小猜想范围,提高猜想效率。该方法有别于前几种“常规”猜想方法,蕴含着创新与创造的思想,教师应鼓励学生采用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算法),就能对学生树立创造意识起到促进作用。同时该问题情境的运用,还能帮助学生探究出多种方法(算法),为解决问题提供多种途径。

2   善用思维导图,发展创新思维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需要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运用思维导图能够较好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1]。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思维方法与思维工具,它能使学生的思维过程更加清晰,有助于学生思维发散与灵活,同时思维导图的运用还能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实践应用与创新创造奠定坚实基础。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要按照科学的方法步骤来实施。首先是要建立应用框架,保证应用的全面性;其次是根据应用框架来确定或设计每项具体任务;再次是制定实施计划,进行分工合作;最后进行交流总结,发现应用中的问题并改进,就能使应用思路更加完善[1]。如,在教学“网站设计”时,为了让学生掌握网站设计的方法,可利用思维导图来辅助教学,使学生对设计过程有一个全面清晰的思路,有助于设计出高质量的网页。首先以“网站设计”为中心词,把“网站主题”“网站规划”“素材搜集”“网站制作”“检测发布”这五个关键作为一级分支来构建思维导图,從而使网站设计有整体框架;然后再根据上述关键词来建立思维导图的二级分支,就可为设计过程提供具体指导。通过让学生对各自设计的思维导图进行交流,就能使思维导图更完善,有利于学生网站设计思维的

创新。

3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创造能力

由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要让学生深入地理解抽象、枯燥的信息技术名词或专业术语,全面掌握所学知识,需要加强实践应用教学,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理解体会所学知识,只有在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2]。如,在教学八年级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这一课时,如果单纯地从理论上讲解什么是“对象”“对象的属性、事件和方法”?什么是“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等抽象的专业名词及其内涵,学生就不易理解这些内容,也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采用具体的编程事例进行讲解,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更好地理解这些名词术语。如,在教学中可让学生结合理论学习来设计“计算两个电阻并联后的阻值”这个小程序。启动VB编程软件后,在界面上添加3个文本框(R1的阻值、R2的阻值、并联后的阻值R)、3个标签、2个按钮(计算、结束),这样学生就非常容易理解“对象”概念。然后设置对象属性、选择变量类型等,根据并联电阻计算公式来编写程序算法,编写每个对象的事件与代码,最后调试运行,该程序就能完成。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就能熟练掌握程序编写方法,而且运用不同的“对象”“算法”能创造出不同的功能,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

锻炼。

4   围绕兴趣教学,强化创造能力

初中生正处于好奇心强、兴趣爱好广泛的年龄,要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才能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进行创造实践[2]。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与爱好,有针对性地围绕学生的兴趣开展教学,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应用积极性,从而较好地起到强化学生创造力的作用。如,在教学“动画设计制作”这一课的内容时,可结合初中生普遍爱看动画片和爱玩游戏的特点,让学生来设计或模仿动画片来制作动画小游戏,并配上自己喜爱的歌曲作为背景音乐,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该知识的兴趣与动力,让学生在不断地完善设计中创造出漂亮有趣的动画片来;在教学程序设计时,可让学生利用“随机函数”来设计“有奖竞猜游戏”,就可激发学生的程序设计兴趣;在学习了“Word艺术字”使用方法后,可采用竞赛的方式,让学生设计班级风采宣传彩报,这些都是强化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方法。而且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开展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信息技术学科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单纯传授知识的理念,高度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来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铁武斌.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

2018(11).

[2]于春梅.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J].读与写,2018(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